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史湘云可谓“独爱住在亲戚家的小孩”,家中来人接她回家时,她仍旧舍不得脱离,哭哭啼啼眼泪汪汪,直到比及薛宝钗“赶”她走。
史湘云还曾悄然吩咐贾宝玉,假如老太太不记住你也要记住、要打发人来接我。
成果呢?我们记住她了吗?
从探春开诗社时的状况去看,贾宝玉和世人都忘了。
袭人打发人去送给史湘云东西,宋妈唠嗑时提及世人在“搞什么诗社”、活活急死了史湘云,这才将信息反馈了回来,世人都沮丧“啊怎样竟然忘了她”。
贾府中真实记住史湘云的,大约只要两位。
一明一暗,一个不明白她、一个不肯说。
一位是袭人,另一位则是薛宝钗。
袭人天然记住史湘云,派人去给她送吃的,稳妥安排好一切细节。究竟袭人从前跟过史湘云一场,情分天然比他人更逼真。
问题在于袭人对写诗这件工作毫不介意,史湘云最心心念念的诗社,恰恰是袭人眼中游手好闲的瞎胡闹。
所以她当然不会提示贾宝玉“你应该约请史湘云来诗社”。
另一位薛宝钗,是史湘云人前人后都各样夸奖的好姐姐,和史湘云也确实亲厚,怜惜她做女红辛苦、拦下袭人让她帮助做的针线,心爱她没钱回请诗社、帮她摆下螃蟹宴。
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薛宝钗帮史湘云做的每件工作,自己一起也是获益方,多财善贾、一石多鸟。
袭人不明白诗、不理解史湘云对诗篇的一腔热忱,而薛宝钗懂、也知晓史湘云的一念疯魔。
那么她为啥不提呢?
第一种或许,她确实忘了。
嘴上口口声声说好姐妹,背面其实也不怎样记住。
但笔者以为这种或许性很小,一则薛宝钗对史湘云确实很上心,二则她心思细腻、他人不记住的她常常都记住。
所以笔者倾向于以为薛宝钗不是没想起史湘云,她仅仅不提。
为啥不提呢?
天然是有苦衷,有难言之隐。
第一点,旅居不方便。
薛宝钗并非贾府女主人,已然正派起诗社的贾府小姐探春都没有想起在那悠远的当地还有个史湘云,薛宝钗何必要提?
派人去接史湘云,所消耗的人力物力都很少,都何足挂齿,但薛宝钗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给他人添麻烦就不给他人添麻烦。
贾府的正派外孙女林黛玉,如此被贾母心爱,也不敢开口说吃燕窝,怕里里外外的小人们眼红她;以林黛玉的出生性情姑且如此,更何况小心翼翼的薛宝钗?
没有在贾府做客再招待又名其他客人来的道理,所以薛宝钗不提。
第二点,体恤史湘云。
史湘云在贾府过“好日子”,其实不过是心思安慰。
史湘云有婚约在身,纵使去贾府小住,又能住到何时?
这总之是虚妄又时间短的世外桃源之旅。
史家来人接史湘云的时分,姐妹们都和史湘云腻腻歪歪、恋恋不舍,只要薛宝钗最清醒:多磨蹭一刻、多表现出一分不想回家的情绪,回去之后要受的气就更多一分。
所以薛宝钗催着史湘云回去,表面上看她没顾及史湘云的感触,从实质上说她这也是为史湘云好。
约请史湘云来参与诗社这件工作,性质也相同。
史湘云的婶子必定不会支撑她写什么“湿的干的”,她在贾府享用的高兴、回去今后都会以某种方式被掠夺。
从这个意义上说,冷漠的现实主义者薛宝钗,比任何人都更能看透:诗社不属于史湘云,也不属于在座的探春、黛玉们中的任何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