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死宋高宗后宋孝宗为何也禅让皇位不干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22 12:33:07  阅读:229+ 来源:腾讯国风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赵构崩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明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宋孝宗赵昚禅坐落赵惇,赵惇即为宋光宗。赵昚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宫。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寿皇圣帝,赵昚持续为赵构服丧。

宋孝宗在宋高宗逝世不到两年,就马上就把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惇,名为尽孝,但却是一件很不合理的工作。

宋高宗赵构60岁时,自动禅让皇位给养子宋孝宗赵昚。禅让皇位今后,宋高宗赵构还活了25年。在这25年里,宋高宗赵构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涉一些政事,许多工作宋高宗不允许,宋孝宗还不敢做的。

不过,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重用主战派人士,决心克复华夏;内政上,加强集权,活跃整理 吏治 ,裁汰冗官,惩治贪婪,注重农业生产,百姓生活 健康 ,史称“乾淳之治”。后世称其“卓著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宋孝宗赵昚当了25年的“傀儡”皇帝总算熬死了宋高宗赵构,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他就马上又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宋光宗赵惇,让满朝文武傻了眼。

而宋孝宗赵昚之所以要把皇位让出去,他自己在圣旨中说过:“朕连年病倦,欲传位太子……”也便是说,自己有病,又常常感觉得很疲倦,不想干了。

宋光宗赵惇继位时现已43岁,史上对这位皇帝点评不高,一是宋光宗有疯病,常常脑筋不清醒,连政务都不能处理;二是宋光宗不孝,一向对宋孝宗不理不睬;三是宋光宗的皇后是个刁蛮的,权利愿望很强的人,在宋孝宗活着的时分,她就体现出了这些恶劣的质量。在宋光宗当皇帝今后,她愈加操纵朝政。

宋孝宗赵昚之所以倦于政事,是因为宋孝宗赵昚自身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一向期望经过北伐,完结统一大业。他在五年间,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还活跃选拔将领,自己也学习骑射。南宋的戎行战力有很大的进步。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授意枢密使张浚谋划北伐。五月,张浚派濠州(今安徽凤翔)李显忠渡江反击。先后克复了灵璧,虹县等地,继而又攻陷了宿州(今安徽宿县)。后宋孝宗录用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副之。金军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亲身率兵来攻,先被李显忠击溃,后又调兵前来。但此刻的邵宏渊按兵不动,还妄图不坚定军心,有些参战的将领还带兵惊惶万状。李显忠单枪匹马,终是难支只好趁着夜色撤离宿州。金军乘势掩杀,宋军大北,死伤不行计数。

北伐失利后,隆兴二年(1164年),金世宗为了到达“以战促和”的意图,出兵南下,先后占领楚州、濠州,滁州等地,并预备渡江南下。在这种情况下,宋孝宗赞同议和,这年十月两边签订协议。这便是历史上的“隆兴议和”。

北伐失利后,赵昚想要再次北伐。乾道五年(1169年)八月,宋孝宗召在“采石之战”中大北金军的虞允文入朝,升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把握军政大权。虞允文一方面在财力、物力、军力上活跃为北伐作好预备,另一方面,他主张宋孝宗遣“泛使”赴金,要求修正隆兴和约中部分侮辱性的条款,一是要求金朝偿还河南的宋朝帝王陵园之地,二是改动宋帝站立承受金朝国书的礼仪。关于宋孝宗来说,祖先陵园长时间沦于敌手,每次金使南来,自己有必要下榻起立承受国书,他心里早已视为奇耻大辱。因而,他当即赞同虞允文的主张,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派范成大使金,提出偿还河南陵园之地和更改承受国书礼仪的要求。金世宗断然拒绝宋方的要求,金朝群臣也都对南宋私行损坏订定合同怒火中烧,虽然范成大与金人力排众议、毫无惧色,最终仍是无功而返。

北伐再三失利,宋孝宗赵昚的期望就肯定没了,因而,他才会厌倦。并且宋孝宗赵昚把皇帝让出来还有一个主意。他觉得他北伐的工作失利了,因而,总得要有一点成功的东西。而这个成功的东西,便是寻求“品德完善”。

宋孝宗赵昚禅位的意图,是为了去给宋高宗守孝,他要守孝三年。在宋孝宗赵昚看来,横竖前期被宋高宗挟制,现已体现出“孝道”了,不如把这个进行到底,持续孝道。这样还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所以,宋孝宗赵昚就做了禅让的工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