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抗“疫”】 一般岗位上的自愿者都是城市英豪
自愿者
自愿服务
抗击疫情
城市英豪
徐婉茹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摄
张淑芳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摄
黄富足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摄
万娟长江日报记者苗剑摄
王昌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摄
在这场疫情防控公民战争中,英豪的城市,尽显公民的英豪本色。在这场可歌可泣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武汉数万名来自各方面、各种身份的自愿者挺身而出,不怕苦累,为了打败疫情无私奉献。哪里有需求,他们就呈现在哪里。自愿者们在社区、在医院表里、在抢运物资的路途上等战疫的各个战位奔走,为这个城市和市民大众供给各种服务,送上温暖,倾情关心,可谓“俗人英豪”。今日,长江日报推出特别报道,记叙这些战疫自愿者代表的业绩。
徐婉茹
那是一场难忘的战役,劳累着,快乐着!
能扛70斤萝卜的“分拣员”
4月8日,拿到“青年自愿服务证书”的徐婉茹,用两杯奶茶来给自己一个多月的蔬菜分拣自愿作业划上句号。
“卸下一袋袋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萝卜、马铃薯,满场送货,在那个严重、繁忙的场景里,分外让人振作……”徐婉茹说,“那是一场难忘的战役,劳累着,快乐着!”
一米六的女孩扛起70多斤一袋的萝卜
3月3日下午2时,中商超市中南路蔬菜分拣点,堆起的“萝卜山”“大白菜山”背面,戴着小红帽的自愿者在雨棚下和超市职工一同分拣蔬菜。场上,招引记者目光的是一位身高一米六左右,十分消瘦的女孩子,她先到卡车旁接货,扛起70多斤一袋的萝卜,脚步稳稳地卸到载着四五百斤萝卜的小拖车上,边推边满场喊:“方才是哪个组要的萝卜?”
分完货,她又参加分拣小组,坐到小板凳上,接过装着五六根胡萝卜的袋子,放进两个马铃薯,敏捷递给第三个人。待装完四种种类,终究打包,会集堆放。“我要分拣快一点,宅家的白叟、孩子就都能吃上菜!”
她叫徐婉茹,26岁,武汉姑娘,也是自愿者们的组长。
“2月26日,我榜首个来,参加到超市分拣蔬菜中心。刚开端,咱们不熟悉流程,七八十斤的蔬菜包差点砸到脚。许多人在家根本不做家务,就像我。”她眯眼一笑,“后来都练出来了。我有一天扛了十几袋萝卜。”而她的体重也就80来斤。
徐婉茹将40多个自愿者分红六七组,刚开端一同上,成果咱们都累瘫了,第二天战役力大减,“所以咱们分红两班,轮番上岗”。
一个礼拜后,一个小组一天可分拣、打包1000多份的十元蔬菜包。“现在,这个分拣点一天的量可达13000份,自愿者许多不乐意歇息,四五个小组一同上,扛起了近四成的分拣量。”徐婉茹说。
“接到电话那天晚上,我激动得睡不着”
2月25日,市青年自愿者协会致电问我愿不乐意来超市分拣蔬菜,我说,乐意!徐婉茹说,“接到电话的那天晚上,我激动得睡不着,心里像有一团火。”
武汉暂时封闭出城通道那天,徐婉茹已定好了飞往俄罗斯的机票,预备去摩尔曼斯克看极光,“这是我已方案三年的愿望。留在武汉后,每天在家看着疫情吃紧,我好着急,想做点什么。”
“榜首天干活回到家,我感觉整个臂膀、腿、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她笑着说,“我在家里,便是个‘宝宝’,等我妈喊我吃饭,家务从不沾边。”这次报名自愿者,爸妈心里忧虑,但没说出来,只让徐婉茹防护好。
