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日造访广州无障碍设备天桥正加装电梯无障碍地图交心便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17 15:48:35  阅读:237+ 来源:自媒体 作者: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助残日走访广州无障碍设施:天桥正加装电梯,无障碍地图贴心便民

《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建设规定》)已于5月1日起施行。与2003年版的《广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相比,《建设规定》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范围扩大至残疾人、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等群体的出行、交流、生活各方面,内容更加详细,也更凸显人文关怀。

《建设规定》实施半月,恰逢5月17日是第三十个全国助残日,南都民调中心广州公共服务监测榜课题组实地走访了市内多处市政道路与公共场所,了解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结果发现,市内不少人行道在通行上已较少见有明显障碍,但在过街通道、公共场所电梯设计等方面仍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广州大道中、天河路:路面及坡道平整,但轮椅过街存在困难

南都民调中心广州公共服务监测榜课题组根据国家住建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以下简称《设计规范》)中关于无障碍通道的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建设规定》中对广州市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要求,整理出缘石坡道、建筑出入口、轮椅坡道、室内外通道、电梯这五个部分作为本次走访观察的重点。

研究员在广州大道中的人行道观察发现,该路段各个路口处都设有缘石坡道方便市民出行,部分路口的地桩之间也留有足够轮椅通行的宽度,整体设计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果只是沿路经过,轮椅出行并无不便。

可惜的是,研究员沿路前行发现,从中山一立交到广州大桥近两公里的路段上,都未设计地面斑马线。行人横过马路必须走天桥或过街隧道,而且这些过街设施都未设置垂直升降电梯。如果乘轮椅或推婴儿车的市民想横过马路,只能“望桥兴叹”。最后,研究员一路走到珠江边,才从广州大桥桥底找到一处过街通道可供轮椅通行。

广州大道中,沿路的人行天桥及过街隧道均未设置垂直电梯

研究员在天河路也发现类似情况。在天河体育中心附近,地面铺有新款的花岗岩地砖,走在上面平坦舒适。但是,一提及横过马路,市民同样犯难。

这附近的地铁站、BRT站台与各个大型商场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网络,路面上不少指示牌也指引市民可以走地下通道横过马路。然而,研究员走访附近多个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均未找到有垂直升降电梯可供乘轮椅者使用。乘轮椅者如果想横过马路,必须先进入附近的商场,借用其垂直电梯来到地下通道,前往马路另一侧的其它商场,最后再寻找垂直电梯回到地面。

如果不想把时间花费在寻找商场的垂直电梯,那就只能一路前行,在万菱汇附近的地面斑马线横过马路;或选择搭乘一个站的地铁,从体育西路站前往体育中心站,最后在体育中心站的D2出口乘坐无障碍电梯回到地面。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都远超普通人。

天河路广百百货门前,过街通道并无垂直电梯

解放北路:迎宾馆前人行天桥已在加建垂直电梯

据统计,目前广州已建成天桥1887座,其中不少在建设时并未安装垂直电梯,从而导致部分路段存在轮椅过街难的情况。不过,相关职能部门近年来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着力改善。

在解放北路,研究员就留意到,迎宾馆附近的人行天桥两侧目前正在安装垂直电梯。现场可见,天桥电梯采用玻璃幕墙,桥上的电梯出口也装有挡雨棚,仅余电梯轿厢尚未装配。

解放北路,有人行天桥已在加装电梯

除了解放北路之外,研究员搜索有关部门网站信息及同城新闻媒体报道,发现福今路、陵园西路、环市东路花园酒店路段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路段等人行天桥都有加装电梯的计划。随着相关工程的逐步推进,相信市民出行的障碍将越来越少,推行轮椅、婴儿车出行时也无需再担心过街难的问题。

广云路、华明路:旧有地桩及栏杆未预留轮椅通行空间

除了过街设施外,地桩和栏杆也是不少残障人士出行的拦路虎。研究员在市内部分路段发现,一些地桩和栏杆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轮椅出行的情况,一条宽敞的人行道,对部分残障人士来说却很可能是条死胡同。

在白云区的广云路,其宽敞的人行道上铺有平整的花岗岩地砖,沿路能够正常的看到有无障碍通道的标识牌。然而,研究员在沿路的江夏和黄边两个地铁站外都发现有大量栏杆竖立在人行道路口处,甚至还有个别栏杆直接设在盲道上。这些栏杆之间预留的宽度仅容许行人徒步通行,无论是自行车、婴儿车还是轮椅,都无法通过。

