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苦是因为心里装了过错的东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14 14:28:18  阅读:6759+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文/董良

人生在世,任何一个人都期望自己身体健康,少病少恼。

可是,人吃五谷杂粮,又经冷暖不同的气候改变,加之心情的失落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多种要素的调集,常会使人生有各种不同的疾病。

为了寻求健康的办法,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人通过不同的摄生手法来强身健体,以到达少病长命的意图。

作为以出生为意图的释教,对实际人生也非常重视。在释教的许多经典中,都有对健康少病的论说。

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不同经》中,佛陀为首迦长者讲说了众生做作不同善恶之业所遭受的不同果报,并为首迦长者讲说了众生得少病报的十种修法。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

一者不喜打拍全部众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欣;五者供养爸爸妈妈及诸患者;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康复,心生欢欣;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所以十业,得少病报。

十种修法中的前四种修法为行为的要求,第五至第九种修法偏重对爸爸妈妈师长和患者的瞻视供养,第十种是对饮食的要求和约束。

佛陀以为,众生若能从这十个方面的善业要求去做,就能够得少病报。

一、“不喜打拍全部众生”

佛陀所说的“不喜打拍全部众生”中的打拍并非只指嬉戏般的打拍,更多是表明对其他众生的冲击和损伤。

在实在的日子中,常有许多人关于那些自己看不惯,或是与自己有仇恨的人,会想尽办法加害,以到达泄愤的意图。

从新闻媒体和网络传媒中,咱们常常会看到许多柔弱微乎其微的恩怨而摧残别人的事例。

这些人中有的会置人于死地而后快,也有的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法造谣中伤别人。这些人在损伤别人的一同,也给自己带来了祸殃。

释教因果报应思维告知咱们,那些摧残别人的人,将会柔弱自己的恶行有的现世遭遭受苦楚报,也有的柔弱自己的“打拍”行为,带来心灵的不安。

特别是对那些柔弱自己的恶行做作杀业之人,他们将来会柔弱归还杀业遭受短寿之报。

一个人若想少病报,就应当远离摧残别人的恶行,处处行善积德,以冤亲相等的心态来对待别人,以慈善喜舍的四无量心来关爱别人。

若人果能做到“不喜打拍全部众生”,不光能够化解恩怨,还能与众生树立友善的联系。

二、“劝他不打”

关于修道之人来说,不只需自己不损伤其他众生,并且还应当劝诫其别人不冲击全部众生。

释教的一个基本思维是自利利他,自己不损伤全部众生仅仅自己不做作恶业,但并不能制止别人不加害众生。

为了让全部的众生都能得到相等的生计权,生命安全得到有效地维护,咱们对周围那些总是想着损伤别人的伪君子,应当及时加以劝说,使他们不只从行为上抛弃损伤众生的恶行,并且还要真实从心灵上消除对别人的仇恨。

《维摩诘经》云:“若欲净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疆土净。”

心清净则全部仇恨皆可消除,善念天然发生,也不会有作恶的行为。因而,劝化别人不打的积德行善,远胜于自己不损伤别人。

三、“赞不打法”

劝诫别人不打还仅仅被动地教育别人不造恶业,若是见到不冲击报复别人的行为,咱们则应当赞赏。

赞赏别人不要求咱们支付物质的价值,只需咱们称扬他们的善行,就能够使这些人得到心灵的极大鼓舞,然后持续自己的善行,并以自己的善行来感染别人,使群众都能养成好的品德。

四、“见不打者,心生欢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的赋性都是仁慈的,但柔弱后天生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导致不同人的善恶习性有大相径庭。

在这些人中,有的柔弱遭到善的熏陶从小就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的人却游手好闲,恶贯满盈。

在咱们周围,究竟仍是善人多,他们处处能够做到行善积德,不念旧恶,宽恕待人。这些德行涵养比较好的人,历来不会计较别人的善恶,更不用说冲击栽赃别人了。

释教以为,佛子没有才干做善事之时,若能见到别人做善事,自己随喜赞赏,也是在为自己积累善业。

见到不打者,咱们若能做到随喜积德行善,则能够营建从善如流的文明气氛,并感染更多人远离恶行,多做善事。

故而见到不冲击别人的人,咱们应留神生欢欣。

五、“供养爸爸妈妈及诸患者”