干活空隙,她取下手套给记者看,绿色猫眼的美甲断了,变得斑斑斓驳。“我很爱美的。”但她以为这都不算什么,指甲断了还能够长,出去游览的愿望还能够延迟完结,但“吃菜,咱们等不了”。
(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记者手记
她们心里有一团火
徐婉茹是个瘦瘦精精的武汉姑娘伢,爱美、爱笑。她在一家保险公司当主管,复工后,将当自愿者的日子视作人生中的“重要历练”。
在武汉饱尝疫情检测时,她在人群里,和自愿者们一同,奋力地干着重活、累活,似乎整个人都在发光。
就像她说的,“心里有一团火”。蔬菜分拣的自愿者们用胸中的团团火焰燃烧着自己,温暖着疫情下的武汉人。自愿者们告诉我,“没那么巨大上,我帮的其实便是我身边的人,我的奶奶、爷爷都在家,我快一点,许许多多的爷爷奶奶、困难集体就能快点吃上特价菜,更安心。我一个人的危险,替代了他们的危险。我觉得值得。”
从3月3日起,全市加大“特价蔬菜包”投进量和网点数量,每天投进20万份,要点保证中低收入集体。这群自愿者们,扛起了蔬菜包的分量,扛起了民生保供的分量,是战疫场上的勇士。
张淑芳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看护武汉,咱们也要看护好他们的家人。
65户医护人员家庭的“看护者”
从1月26日到3月26日,洪山区名都花园社区自愿者张淑芳,为居民整整服务了60天。4月14日,身为高级工程师与一级建造师的她,正往复于洪山区白沙洲片区、平和片区的路途施工现场,投身到严重的建造工程里。
疫情期间,张淑芳贴身服务的目标有65户医护人员家庭,家中白叟孩子留守,有的一日三餐成了难题。这时,张淑芳等50多名自愿者自动“补位”站了出来,天天敲门服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看护武汉,咱们也要看护好他们的家人。”
榜首个到社区签到“作为武汉人,更不应该认怂”
1977年出世的张淑芳,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大年初三,张淑芳便来到社区签到,成为名都花园榜首名自愿者。戴着口罩在社区做自愿者的榜首天,张淑芳就差点“闷晕”。
张淑芳对家人说,“全国公民都来帮咱们,作为武汉人,更不应该认怂”。从上门排查“四类”人员到封控楼栋的办理,从物资配送到关爱特别集体,张淑芳都冲在前头。
社区排查的时分,张淑芳等自愿者发现,社区有不少居民在医院作业。他们与社区群干一道,圈定出52户医护人员家庭,天天敲门“对口”照顾。
特供个性化需求“爸爸妈妈在一线,孩子白叟要照顾好”
名都花园社区书记涂传简介绍,医护家庭双职工多,他们奋战在一线,最定心不下的便是白叟和孩子。这52户医护家庭,分处名都花园、瀚城两个小区,相隔两站路。自愿者担任人丁元珍介绍,组织张淑芳等6人树立医护自愿服务专班,并树立了两个微信群,线上线下共同为医护家庭保证日子。
4月14日,张淑芳回想,在其时,社区自愿者们树立社区网络微店,与商超联动。每次“团菜”时,张淑芳都再三叮咛,“下单时请补白医务人员,自愿者将送货上门”。
让张淑芳感到意外的是,52户要点医护家庭简直不怎么费事自愿者。她说,近一个月来,尽管不时在微信群里“呼喊”,却均匀每天只收到两三个求助电话。
渐渐地,名都花园社区自愿者作业为人熟知,更多的医护家庭也自动参加进来。丁元珍介绍,在52户要点家庭外,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发来求助信息,自愿者也天公地道。现在,2个微信服务群已有65户医护家庭。
礼尚往来,传递爱心的“张淑芳们”,也收到来自居民的爱心。无意间看到张淑芳的晚饭是白米饭配南瓜,社区居民“lily岩妈”疼爱得不得了:“看到你冲在前面,我好感动。我给你买了一箱苹果,家里也卤好了一只鸡,这是咱们居民的一点心意,你必定不能推托!”
