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手柑种类特性与种类介绍
佛手柑(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果真实老练时各心皮别离,构成细长曲折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通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间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老练,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不合,常打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
一般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独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很多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
简介
【草药名】: 佛手柑
【内容介绍】:
佛手柑 (《滇南本草》)
【异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福寿柑(《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五指柑(旷西中药志》)。
【来历】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植物形状
佛手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
枝上有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
叶大,互生;长椭四形或矩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边际有锯齿;叶柄短、无翼,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花束;雄花较多,丛生,直径3~4厘米,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渐狭,10~13室,花柱有时宿存。
柑果卵形或矩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割裂如拳,或打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有乳状突起,无肉瓤与种子。
花期夏日。
培养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江、江西、安徽等地。
本植物的树根(佛手柑根)、花(佛手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
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腾,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晾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储存,避免香气流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