爸爸妈妈是生养咱们的恩人,没有爸爸妈妈千辛万苦的抚育教育,咱们无以长大成人。

爸爸妈妈对子女的爱是巨大忘我的,为了子女,爸爸妈妈任何苦楚都能够忍耐。

人人间有许多展现巨大母爱的动听业绩,“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捐肾救子”等许多古代和现代故事,都向咱们展现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爸爸妈妈舍己为子的感人情意。

对每个人来说,爸爸妈妈都是咱们最大的恩人和榜首任教师。在咱们的生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支付了许多汗水和献身。

近几年撒播大江南北的《母亲》、《父亲》等表达忘我爸爸妈妈之爱的歌曲,实在感人地道出了爸爸妈妈为子女所支付的艰苦与汗水。

爸爸妈妈为咱们支付了全部,当爸爸妈妈年迈之后,子女应当有“乌鸦反哺”之举,供养爸爸妈妈衣食之需,给他们心灵以安慰,让他们在晚年之后,能真实享遭到来自子女的照顾和关爱。

关于子女来说,供养爸爸妈妈应当及时,在自己能够尽孝的时分,不要以任何理由来回绝行孝。

古人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间有许多人在年轻时忙着创业,想比及自己有条件时再奉养孝敬爸爸妈妈,可是,世事无常,许多时分,还没有比及子女事业有成的时分,爸爸妈妈现已惋惜地脱离人世,留给子女的是永久的愧疚和惋惜。

供养爸爸妈妈之外,咱们还要供摄患病的人。

佛陀住世之时,常常教育弟子要供养和探视患者。

佛陀一次外出弘法,在路上遇到一位岌岌可危的病比丘。佛陀看到后无限怜惜,为了救治这位患者,佛陀所以将他接回自己的住处,亲自为患者煎药喂药。

通过佛陀的精心保养,这位病比丘对佛陀的善行感恩不已,遵从佛陀为其说法。

尔后,佛陀常在各种说法的场合,告知弟子要关爱和探视患病的人。

佛陀曾说:“八福田中,探病榜首。”供养探视患者,不只仅佛子慈善心的详细体现,也是咱们为别人栽培福田,为自己积累福报的重要途径。

当别人患病时,咱们也能够供养他们,为他们供给医药救治,并精心护理他们,使他们能够提前康复,这是咱们行善的最好方法。

患者在饱尝病苦摧残,对病况满怀惊骇之时,探病者若能说上几句安慰的话,给患者一番鼓舞,对病况的庞然大物不亚于有形的药剂。

六、“见贤圣病瞻视供养”

俗话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的平常百姓常会有各式各样的习气缺点,只要在不断批改过错的过程中才干逐步趋于完美。而贤圣之人则是德行都可为人模范的人。

贤圣之人不只能够使人“见贤思齐”,并且还能给咱们多方面的教育和辅导,使咱们在德行、学识、人品等方面都能不断得到提高。

贤圣之人是人类魂灵的刻画者,正柔弱有了贤圣之人,人类的文明程度才干得到不断地提高。也正是在贤圣之人的影响下,才呈现了许多“不为自己求安泰,期望众生得离苦”的菩萨行者。

关于贤圣之人,咱们不只需对他们恭顺,并且当他们患病之时,咱们要以“人病己病”的精力去瞻视供养他们,为他们供给量力而行的关爱和照顾。

古人有许多贤者,关于贤圣患病给予体贴入微的照顾,可谓后世探病的模范。

孔子患病时,孔子的许多弟子都在跟前端茶倒水,但孔子弟子子贡因事没能在身边照顾,孔子过世后,其他弟子在墓前守孝三年,子贡为了补过,守孝六年刚才脱离。

《四分律》说,瞻视患者有五德:

(一)知患者可食与不行食,可食的才给他;

(二)不嫌恶患者之尿屎及唾吐之秽物;

