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地舆】35组高考地舆易混杂概念汇总,这样回忆好明晰!
若转载请注明来历
在高考地舆温习中,有的同学常会对许多内在和外延较挨近的概念没有清晰了解,没能差异开来,致使答题经常呈现混杂、互为代用的现象,为协助咱们在温习时能切当把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地舆中易混概念比较如下:
1. 天体与天体体系
天体是就世界间物质的存在方法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体系是就天体的运动联络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彼此招引、彼此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体系。
2. 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转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剧烈磕碰而焚烧发作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上未能焚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 昼夜之分、昼夜替换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因为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亮堂而对应的另一半漆黑的现象。
昼夜替换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使地球发作的白天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替换现象。
昼夜长短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发作周年改动的现象。
4. 节气与时节
节气是依据气候和物候的演化情况确认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转15。为区分规范,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时节是依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改动情况确认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转90度为区分规范;二者在必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改动情况。
5. 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气温递减率标明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步下降的改动率。均匀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地温递增率标明常温层以下必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步增高的改动率。均匀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世界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外表每分钟取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巨细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刻而变。
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均匀间隔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 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改动而引起的,仅呈现在沿海区域,是一日之内风向改动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时节改动(或气压带和风带方位的时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规模内的盛行风向随时节有显着改动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区域不必定就构成季风气候,只要在海陆比照显着、风向改动显着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散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 气候、气候与气候
气候是标明大气特征的物理情况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含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
气候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候改动情况。它是由各种气候要素归纳表述的大气物理情况。
气候则是指一区域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候情况。气候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安稳。
9. 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构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
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接连的不规则的圈层。
10. 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
径流量则是指必守时段内经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11. 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因为流域内时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守时水位上涨的现象。
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越正常水位到达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12. 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运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运用的淡水。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操控或根本指控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饲养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代替、容纳“水利资源”。
水力资源归于水利资源的领域一般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涛、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13. 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规模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软流层坐落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联络可标明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4. 矿藏、矿藏与矿床
矿藏是构成矿藏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藏不等于矿藏,只要当有用矿藏富集起来到达基农业运用要求时才为矿藏。有矿藏不必定就叫矿床,只要矿藏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藏是岩石构成过程中构成的,矿床在必定地质效果下才干构成。
15. 地质效果、地壳运动与地质结构
地质效果是指因为天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外表形状、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作改动的效果。按其能量来历分为内力效果和外力效果。
地壳运动仅是内力效果的重要体现方法,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结构根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成果。
16. 开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开裂变形阶段发作的,只要当岩石沿开裂面有显着的移动时,才干称断层。构成断层,岩石必定开裂,但岩石发作开裂,未必必定构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开裂面有显着的位移。
17. 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首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归于大洋板块。
印度板块从归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磕碰构成的。
18. 风化效果与腐蚀效果
风化和腐蚀都是对岩石的损坏效果。但风化效果相对腐蚀效果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刻内不易被人们发觉,而腐蚀是在较为显着的动力效果下进行的,易于发觉。
19. 生物群落与生态体系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必定天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间的各种生物因为彼此间彼此影响、紧密联络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接连的能量和物质交流而构成的一致全体即生态体系。二者联络可简略标明为:生态体系=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20. 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散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区域,由巨大茂盛、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季雨林不接连散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替换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
季雨林与雨林比较,外表有显着的季相改动,群落组成品种和结构比较简略。
21. 土壤、土地与土地资源
土壤是陆地外表具有必定肥力、可以成长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比土壤内在丰厚,除土壤外,土地还包含没有构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而,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土地资源是对人类运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现在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运用的各品种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天然特点,又具有土地的社会特点。
22.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积蓄量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
林木积蓄量则指森林面积上成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区域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目标。
23. 草原、草地与牧场
草原指成长在干旱、半干旱区域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谭教师地舆工作室归纳收拾
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牧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总称。
草地归于土地资源,而草原、牧场归于生物资源。
24. 一次动力与二次动力
一次动力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动力;归于天然资源。
二次动力是经过人为加工转化后得到的另尸种方法的动力,不归于天然资源如沼气与人二沼气;煤与煤气、天然气与液化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动力与二次动力的联络。
25. 大农业与小农业
农业是运用动植物的成长繁衍,经过人工培育和饲养,来取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间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首要包含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栽培业。
26. 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培养方法(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办法的总称。
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区域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犁地上积之比。
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区域已开垦栽培的犁地上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份额,三者在必定程度上别离及映出某地农业生产 力水平、犁地重复运用和开发的程度。
27. 工业散布与工业布局
工业散布是已构成的工业生产的区域散布。
工业布局除含有“散布”的意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8. 人口活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动久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活动、旅行和休假等。后者是指必守时期内人口在区域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化。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是否有较长时刻变化居住地。
29.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环境容量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答应量。
环境承载量是对人口而言,指必定区域内的天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
30. 疆域、疆土与疆土资源
疆域和疆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视点指一国主权统辖的也域空间。但疆域是国家享有彻底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疆土除疆域外,还包含国家享有办理和运用权力但不具有肯定占有权的海洋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疆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统辖规模内的悉数资源的总和。广义的疆土资源是指国家的悉数资源,包含天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31. 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为人口会集,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很多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市郊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指因为人类活动排放很多温室气体而构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两者都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成果,但影响的地域空间不同,热岛效应只限制城市,而温室效应具有全球性的特征。
32. 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因为空气冷热不均而构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略的方法。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则的大气运动,首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组成。
两者所参照的空间区域不同,热力环境往往指小区域内的大气运动,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
33. 寒潮与寒潮
寒潮是指在特定的环流局势下发作的一种大规模剧烈降温现象,是一种气候灾祸。我国气候局规则寒潮气候规范: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且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称之为寒潮。
寒潮一般指的是洋流中的一品种型,即由较低水温海域流较高水温海域的洋流。
34. 气旋、反气旋与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是指气压的散布情况;而气旋与反气旋别离是低气压与高气压散布区域的气流运动情况。
低压中心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而构成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气候;高压中心因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而构成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气候晴朗。
35. 飓风与飓风
均是热带低压(气旋)激烈开展而构成的灾祸性气候。因所在海域不同而称号各异,散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飓风,散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现在38999+人已重视参加咱们
声明:文章资料来历网络,由谭教师地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归纳收拾,转载请注明出处,共享此文后回复渠道【收取福利】,有惊喜!如触及侵权请联络删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