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拒绝入住的湖北籍与两难之间的酒店业
黄玉璐 本报记者 郝成 北京报道
站在徐州的雨夜里,小葛“拎箱四顾心茫然”,当时已经是3月26日晚11点半,她一人望着刚刚走出的徐州东站和一家又一家拒绝她入住的酒店,不知所措。落户武汉仅半年的小葛没想到,作为土生土长20多年的江苏人,她险些在自己的家乡深夜流浪。
自1月21日离开武汉到陕西榆林找朋友玩的湖北女孩龙猫,已经“厚着脸皮”在朋友家住了两个多月,几周前,深感抱歉的她试图联系榆林当地的快捷酒店,一听她是湖北籍,酒店前台都匆匆回答“住不了”。
“真的不是酒店自己不想接,是不敢。”在厦门一家商务酒店工作的林影能理解,下“逐客令”的酒店也有无奈之处,没有所在辖区社区和派出所的允许,酒店不敢招待湖北籍宾客。
在资深酒店行业从业者达夫看来:“此时的无情就是有情,此刻的拒绝才是大爱。这个风险没人担当得起。眼下需严防境外输入和二次爆发,决不能一时冲动,让前两个月前功尽弃。就算有很多不便,也要等疫情过去了再讨论。”
4月8日0时,经过76天管控的武汉正式解封,铁路部门预计有5.5万人离开武汉,在此之前,3月25日0时,湖北其他地区先行解封。这些在返乡和复工复产路上的湖北人,会在哪里歇脚?如何度过异乡的夜?
被酒店拒绝的“新武汉人”
“武汉在慢慢好起来啦!”回到武汉正式复工,小葛终于喝到了钟爱的品牌奶茶,看到这个慢慢复苏的城市,小葛在微博上感慨万千,尤其结合3月底她所经历的曲折复工路,欣喜与忧虑并存。她和记者说,听到过不少湖北朋友反映被酒店拒绝入住,“还有很多人默默接受了这种‘歧视’”,“要是能够改变现状就好了”。
3月26日,在江苏老家待了两个多月的连云港姑娘小葛终于踏上回武汉复工的旅程。
2018年,小葛从武汉一所高校毕业,选择留在武汉工作,2019年11月,她通过大学生落户政策获得武汉户口和身份证,但不到半年,武汉身份却成为她返汉路上的“障碍”。
小葛向记者回忆,2020年1月19日,公司放假,她正常从武汉返回江苏连云港老家过年。“回江苏后也听从当地卫建委、公安局、村委会的安排,居家隔离14天,其间身体健康没有一点异常。一直到3月26日我的身体都非常正常。”隔离期间,村医每天上门量体温,结束隔离后她也拿到了村委会的隔离证明。
3月25日,湖北解封,考虑到回武汉可能还需隔离后再上班,小葛决定返回武汉准备复工。由于当时连云港直通武汉的列车尚未开通,小葛选择在徐州东站中转过夜,3月26日晚10点半左右,她到达徐州火车站后打车前往徐州东站,准备在东站周边的酒店住宿,但被如家、汉庭等多家大型连锁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明确告知“本片区的酒店不允许湖北籍人员入住”。
“当时也快晚上11点半了,我几乎是快哭着跟工作人员说,你看我身份证号啊,320开头的,我就是江苏人,身体也很健康,能不能通融一下,大半夜的就我一个女孩子……”小葛手机里有江苏、湖北甚至连云港的健康码,也带了隔离证明,但得到的回答却是:“不管有没有去过湖北,只要户籍是湖北的,就不允许入住,这是规定。”
连番被拒后,深夜站在徐州东站的小葛感到“非常无助”:“我在路边站了半天想办法,也觉得非常非常委屈,没想到土生土长的江苏人,仅仅因为我大学毕业在武汉落户,就在江苏被如此歧视对待。”
小葛还记得那晚徐州“很冷,当天还下雨了”,直到后来她想起有位学姐在徐州工作。“我11点多给她发消息后,她立马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她那儿休息一晚。”到学姐家时已经是深夜12点,学姐与人合住,已经没有床,最后给小葛打了个地铺,“将就了一晚”。凌晨1点左右,小葛终于入睡,早上5点多又起床前往徐州东站,赶着6点38分启程的高铁向武汉进发。“我真的无法想象,要是我没有个认识的人在徐州,是不是要在路边蹲一晚上?”