广云路多个路口处设有密集栏杆阻碍轮椅通行

同样地,在珠江新城的华明路,研究员看到附近多个路口均竖有无障碍通道的标识牌,但其中一个人行道路口设置的地桩恰好竖在缘石坡道中间,未留有足够的宽度供轮椅及婴儿车通过。

继续沿路前行,研究员留意到该路段大部分人行道路口的地桩均已从金属杆更换为石柱款地桩,新的石柱款地桩预留的通行宽度显然更大,便于轮椅出行。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相关的微改造工程,为更多市民提供出行便利。

华明路,缘石坡道前竖立了地桩

大沙地东:盲道障碍物已移除,缘石坡道设计仍有改进空间

课题组曾于去年发起过市内部分路段的盲道铺设情况测评。当时在黄埔区大沙地东,研究员曾发现沿路摆设的不少石墩和围栏压住了盲道,令盲道无法正常使用。时隔半年,研究员再次走访同一路段,看到其盲道上的石墩目前已经全部移开,未再发现有盲道被阻挡的情况。

虽然盲道障碍已清,但这一路段在缘石坡道的设计上依然存在改进空间。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特别是乘轮椅者通过路口,《设计规范》要求人行道的路口需要设置缘石坡道,而且为了便于轮椅出行,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的高差不应该大于10mm。此外,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其它形式缘石坡道的坡度则不应大于1:12。

而在大沙地东,研究员实地测量后发现,该路段部分缘石坡道的坡度略大于《设计规范》提出的1:20,推行轮椅会比较吃力。而且,其中一处人行横道仅在一侧设有缘石坡道,另一侧却没有。乘轮椅者经斑马线横过马路时,很可能难以自行回到人行道上,存在一定的危险,希望有关部门能继续加以改进。

大沙地东,有人行横道其中一侧未设置缘石坡道

沿江西路:江边人行道建设符合各项规范

相较之下,沿江西路人行道的建设符合《建设规定》和《设计规范》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是本次走访中最令人满意的一条人行道。

研究员在沿江西路看到,靠近珠江边一侧的人行道非常平坦宽敞,自行车道与江边步行道之间采用绿化带形成区隔,而且沿途都能够正常的看到有轮椅坡道及缘石坡道,方便乘轮椅者从江边景观带回到公交车站或横过马路,全程均可无障碍通行。

沿江西路,人行道宽敞且设有轮椅坡道

英雄广场:轮椅坡道或可增设遮挡物

除了市政道路外,研究员还走访了部分大型公共场所。在位于中山三路的英雄广场上能够正常的看到,其设计在很多地方都考虑到了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要。其地面平坦,各个台阶处也都设有轮椅坡道,且坡道临空一侧也设有扶手,方便市民通行。

不过,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轮椅坡道临空侧除了扶手外,还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防止拐杖头和轮椅前面的小轮滑出。研究员在实地观察时留意到,其坡道两侧的扶手尚未设有相应的安全挡台或斜向栏杆等遮挡物,希望管理方能进一步加以改善。

英雄广场,轮椅坡道扶手或可增加安全挡台

高德置地·冬广场:电梯内设盲文按钮,无障碍指引可再加强

在室内场所,乘轮椅出行的市民只能依赖垂直升降电梯。为了便于乘轮椅者使用电梯,《设计规范》中规定电梯的按钮高度应在0.9m到1.1m之间,并对盲文、提示音、显示装置等也作了明确要求。

在本次走访中,研究员在高德置地·冬广场的观光电梯轿厢侧壁上看到有盲文选层按钮,值得点赞。可惜的是,本次走访的其余室内场所的电梯均未见有盲文按钮,视障人士使用电梯只能依赖他人帮助。

高德置地·冬广场,电梯内设有无障碍选层按钮

另一方面,研究员从高德置地·冬广场位于珠江东路的门口出来时,发现其一出门就是一段台阶,轮椅或婴儿车需要绕行数十米,在接近兴盛路的路口处才能下坡。同时,这一段人行道铺设有大量凹凸不平的地砖。这一设计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并无太大影响,但轮椅或婴儿车在上面推行的话,则会感觉到很明显的颠簸。希望商场能在无障碍通道的设计上加以改进,例如竖立轮椅坡道指示牌、在出入口与坡道之间铺设一段平整的无障碍通道等。

