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山助云安区白石镇东圳村相对贫困户全部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数百位佛山扶贫干部带着全市人民的殷殷重托,奋战在湛江、云浮等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助力脱贫攻坚。
即日起,佛山日报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栏目,推出“佛山扶贫一线报告”系列报道。记者深入佛山对口帮扶乡村蹲点调研,感受中国扶贫开发带来的时代巨变,挖掘脱贫攻坚的佛山故事,书写共奔小康路上的佛山担当。
立夏刚过,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东圳村,25亩何首乌种植基地绿浪随风翻滚。数位村民正迎着阳光弯腰清除杂草。
“何首乌生长期3年,既怕旱又怕涝,要种在排水良好的地方,而且整地的时候肯定要施足肥料,在种植过程中要防止害虫滋生。”相对贫困户阿娣一边拔草一边笑说着:“除了在基地务工,我也在自家地里种了一亩何首乌,虽然辛苦,但一想到丰收却满怀期待。”
建起何首乌、剑花、百香果种植基地,村道实现硬底化、安装路灯,村小学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自2016年佛山市南海区应急管理局对口帮扶以来,东圳村也像何首乌的生长一样,持续积蓄力量,日渐实现质变。全村400多名像阿娣一样的相对贫困户,通过加入产业扶贫项目、享受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的提高幸福感,走上创富增收康庄大道,最终实现全部脱贫。
齐心协力战台风,种植基地焕生机
5月8日,东圳村村委会副主任董森文像往常一样,戴着草帽顶着烈日来到村中何首乌、剑花种植基地,查看作物长势。他说:“经过2年多的生长,何首乌的根茎慢慢的开始结实,预计年底可以收成;不远处的剑花基地也迎来丰产期,预计亩产能达4000斤。”
东圳村的何首乌种植基地。
2017年,对口帮扶单位与村委会沟通,决定集约村中60余亩的闲置土地,引进农业企业,以市场价保底回收的方式,发展何首乌、剑花种植产业。
当两大基地陆续投产,村民期待丰收时,台风“山竹”却汹涌而来。大量雨水漫过刚种下的何首乌苗,砖石搭起来的剑花种植盆浸泡在雨水中,村民们刚燃起的致富信心被瞬间浇灭。
看到基地一片狼藉的景象,当时驻村工作队长邓东辉顾不得伤心,立刻联系合作农企,紧急调拨新一批种苗,召集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开会,为他们重新树立种植信心。
“当时基地大片剑花都被淹,大伙的心情很沮丧,甚至怀疑能不能种好。”剑花基地工头、东圳村村民周海珍回忆,基地复种后,邓东辉不仅时常到基地查看作物长势、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种植,还让合作企业安排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到场指导生产,推动何首乌、剑花种植基地陆续走上正轨。
眼见村中何首乌、剑花生产基地成熟运营、丰收在望,不少贫困户利用自家闲置土地,加入到何首乌、剑花种植行列。“我家种了一亩剑花,6月就可以出花采收,希望有机会能够大丰收!”在相对贫困户阿霞眼里,那些用红砖托起的剑花苗,宛如一个个照亮致富之路的火把。
引进百香果基地,搅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查看百香果长势、搭建喷淋设施、监督工人作业……今年初夏,对于云安区大成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区德强来说异常忙碌。其位于东圳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完工在即。为此,他还在基地旁搭建了简易板房,吃住在基地,随时跟进基地建设进展。
跟随区德强的脚步,来到东圳村百香果种植园,只见一垄垄的土地被塑料薄膜覆盖着,百香果的藤蔓在数十排种植架上攀爬蔓延,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搭建喷淋设施。
“百香果的种植和基础设施搭建都同步进行,”区德强介绍,与传统大棚百香果种植不同,东圳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通过架设喷淋、灌溉、施肥等自动化装置,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产量、确保质量。
南海区应急管理局驻东圳村第一书记金国彬介绍,为了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协助下,东圳村引入云安区大成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6万元,建设20亩的百香果种植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年底开始施工,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根据签订的协议,今后6年内每年会给村委会带来8万元固定产业收益,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金国彬说,该笔资金将用于完善村中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东圳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
“正常来说,百香果基地一年可采摘3次,预计亩产4000斤。”望着在阳光下蓬勃生长的百香果藤,区德强说,基地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将以每天100元的酬劳,优先聘请8~10位贫困户进场开展场地清杂、护理、摘果等工作,让村中的贫困户也能实现就近就业。
旧校换新颜,教育扶贫点亮乡村梦想
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助力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但阻断贫穷代际传递仍要靠教育。对此,对口帮扶单位和历任驻村干部尤为关注村中唯一学校——东圳小学。
在东圳小学,诺大的人工草皮足球场和塑胶田径运动跑道让人眼前一亮,校园里还分布着篮球场、羽毛球场,运动设施一应俱全。
“多亏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让孩子们能享受到城里的教学环境。”东圳小学校长谢伙林一边说着,一边走进课室打开教学平台。随着黑板缓缓推开,一块液晶显示屏在黑板背后出现:“教学平台引入,老师们上课更生动,孩子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东圳小学有4个年级150余名在校学生,校园建筑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2016年,帮扶单位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先后出资搭建4套教学平台、镶贴课室地面200平方米,同时发动社会力量为学校捐赠教师办公桌椅;2017年,帮扶单位又投入49万元帮扶资金,对校园内原有的运动场进行升级改造,建成标准人工草皮小型足球场、塑胶田径运动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
“以前的运动场都是泥巴地,一到下雨天,整个运动场都泥泞不堪,孩子们也没法上体育课。这几年来,看着东圳小学教学环境慢慢的变好,家长也慢慢变得放心!” 阿娣的三个孩子都在东圳小学念书,随着新运动场的落成,上体育课成为他们最期待的事情。
随着小学返学复课的日子临近,谢伙林与老师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校园消毒清洁、整理教学资料等工作。“返学后,对口帮扶单位还为东圳小学图书室筹集了一批新的书籍,孩子们都非常期待!”
数读脱贫攻坚
全部脱贫:2016年佛山市南海区应急管理局对口帮扶东圳村以来,东圳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从5804.79元提升至15005.54元。截至2019年11月,东圳村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序退出。
产业扶贫:在村中打造25亩何首乌种植基地、43亩剑花种植基地以及2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
民生帮扶:对口帮扶单位投入45万元用于主要村道、自然村村道建设;投入49万元新建东圳小学运动场,并出资8万元为该小学购置4套电教设备,帮助其成功申请全省创强示范农村教学点;投入52万元,为东圳村新建路灯210盏,实现全村6个自然村路灯亮化全覆盖;投入8万元,建设大围生态文化公园;投入62万元,新建东圳综合服务中心。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
图丨佛山日报记者周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