3月27日上午10点多,小葛到达武汉站。“出口的工作人员、公交车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好!”看到公交站台贴着“欢迎回家”,小葛说自己“差点泪奔”:“真的太不容易了。武汉人民付出了那么多,出门在外还要被嫌弃。”
她还有另一层担忧:“年轻人还好,在外地有朋友的话还能想办法借住,手机啊这些都用得比较好。那些年纪大的出去打工者遇到了这种情况,估计都不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知道如何求助,要是流浪街头就惨了。”
“如今疫情好转,国家以及各个地方都在部署复工,我认为各地也应该付出实际行动,友好地对待需要出行、复工的健康湖北人,而不是一刀切,否则太让人寒心了。”小葛在微博上反映了被拒绝的经历后,多位网友也在评论称经历过相似的回绝,小葛希望,无论酒店还是各地有关单位能精准防控,积极帮助湖北人,而不是设置各种障碍。
“新武汉人”在家乡住酒店遇阻,在异乡的湖北人也面临“住宿难”的尴尬。
1月21日,湖北鄂州人龙猫从武汉前往陕西榆林找朋友旅游。之前她刚刚辞职,想放松旅游和过年后重新出发。不过两天后武汉封城,紧接着往来湖北各地的交通也大幅减少或阻断。龙猫只好一直借住朋友家,度过了20多年来第一个没有和父母团圆的春节,并担心着彼此,“(鄂州)我家在1楼,3楼就有确诊的”。
这一借住,就是两个多月。“其间当地的派出所也来登记过,我隔离完也不敢出去,多少有点怕别人歧视湖北人,也就一直待在朋友家。”龙猫心里挺过意不去,“一直住别人家里肯定不好意思,吃喝都是别人负责。”
龙猫想去当地酒店住,3月中旬开始,她就尝试联系当地酒店。“我很直白地问湖北籍可以住吗,酒店接了电话也很直接地说住不了。”大学毕业不久的龙猫没多少积蓄,想着去经济型宾馆住,但不接待湖北籍住客。
“特殊时期嘛,理解。”龙猫宽慰自己想开点,但她还是希望酒店能对湖北籍宽和些:“我还好有个朋友在,有的人是真没办法,没有当地朋友真挺无助的。”4月10日,龙猫在经历两次高铁班次取消后,终于结束近3个月的“寄人篱下”,在西安转车回到鄂州,9日晚需转车过夜,她担心再次被拒,特别提前多日委托朋友一同打多个电话给酒店和当地政府,寻找能够让湖北籍入住的酒店,最终预订到一家政府指定的连锁酒店过夜。
实际上,在微博输入“酒店+湖北籍”搜索,像小葛与龙猫经历相似、被酒店拒绝过的湖北网友并不鲜见。
“想接但不敢接湖北客”的酒店
小葛认为酒店涉嫌地域歧视时,酒店方面则有自己的一番“无奈说辞”。
近日,记者联系了徐州东站周边多家连锁经济酒店,目前,部分酒店对湖北籍旅客已开放,但仍无法为武汉籍旅客办理入住,而个别酒店表示,湖北籍旅客均无法入住。
徐州东站附近的某快捷酒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可以接受健康码为绿码的除武汉之外湖北籍住客,并需要在酒店内扫行程码,而无论原籍地在哪儿,武汉籍一律不接待,开放接待的时间要等“派出所通知”。一旦酒店接待武汉籍旅客,“系统会显示”,被发现则可能被处罚。第二家快捷酒店工作人员则表示,暂时不接待湖北籍住客,因为“我们老板不让”。
另一连锁酒店前台人员称,已经接待过持健康绿码和没有长期停留疫区的湖北籍旅客,武汉籍旅客只要可以证明近期没有去过武汉也可以入住,但武汉解封后离汉的客人,酒店方面“还没有收到当地派出所的通知”,“从我们酒店来讲,所有的客人我们都希望能入住,但是要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来接待”。
但当记者联系徐州东站辖区派出所时,工作人员表示,并未对酒店下发暂停接待武汉籍和湖北籍的旅客。“我们没有下达过这种命令,这是商业行为,我们也管不了这个。”
有迹可循的是,1月25日,在徐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加强防控通告”中明确:“从即日起,徐州各旅行社和酒店对武汉旅客取消行程、退订酒店的,应做好全额退款服务。不再接待武汉赴徐州旅游团队和散客。”不过翻阅徐州市总共20号的《应急指挥部通告》可以发现,直到日前,放开酒店接待武汉籍旅客的条目尚未出现。
中国饭店协会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住宿业“受重创”,74.29%的酒店和民宿选择直接闭店,平均闭店天数达到27天,2020年前两个月,酒店和民宿类等住宿企业营业额损失超过670亿元,全国租赁式公寓损失约为7亿元。
