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每年卖出三百种农产品擦亮家乡农业名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30 20:06:39  阅读:5244+ 来源:自媒体 作者:新京报

原标题:张芳:每年卖出三百种农产品 擦亮家园农业手刺

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北方地区好风景,尽在黑龙江。让我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的龙江粮食,是咱们的职责和任务。欢迎全国的朋友到咱们天寒地冻、绿色大粮仓做客。”9月23日,张芳参加了新开播的农业乡村频道播出的2019我国农人丰盈节晚会。作为“全国十佳农人”之一,她在现场带来了家园的有机大豆、五常大米和玉米面条,在全国人民面前再次擦亮黑龙江的“农业金手刺”。

“全国十佳农人”张芳。受访者供图

从300多种黑龙江特征农产品中挑选出的这三样可都不简单,张芳告知新京报记者,这三样东西代表了黑龙江工业的开展和晋级,有机大豆能够进步咱们我国人的决心,五常大米现在是响当当的品牌代表,无任何增加的玉米面条是黑龙江一、二、三工业晋级开展的效果。

回乡从农 酷寒下清晨动身购粮

这位从黑土地走出来的女青年,白皙的脸庞很难让人把她和农业与粮食结合起来。年仅33岁的她,现在已经成为固定财物3亿多元的企业负责人。

生于方正县的普通农人家庭,从小在乡村长大的张芳,受爸爸妈妈从事粮食交易的熏陶,对种田、收粮、做农产品有特别的情结。而从事了大半辈子农业的爸爸妈妈,深知走这条路的艰苦,起先坚决对立女儿重走他们的老路。

在张芳的带领下,协作社社员们开镰丰盈。受访者供图

2008年,张芳带着一份对农业的执念回乡创业,在公司的起步阶段,曾清晨顶着酷寒随车收买粮食,独自一人离乡背井到南边各大粮食集散商场寻觅客户;阅历过“三九”天卡车在高速公路上抛锚数小时,四肢冻出了冻疮;还曾遇到商场粮贩的无理敲诈,被困异乡……

一切的困难都挺过来了,10余年来,她凭着对家园的酷爱,从一个普通农人创业者生长为农业高档经济师、农人专业协作社带头人、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从粮食交易开展到为栽培、出产、出售为一体的工业化龙头企业,财物总额增加206倍。

数百种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

稻米栽培选用人工插秧、人工除草,确保植物没有任何污染。张芳告知记者,为了让全国大众吃上安全绿色的粮食,公司树立了一物一码农产品绿色安全追溯系统。

每个产品都有仅有可溯源的识别码,每个产品都有绝无仅有的“身份ID”,完成了质量可控、问题可究、职责可追,“一种一苗守质量,一物一码保安全”。

在谷子基地,农人们正在人工除草。受访者供图

此外,张芳带领公司先后树立有机栽培基地6000多亩,有机认证产品22个:绿色栽培基地6.7万亩,绿色食物认证24个,经过了多项世界有机认证,扩展境外高端商场的出售竞争力。

“包装仅仅招引人们的眼球,是表面,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晋级和开发,是里子。”张芳更重视的是产品的质量晋级。

经过深度开发,发掘产品的高附加值,线下出售农托掩盖全国的30多家和粮好客旗舰店,线上出售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300多家第三方电商途径协作,将粮食放到网上去卖。逐步,大米、杂粮、蜂蜜、山珍等数百种优质农产品,经过公司的出售途径走向了全国。

从80万元注册公司到现在固定财物3亿多元,从单一粮食交易到出售300多种黑龙江特征农产品……11年的时刻,张芳用自己的双手创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工业。

把“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印到了包装上

“我爷爷这一代开垦了北大荒,我父亲这一代建设了北大荒,到我这一代,据守我国饭碗依旧是咱们的任务。”这便是张芳,一个有着执着和热诚的新时代青年农人创业者。

“让黑龙江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自打定下这个方针,张芳在五常、双城、哈尔滨,先后安排成立了三家大型农作物栽培协作社,在黑龙江省内树立栽培基地25处,共栽培土地达173000余亩,使用“互联网+农人+协作社+仓储+出产+出售”的新营销形式,带动6700余农户增产增收3530余万元。

在世界绿色食物饱览会上,溢田栽培协作社展台展现制造农产品。受访者供图

当地农人周爱红家庭贫穷,代代以务农为生,父亲早逝,母亲年迈体弱,长时间靠药物支撑,周爱红辛苦劳作养家却仍是捉襟见肘,欠下外债10多万元。

2009年,张芳下乡收粮食时结识了周爱红,有感于他的孝顺之心,当即与他签订了协作订单,扶持他承揽土地,并差遣技能人员手把手辅导他水稻栽培技能与管理方法。几年来,周爱红不只还上了外债,还担任了公司旗下溢田栽培协作社社长,带领更多的人研讨栽培有机水稻。

从2017年开端,张芳的公司便开端与贫穷村协作,把贫穷村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公司出售途径卖出去,每个产品的包装上都写着句话: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就这样,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张芳先后拿出400余万元的资金用于文教以及筑路、建桥、水利、扶贫。她估计经过工业扶贫的方法, 公司帮扶的322户贫穷户至2020年将全面脱贫。

【原声回放】

新京报:

在他人看来做农业是一条很难的路,能把农业做大做强,究其底子你认为有哪些因素?

张芳:做农业首要要有情怀,情怀是支撑农业人走下去的条件;第二就要有坚持的精力,挑选这条路一定会阅历一些困难;当遇到问题的时分还要有大爱,心里想着让老大众增收致富,带动农人朋友们一同开展,只要这样,一切关于农业开展的主意和技能才干落地施行,一产的栽培也就会十分顺畅。

在做好这三点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立异,咱们经过学习国内、国外先进的出产技能理念,结合实际运用到咱们的农业开展中来。在这个过程中,立异是永久的课题,不论是在栽培技能、栽培方法、土地管理、出产加工、商场营销等各方面,都要以立异为首,终究以三产带动二产,以二产拉动一产,把农产品送到全国大众的餐桌上,才干让农人真真实正增产增收。

新京报:

从农人到新时代农人有哪些改变和不变?

张芳:

父亲和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人,我从小也是在农业环境中长大,正好赶上了我国农业敏捷提高的一个阶段。与父辈不同的是,到我这一代,农人们就与互联网接轨、与科技牵手了,尽管我现在是一名新时代的农人,但仍是不忘初心,做好当下的新农人与新时代结合,在栽培技能、管理方法等方面继续引领和带动,影响更多的农人多元化提高,真实带动他们增产增收。

新京报:

在你的工作蓝图中定位“让全国大众吃上安全绿色的粮食”,完成这个方针还有多少路要走?

张芳:

这是一段继续要走的路,咱们需求不断提高调整。在新时代环境下,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早年人们要吃得饱,现在人们要吃得好、吃得养分健康。让农业插上科技和互联网的翅膀,构建高产、高效的农业出产系统,秉承安全、生态的农业理念,不断与科研机构对接进行开发研讨,研讨农产品膳食,把粗粮进行合理调配,让每家老大众的餐桌上都有绿色安全定心的食物是咱们的愿景,也是咱们永久继续的任务。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修改 唐峥

校正 何燕

职责修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