白云汇广场:电梯厅门需要用力推开

研究员在白云汇广场同样看到有部分室内设计未充分考虑无障碍通行的需要。首先是建筑内部的垂直电梯设置在一个独立的电梯厅内,厅前设置了厚重的推门。想要乘坐电梯的话,需要先花大力气推开这扇大门,这对部分残疾人来说显然是个难题。其次,好不容易进入到电梯厅,其电梯按钮设置在一条较高的立柱上,也不便于乘轮椅者使用。

白云汇广场,电梯厅的大门厚重难推

广州地铁:接力式服务协助残疾人出行,部分站点使用垂直电梯后需折返闸机补付车资

此外,研究员还先后对广州地铁部分站点的无障碍出行环境进行了走访。研究员首先来到五羊邨地铁站。该站只在A出口设有可供轮椅进入的垂直升降电梯,而且站外的人行天桥也无可供轮椅通行的坡道或电梯,如果乘轮椅者要从其它出入口的位置前往A出口,则只能绕行数百米到最近的斑马线上过马路,再回到地铁站前。

来到地铁站内,研究员看到,其中一台加宽过的橙色闸机可以让乘轮椅者无需他人协助就能轻松过闸,站厅中部也有垂直电梯供有需要的人士使用。美中不足的是,在地铁车门前,研究员发现五号线列车的车厢略高于站台地面,形成一定的高差,轮椅上车必须依靠他人帮助。

相比之下,研究员在烈士陵园站和农讲所看到,一号线列车车厢与站台地面之间的高差比五号线小,轮椅上车也比五号线容易。较为尴尬的是,这两个站点从站台至站厅的垂直电梯都设置在站台尾部,如果使用羊城通出行的话,乘轮椅者需要先刷卡入闸,再从专用通道绕出来,才能搭乘垂直电梯。同样地,乘轮椅者在出站时如果使用该电梯,在站厅层会发现了自己已经直接出了闸机,因此需要再回到闸机前由工作人员帮忙刷卡支付车资。

在整个走访过程中,研究员也看到,广州地铁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接力式的出行帮助。工作人员留意到有残疾人入站时,会主动询问目的地站点,并指引乘客使用合适的闸机和电梯;一路上,无论是换乘线路还是出入站,都有工作人员提前在升降平台或电梯前等候,帮助有需要的人士安心出行。

五羊邨地铁站,A出口设有无障碍坡道

建议:加强无障碍通道建设,提升残疾人及老年人独立出行能力

据相关资料统计,广州市目前有近12万肢残人士,老年人则有150多万。无障碍通道既方便了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也能为孕妇、儿童以及携带重物者提供便利。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广州的无障碍出行环境确实有所改善,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城市的无障碍设施。从本次走访结果来看,不少人行道已能满足基本的出行需要,但在不少人行天桥和隧道,目前尚未能提供垂直电梯或其他适合轮椅及婴儿车通行的方式,相关的电梯加装工程或需加快进度。此外,部分竖有“无障碍通道”标识牌的人行道跟着时间推移,缺乏维护、凹凸不平的地砖以及部分未留出通行空间的地桩都可能给残疾人通行再次带来障碍。在一向被认为在无障碍出行上做得较好的广州地铁,研究员也发现在车资支付、乘轮椅者自行上车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也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呈现。一条完善的无障碍通道,不仅服务于残障人士,推行婴儿车的新手妈妈、行动不便的老人、携带大件行李的游客等也能从中受益。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社区、旅游景区、社会福利、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完善无障碍设施相关使用信息或指示标志,并对已经挂牌的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作定期检查,确保有需要的人士能够通行无阻。

小贴士:广州无障碍地图已发布,鼓励残障人士放心出行

在2019年广州市“爱心满花城”助残服务周上,广州无障碍地图APP(第一期)发布。这款APP基于广州市无障碍环境,为视障人士、轮椅人士、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位置和导航服务。用户可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广州无障碍地图”下载该软件。

据介绍,广州市无障碍地图APP运用室内外多种定位技术,让用户了解当前的位置信息及周边的无障碍设施,并且提供定制化的无障碍路线导航与室内无障碍环境的导航。

除了APP之外,有需要的市民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市残疾人服务协会”,点击“小水滴”行动,即可浏览市内各处无障碍设施的分布情况,免去出行路上遇到的麻烦与尴尬。

广州公共服务监测榜第32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文轶然 谢小清 麦仝历 见习记者 张思琦 实习生 黄晓荧 甘龙星 宋可心 郑诗琪 何雅文 朱月秋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