但经历惨淡经营后酒店依然无法对湖北籍尤其是武汉籍住客敞开怀抱。
林影是厦门一家商务旅游酒店的前厅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厦门很多酒店都停业了”,他的收入也“少了很多”:“只有基本工资,奖金啥的都没了,还要扣五险一金水电费。”由于疫情,“酒店没啥客人”,营收锐减,但仍然等到了3月上旬开始对湖北籍旅客开放住宿,“只要证明自己14天内没有去过湖北地区就可以正常入住,不过办理入住手续会比普通客人复杂些”。
林影透露,之前没有开放,“也是酒店所在区域社区和派出所要求的”。此前“社区管辖区域内酒店一旦有湖北籍客人入住,社区马上会打电话到酒店询问,我们就要解释原因,搞不好就是(被市监局)停业整顿”。疫情吃紧阶段,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几乎每天来一次酒店”,检查防疫措施是否到位,“提怎么整改”。
“真的不是酒店自己不想接,是不敢。”一方面是有关单位的限制,另一方面,酒店不接湖北籍旅客,“其实我能够理解,疫情期间人人自危,酒店也是一样”。林影说,之前有一家酒店“不小心接了一个境外的,倒霉的是后来还确诊了,酒店停业,所有有直接、间接接触的人员全部隔离”。
此外,并不是所有规格的酒店都能满足防疫要求。
“定点留观酒店或隔离酒店大多数都要满足如下条件:国企背景、管理靠谱、服务过硬、环境良好。”从业超20年的资深酒店业内人士达夫表示,酒店多少会有风险考虑。
在一家公寓式酒店任职的翁颐则透露:“对于经济连锁型酒店,他们自身的防疫工作因为资金和人手问题本身就很难做到位。”条件不充足,“所以他们才做出不接受湖北籍客人的决定,也是为了在他们自身有限的能力下去保护其他客人”。另外,春节前海口一家酒店也出现过周边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向酒店施压的情况。
站在防疫要求和多方利益之间,酒店同样处境尴尬。
需多方协调与平衡的出路
伴随解封与复工复产,湖北全省及武汉的人口流动开始加大。从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上能够正常的看到,4月8日后武汉市迁出趋势明显有所抬升。那么在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的疫情后程,武汉及湖北籍的住宿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实际上,在疫情暴发之初、武汉封城之后的1月底,共3批、13个省份、74个城市对外公布了指定接待武汉及湖北游客的酒店信息,并发布在各大官方媒体平台,不过并非每个省市都对外公布了指定接待酒店名单。
同时,高德地图与去哪儿网也上线了接待湖北旅客的酒店清单及预订系统,但部分平台专门针对湖北旅客的此类服务之后又下架,平台方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平台认为,酒店不应该歧视同胞,哪里都应该接待湖北同胞。”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认为,在多方压力之下,酒店不能成为被苛责的对象,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会被处以警告、罚款甚至拘留的处分。如果地方政府依法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相关的决定,如果企业违反此决定可能面临处罚甚至吊销营业执照,“辖区内企业只能按照政府决定行事”,不能单纯指责企业,“强人所难”。
而政府层面也有公共卫生安全层面的考量。“湖北是疫情高发地区,如果一旦有感染者进入其他地区,导致疫情传播,好不容易清零再出现此类情况,那同样会对辖区内的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影响。”但许浩认为,这不是一味要求酒店拒绝湖北籍旅客的理由。“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就面临复工复产,因为经济成本非常高,湖北及湖北人也做出了巨大牺牲,经济上承受巨大压力,也要恢复正常生活,所以还是要依靠‘科学防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该法条是比较原则性的。”许浩表示,针对有外出住宿需求的湖北籍旅客可以采取一些方式,结合现有的预防治疗方案,比如在湖北时的检测结果与其他地区配合衔接,否则无法让湖北近6000万人口都不与其他地区交流。
