贵阳修文县抗战老兵刘钦向不忘初心甘做当代愚公92岁高龄演绎别样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0-11 17:34:50  阅读:536+ 来源:自媒体 作者:贵阳网

原标题:贵阳修文县抗战老兵刘钦向:不忘初心甘做今世“愚公” 92岁高龄演绎异样人生

在修文县有这样一位白叟,被当地人亲热的尊称为“刘老”,他就是92岁的刘钦向,虽进入鲐背之年,但他好像一点也不老,每天莳花栽树、打扫卫生,忙得不亦乐乎。

刘钦向出生于河南密县,1942年的一个夏天,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刘钦向和村子里几个小伙伴一同连夜逃离了家园,通过两天一夜的行进,在一个叫王武的密林大山找到了八路军,从此开端了抗战生计,先后当过通讯员、侦查员、侦查顾问、营顾问长等职务。

“其时打鬼子的时分,整天与鬼子斡旋。因为怕鬼子发现,常常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即便睡觉,衣服鞋子都不能脱,枪弹不离身。冬季再冷也不敢烧火烤,更不敢烧火煮饭吃,饿了就吃野果、野菜、树皮,就怕鬼子看到火焰和烟雾发现咱们。”回忆起当年抗战的峥嵘岁月,刘钦向悲喜交集,慨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爱惜。

解放后,刘钦向转业到当地,先后在贵州桐梓县、修文县工作过,直到1985年6月,从修文县工商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成为一名离休干部,“退而不休,乐善好施”则成了刘钦向谨记于心的座右铭。

1986年,刘钦向发现沙溪村不少学生去县城读书,为了削减路上耽误的时刻,常常走一条林间小道,攀越峻峭的西城坡,素日也就牵强能走,一遇到雨雪气候,行走好不容易。

看到这样的状况,刘钦向决议挖平这条路。“横竖我退休了闲着没事,不如就把这条路修一修吧。”说干就干,刘钦向自己花钱买来锄头、铁镐,跨上水壶、戴上草帽,开端了他的筑路生计。

这一修,就是20年。7000多个日子里,今世“愚公”刘钦向风雨无阻,一锄一锄刨平路面,总算把700米长的高低山路变成了一条县城通往沙溪村,长2.5公里,宽4.5米的能通轿车的毛路。

毛路通了,刘钦向却没有停下来。因为路面不宽,过往的车辆错车时很不方便利,他到邻近的水泥厂协调了几十吨水泥,发起当地大众,捐钱出力,一举把路面加宽硬化,并在路途两旁装备了路灯,挖了排水沟。

2018年,以修文县举行阳明文化节为关键,在农投公司等部分的支持下,这条路途被铺上了沥青。刘钦向亲安闲路途两旁栽下了种类多样的花花草草。宽广的车道,乌黑的沥青路呈现在咱们面前,公路两旁每一棵刘老亲手种下的花草,使整个路途面目一新。

“最初刘老筑路时,我还在读中学。没有这条大道的时分,上学走到街上满脚都是泥巴,都要到大龙井那里洗脚才好意思持续去校园上学。现在好了,从家走到街上都是干干净净的。” 本年53岁的沙溪村乡民杜洪举看着眼前的沥青路满是慨叹。

“路好了,老百姓快乐了,我也满意了。”走在这条大道上,刘钦向满怀骄傲。

除了路,刘钦向还为沙溪村架起了一座致富桥。

沙溪村有50米宽的修文河穿村而过,湍急的河水给邻近上百名乡民出行带来了不方便。以往,河两岸的乡民长时刻都是踩石头过河,稍一涨水,就无法过了。1997年,刘钦向来到村子里,看到乡民和孩子赤脚趟水而过,心里很不是味道。所以,热心的刘老又决计在这里修一座桥。

修桥?没有钱,怎样修呢?刘钦向心里早已打定了主见,县里边这么多单位和离休干部,单位出点,个人捐点,不就够了吗?刘钦向首先拿出300元,随后挨个游说老干部,一起把县里财政局、工商局等单位都走了个遍,征集到6万多元。

在这座桥建筑的5个月时刻里,刘钦向把离退休老同志招集起来,组成了上田坝桥筹资建筑工作组,自己担任组长兼工程指挥长,成天为筹集资金奔波,为工程发展劳累,有一半的时刻在工地上亲身参加劳动。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收工回家,脸沾上了一层灰,手上磨起了老茧,体重也突然下降。

1998年4月,一座造价6万多元,长约50米,高约8米,能够过轿车的上田坝桥总算竣工,大众们兴致勃勃自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

“多亏了这座桥,现在咱们开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十万元以上。这真是咱们的致富桥啊!” 住在河滨的乡民杜洪举言语间充满了对刘老的感谢之情。

有人说,刘钦向是用一生在修“路”。一条从修文县城通往沙溪村,一条从心底通往为公民服务的“崇奉之峰。”

30多年来,刘钦向先后屡次取得全省“老有所为贡献奖”“优异共产党员”等,当选“感动贵阳人物”“感动修文人物”“身边好人”。面临接连不断的荣誉,刘钦向却只说:“大众满意就够了。”

(李忠玉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婷)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