居民们的行为,张淑芳也十分动情,“咱们支付不多,收成却不少”,并定下约好,“既是素昧平生,也是生死之交,等疫情完毕之后再相庆”。
(长江日报记者龙京通讯员张宾百佳威肖满)
记者手记
好样的自愿者应急补位
张淑芳和她的小同伴们,无疑填补了自愿服务目标的一大空白——
原本,那些冲上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只留下了白叟和孩子。孩子尚小,白叟不明白网络,日常日子变成了“老大难”。这时,自愿者们就应急“补位”了。
疫情来势汹汹,困难集体也随之呈现。他们不局限于茕居白叟、低保户等惯例人群,而像医护家庭相同,有着极强的动态性。
因交通隔绝,子女与爸爸妈妈分家两地,乃至隔江相望,本能够取得子女照顾的白叟,便成了“战时茕居”;治好返家阻隔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只有日子物资的遍及诉求,还有处理日子废物的个性化要求……
咱们的自愿服务,便是像“张淑芳们”那样,及时发现刚刚呈现的困难集体,了解其个性化需求,终究扫清服务“死角”。
黄富足
我特别乐意帮咱们去买药,一盒一盒的药,便是期望。
200多位爷爷奶奶的“买药人”
33岁的黄富足是一家企业的项目经理,也是一名党员。54天前,黄富足自动战疫,成为江岸区永清大街沈阳社区的“买药人”,他为200多位居民买回各类药品。一周前虽已返岗复工,但黄富足把这份自愿作业当作了一份使命。“只需有需求,我随时能够回来协助。”在他看来,“把一盒盒药送上门,便是把一个个期望送到居民手中”。
搬走了十多年难忘老邻居社区人手不行他挺身而出
黄富足从小在江岸区永清大街沈阳社区长大,结业后搬去了汉阳区寓居。尽管搬走了十多年,但他一向重视着沈阳社区的状况。2月20日,黄富足在沈阳社区党员群里看到招募自愿者的信息,“社区是老小区,许多都是爷爷奶奶,必定更需求人协助”。
年前妻子提早回了老家,他和58岁的母亲、7岁的孩子在武汉。黄富足原本忧虑母亲不同意他报名,没想到白叟知道后说:“现在正需求人,你定心去。”
沈阳社区是一个老旧社区,辖区残疾人145个,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240个,居民购药需求量大。黄富足到社区签到后,挑起了帮社区居民买药、送药的重担。
一次,黄富足在小区遇到了一个80岁左右的奶奶,想出门买药。黄富足见状忙问询,了解白叟要买什么药后,他骑着自行车赶去药店。20多分钟后,收到药的白叟激动得谢个不断。“之后我就特别乐意帮咱们去买药,一盒一盒的药,便是期望。”黄富足说。
花9个小时做好需求计算只为买药进程更顺利
黄富足记住,榜首次为13名重症患者买药,因流程不熟,从排队挂号到取药、收拾,他花了12个小时。每一类药都有不同的厂家、品牌、标准、剂量、类型,到买药时他才发现有些居民指定的药没有,是否能替换得边买边电话问。
再去买药时,黄富足会提早计算,打电话给居民一个个核对。他问得很细,除了品牌、剂量等这些根本信息,他还要问询假设没有同一品牌的药品,可否换成其他品牌的药品?用医保卡仍是现金?医保卡余额满意,要不要提早垫支……这些信息沟通好了,后边买药就顺利了。
重症药购买需求量大时,黄富足一次为60多个重症患者做购药需求计算,问询药品各类信息就花了9个小时,但买药就十分顺利了,能又快又准地给居民送上需求的药。除了重症患者用药,社区居民一般的药品也由黄富足代买。
跟着疫情局势好转,黄富足买药越来越顺利,有时分出门一个小时就能把居民的药买完。闲不下来的他,总会自动去社区找事做。分发爱心菜、转移物资……各个场合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长江日报记者陈俞李婷通讯员刘培李慧赐)
记者手记
奔走中的这份仁慈是救命良药
不需求深思熟虑就挺身而出,疫情期间,这个城市绝大多数买药人和黄富足相同,只因一颗想要协助别人的心,成为了一名自愿者。这分朴素,这分仁慈,才是危险时期救命的良药。
买药是个琐碎的活儿。买药前,一个患者就需求打一次电话核对。一天60个患者,就需求打60个电话。买药后,再电话告诉,又是60个电话。一个一个电话,便是一份坚持和一份初心。
一家药店买不到药,再换一家药店买,终究总能买到的。跑得多了,黄富足心态更好,更有决心了。有时传闻有的白叟买重症药的钱不行,他就自己贴钱。他说,这些都是救命的药,不能停。