许浩同时提出,各地方政府与湖北方面及上级政府应尽可能就人员和认证衔接问题进行协调。疫情防治或将常态化,在低发和零星发作的形势下,如果继续采取1月底2月初时非常紧急状态下的严厉封锁、隔离措施将带来很高的经济成本,而“任何措施都是在社会所能承受的成本下才能采取”,接下来各部门还应就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社会成本、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等方面问题进行平衡。
“过去春运时,交通部门可以一路接棒护送摩托大军,我们今天也应该一样可以接棒做好对湖北出省人员的基本服务。”在时评人王亚煌看来,解决湖北籍旅客的住宿难题,更需要有关部门主动提供服务。
王亚煌认为,在全面恢复尚不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湖北籍,特别是武汉籍的出行住宿问题,“各地方在短期内都应该指定几家曾参与过隔离工作的酒店来专门接待,这样也能够大大减少部分阻力”。在指定时应该明确:“开放几家酒店定向接待,是说这几家肯定接待,不是说禁止其他酒店接待。”这样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歧视”之嫌。
王亚煌同时表示,疫情分区分级制度还应形成全国标准并进一步细化和公开,“还可以具体到什么样的情况KTV可以营业,什么样的情况餐馆不能堂食” ,“同一级疫情地区防疫政策应当尽量统一在同一个科学标准下”。
王亚煌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出具疫情期间不得拒客的建议或行业规定,并对住宿人员身份信息保密。对于可能存在的酒店疫情风险,行业协会或大的酒店业连锁公司可以寻求相关保险,保险成本摊在住宿成本中。此外可以引导民宿接待湖北籍住客。“民宿单体经营和可无接触接待的特点,可以在强化消毒卫生标准后,通过一定平台批量提供,成为定向的服务提供商。”
达夫则坚持,疫情很残酷,中国的经验就是认真严格和理解支持,现阶段,“继续严格管控才是最经济的举措”,“决不能一时冲动,让前两个月前功尽弃”。湖北籍人士实在有出行和住宿需求,应该主动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及社区,到指定的留观或隔离酒店居住。“各地都专门设定了定点留观酒店,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到了。所谓共度时艰,就包括此时的包容理解。”
“外省人有定点留观酒店可以住。”在达夫看来,”不可能专门设置面向湖北籍的定点酒店,“因为这是新冠病毒,不是湖北病毒,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湖北籍同胞应该理解拥护的”,同时各地专门设定的定点留观酒店并非针对湖北人,而是全体外省人,但恰恰就是给湖北人方便。“总之,最公平合理的方案就是湖北籍要么年底之前不要出省,要么下决心住定点留观酒店,贵一些而已。”达夫建议道。
4月10日,北京市文旅局表示,4月12日起,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且全国健康通行码或北京健康宝认证为"未见异常"状态,要按要求登记在京联系人,接受酒店健康管理。
4月12日0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8例,其中98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0例为本土病例。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7例,现有确诊病例244例。
面对起伏的疫情与复工复产的需求,各地各行业仍在苦练平衡术。
(编辑:黄玉璐 校对:颜京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