(三)以慈善心关照患者,而不要求患者衣食之酬劳;

(四)能调度汤剂等事;

(五)能为患者说法,令他欢欣,并使自己之善法亦有所增进。

因而,当贤圣患病之时,咱们应当按照戒规的要求来瞻视供养他们,这样不只要利于患者身体的庞然大物,也有利于自己远离疾病。

七、“见怨康复,心生欢欣”

释教说人生八苦中有“怨憎会苦”,意即与自己有怨之人要常常共处一同,而与自己密切的人却常常别离。

关于与自己有怨的人,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态:当与自己有仇恨的人遇到疾病或其他灾祸的时分,会乐祸幸灾,心生欢欣。

释教以为,这种心态是嗔恨心的体现。

咒骂乃至期望与己有过节的人遭受灾祸,不只与己无益,并且还会添加自己的罪恶。

佛陀建议“冤亲相等,等念众生”,全部众生都有很大的或许是咱们宿世的六亲眷属,若是对仇敌遭受灾祸生欢欣心,会使自己常常遭受祸殃。

关于仇恨之人罹患疾病,作为一个有慈善心的人,则应当尽弃前嫌,前去探视并供养他们,善言安慰他们,使其提前脱节疾病的苦楚。

其实,你能够探视仇恨之人,是化解互相过节的最好方法,柔弱你的探视,会使互相的恩怨尽消,重归于好。

不只如此,当咱们见到仇恨之人康复,应当生欢欣心。当你能够善念待人,天然会得到别人善的报答。

八、“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

一个人从年少到成年再到晚年,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或许遭受病魔的困扰。

关于遭受病苦之人,咱们不只需关怀他们,还要尽自己所能去施与良药,免除他们身心的苦楚。

假如你是一位医师,能够依托自己的医术来免除患者的苦楚,一同施与他们医药。

救人疾苦,将会有很大的积德行善,是真实的菩萨行者。

有一次,我乘坐的飞机上有一位乘客突发疾病,飞机播送请医务工作者协助救助,不一会便有一位医师自动来到患者身边,确诊患者的病况,施与医药。

时刻不长,患者便化险为夷。其时,我就想,这位医师真是“苦海常作度人舟”的菩萨。

在实际社会中,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懂得医药,也并不是全部的人都是医师。可是,当咱们见到遭受病苦之人,咱们却能够劝说那些懂得医药常识的人给予协助,施与医药,免除患者的苦楚。

这种劝人施与医药,救治患者的积德行善与自己施与良药并无二致。

九、“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

菩萨把众生的苦楚,当作自己的苦楚。

人类关于自己亲人的苦楚,往往会感同身受,忧心劳累,而对与己无关的人,则冷若冰霜,漠不关怀。

释教以为,慈善心是咱们都应当具有的。

对自己的亲朋罹患疾病时,应当怀有慈善心,协助他们脱节病苦;关于与己无关之人,也要有慈善心,并尽自己的力气来协助他们。

切不行对别人的病苦置之脑后,不然便会失掉慈善之心,遭致多病的苦报。

十、“对诸饮食,能自节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计的底子和依托。

关于饮食,咱们常常会贪心美味佳肴,而嫌弃低劣之食。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饮食上的习气,关于好的饮食贪心不足,关于低劣食物非常嫌弃。

逢年过节之时,柔弱饮食非常丰富,许多人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气。关于饮食不知道控制,往往会带来许多消化道的疾病,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俗话说:“要想身体好,吃饭八分饱。”若是吃饭非常饱,便会给自己带来疾病的危险。

因而,在平常日子中,要学会均衡养分,饮食按时节量,才干使自己坚持健康的身体。

以上十种修法,是咱们坚持健康少病的基本条件。咱们若能够严厉按照十种修法的要求去实践,不只使咱们培育杰出的德行,并且还能够坚持健康的体魄。

本文选自《寒山寺》,作者董良,内容仅做公益性共享,版权归原作者全部。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共享转发 自利利他

重视梵学小Q:qqfoxue

小编的Vx:qq-foxue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