疫情当时,在无数个社区,还活泼着许多个黄富足,他们便是给居民送去期望的人。正是他们任劳任怨地奔走,才换来了更多人“宅”在家的安心。
万娟
我从小生长在户部巷,习惯了这儿的热烈。
1000多户邻居信赖的物资“团长”
漏水、修理、理发,件件事有回音
万娟说:“咱们的电话悉数都发布在群里,24小时不关机。遇到居民问问题,咱们一般都是秒回。特别时期,咱们的心情不同平常,不能延迟。”
(长江日报记者黄哲通讯员李洁)
记者手记
王昌
一放出运送使命单,私家车自愿者就一抢而光。
运送物资2万公里的“城市摆渡人”
1月23日,武汉暂时封闭出城通道,市内公交、地铁、轮渡悉数暂停运营。一群民间自愿者司机挺身而出,络绎于医院之间,充当起城市“摆渡人”。37岁的王昌便是其间之一,70多天路上奔走,横跨武汉三镇,行程近2万公里。
等了大深夜,抢到榜首单
王昌是自由工作者,家住江夏。看着在医院做清洁的母亲仍坚持上班,在中建三局作业的父亲为援助火神山医院的集装箱使命跑上跑下,王昌坐不住了,“我爸妈都在坚持作业,我也总得做点什么吧”。
从朋友那里,王昌了解到公交体系停摆后,许多医护人员不得不骑自行车或步行几个小时去上班,对私家车自愿者有火急需求。经朋友举荐,王昌参加了一个私家车自愿者车队微信群,群里自愿者力争上游“抢单”,“我从大年初一晚上7点就一向守着群音讯,一放出运送使命单,私家车自愿者就一抢而光。我比及大年初二清晨2点才抢到榜首单使命”。
王昌的榜首单使命是和同伴们从汉口接货点运送一批防护服到各大医院。由于家住远城区,清晨抢到使命后,王昌马不断蹄赶往汉口,守到早上6时送物资的车辆抵达,他再和其他自愿者卸货,再分装至各自车上运往医院,“我就觉得,能够尽到一点力,协助缓解医院的当务之急,挺满意的”。
自此,王昌开端了繁忙的自愿作业,每天七八时从家里驱车动身,协助接送医护人员或许运送物资,最晚忙到清晨3时许才回到家,“我也记不得接了多少医护、送了多少物资。就记住头两天使命不断,一箱汽油两天就见底了。我知道的自愿者,从参加自愿者车队到现在,最少也跑了1万公里”。
感动护理在车后座留下油钱
王昌清楚地记住,大年初三,自己接送过一位护理到光谷的一家社区医院。等护理下车脱离后,他收到了护理的一条短信。短信写着:“谢谢你师傅,我给你留了油钱,就在我方才坐的座椅夹缝里。”王昌说,做自愿作业并不图钱,但看到这条短信感觉特别感动,“还有医护送咱们自愿者口罩,让咱们保护好自己。咱们在协助医护的一同,他们也在协助咱们”。
2月14日,武汉下着大雨,王昌和小同伴总共5个人接到使命,要转移4吨物资并送到外地援汉医疗队。王昌担任把其间一批物资送至江苏医疗队地点酒店。抵达酒店门口后,由于人手不行,自愿者全身都淋透了。得知状况后,江苏医疗队医护们蜂拥而至,协助一同在雨中卸货搬货。有一个女护理大声招待,“来,给我抱两件,我有劲儿”。不一会儿,咱们就协助把物资都搬空了,这让王昌倍感温暖。
从1月25日到4月5日,除了中心有11天因故在家歇息,王昌一向在路上奔走。他陆陆续续参加了6个自愿者车队群,哪里有需求就跑哪里。
最让王昌觉得温暖的,是给火神山医院的工地师傅送蛋糕等食物物资,总共18台车开着双闪朝着火神山方向进发,“那个瞬间我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长江日报记者潘茜)
记者手记
一般人让自愿精力亮光
“我觉得自愿者精力也是武汉精力的一种表现吧。咱们每人多出一点力,每天做得好一点,疫情就能早一天完毕。咱们也都能够早点正常日子,出去作业、挣钱。”王昌在谈到做私家车自愿者的初衷时,如此表明。
自愿司机们起先或许仅仅个别的一腔热血,经过一次次使命的完结,每个自愿者看到了相同奔赴在线上和线下的、更巨大的自愿者团队,这些分归于不同工作、不同年纪、不同阶级,乃至来自不同当地的人,被一根隐形的线联合起来。
他们切身地意识到:武汉,是咱们自己的城市。咱们咱们能够做一点点事,发一点点光,协助城市变得更好。
自愿者们是一个个一般人,绝大部分人互相素未谋面,却经过网络积累在一同。此刻的挺身而出不只意味着勇气和担任,也让抗疫一线的人员不再孑立,让人与人之间感受到夸姣的期望和好心。而这样的期望和好心会聚成光,凝集起共克时艰的澎湃力气,鼓励咱们打败疫情、化解危险。
来历:湖北慈悲社工
长
按
解
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