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之战与界桥之战的地缘布景解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28 20:42:48  阅读:9355+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中心之国的构成 [第8回]

文: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8回 幽冀风云

I幽州本部的并立格式

刘虞在黄巾之乱前就曾担任幽州刺史,在幽州享有很高的威望。宽政、清凉是世人给他的点评,这也是袁绍等诸侯乐意共推他为帝的原因。而刘虞在断然拒绝的一起,更期望从武关道救汉献帝脱险。当然,并不是一切的关东诸侯都赞同这样做。最起码专心想当皇帝的袁术就不乐意,乃至假意协作刘虞的方案,借机并吞后者派至南阳的戎马。

刘虞的回归并升任州牧为幽州迎来了平和的曙光。那些知其宽政之风的乌桓、鲜卑领袖纷繁派出使者标明乐意归顺。自知无力回天的张纯、张举在出逃塞外之后,或被鲜卑人斩杀以邀功,或不知所踪。能如此快速扭转形势仍是要感谢公孙瓒在战场上的尽力。假如政府军没有表现出满足的力气,招安只会被视为示弱。

公元189年,在军事和怀柔两种手法的一起效果下,幽州暴乱得以停息。刘虞因而坐稳了幽州牧的方位,而公孙瓒也得到了奋武将军、蓟侯的官爵。以逸待劳,文武之道。在办理当地的问题上,刘虞与公孙瓒的风格十分互补。假如可以协作的话,退则可保幽州一方平安,从而有时机在浊世割据称王。

但是协作是两个人的事,不乐意协作的那个是公孙瓒。经过这次平叛战争,他的部队已然开展到了步骑上万,成为幽州境内最大的政府军力气。从这位边军将领的视点来说,即使没有养寇自重的心思,看到自己拼死打压的暴乱被一个文官用招安方针完结,心里必定也不是味道的。为了阻挠刘虞的招安方针,公孙瓒乃至四处劫杀各边际部族与州牧和谈的使者,以至于这些使者只能想尽办法绕道前往。

自顾不暇的朝廷底子无力调停二人世的对立。在幽州暴乱停息,各地的驻军纷繁裁撤的状况下,尾大不掉的公孙瓒得以正式授命率部驻守于燕山南麓的右北平郡(唐山市区一带);作为州牧的刘虞则以广阳郡蓟县(北京市区)为驻地。幽州本部就此进入了东、西两股实力并立的格式。

至于本来为公孙瓒根基之地的辽东边地,却开展出了另一条故事线。诸侯讨董部分从前提到过的,辽东将领徐荣此刻向董卓引荐了他的同乡公孙度做辽东太守。后者在辽东的运营适当成功,在三国鼎立格式之后,孙权还尝试过与之结盟,以在曹魏后方拓荒战场。

没有依据标明辽西公孙瓒和辽东公孙度之间有近亲联系。现已捉住机会进入更大地缘政治舞台的公孙瓒,亦暂时没有精力回到燕北去整合辽东。接下来他要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上司身份的刘虞以外,还有相同预备干掉上司、独揽冀州大权的袁绍。只不过公孙瓒或许没想到,正是在他的直接协助下袁绍才坐上冀州牧的方位,更甭说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II东光之战与进击的公孙瓒

为了强逼韩馥交权,袁绍私自去信公孙瓒约请其带军南下。一起又派自己的外甥高干、身世于颍川荀氏的荀谌前往劝说韩馥,言明公孙瓒南下的目的在于攻取冀州,一起袁绍的戎行也有从河内前哨向冀州移动的痕迹,很难推测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这种形势下,身处邺城的韩馥有很大的或许性堕入双面受敌的地步。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动让位给袁绍,让他去对立公孙瓒,自己也可因让贤之举保全自己。

与其说这是在劝说倒不如说是在要挟,最让人无法的是说客所陈说的都是现实。现实上未能打压麴义叛乱的韩馥,此刻所面临的还不是双面受敌而是三面受敌的形势,而且与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对立都处于下风。假如不想渔死网破的话,交权给外表还要以德服人的袁绍,看起来是仅有正确的挑选。

终究袁绍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韩馥让出的冀州。悲惨剧的是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因而避祸的韩馥,却在发现失掉权柄和戎行后堕入了愈加惊惧的地步。无法面临这种惊惧的前冀州牧先是投靠陈留郡太守张邈,从而在忧虑张邈会受袁绍教唆加害自己的状况下自杀身亡。

与韩馥自动将冀州让给袁绍不同的是,幽州牧刘虞并没有想过把幽州让给公孙瓒。应该说,可以让鲜卑、乌桓归心的刘虞比韩馥要更有强势的本钱,最低极限不必像后者那样堕入三面受敌的形势。但是袁绍的约请却让已在幽州本部安身的公孙瓒,又抓到了一次打怪晋级的时机。以至于作为他的顶头上司,刘虞越发感到无法挟制这位属下。

一般以为,袁绍引公孙瓒南下的理由是前往讨董前哨,但从后来公孙瓒戎行的走向来说,真实的方针应是“黄巾军”。前面说了,以太平道为认识形态的“黄巾之乱”尽管在迸发当年(公元184年)即已被打压,但打着黄巾军旗帜的发出民乱却不停于世。公孙瓒这次南下要抵挡的便是三大黄巾军中的青州军。

又称“青徐黄巾军”的青州军发源于青州和徐州北部,另一支黄巾余部黑山军则发端于冀州北部中山国、常山国,以太行山脉为后台纵横于整个河北平原。在袁绍去信公孙瓒之时,青州军正跳过黄河北上冀州,大有与向东攻掠的黑山军合兵之势。在这个方向上,冀州与青州相接的郡国正是袁绍为太守的渤海郡。在这种状况下,还在河内前哨扛着讨董大旗的袁绍,约请公孙瓒相助后方的理由算得上是官样文章。

公元191年,领军南下的公孙瓒与北上的青州军战于渤海郡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史称“东光之战”。现已在幽州本部运营数年的公孙瓒,较之两年前的军力又有了很大的增涨,仅这次出征的部队就有两万之众。乌合之众特点的青州军在公孙瓒的工作马队面前不胜一战。不但在接战时被歼三万余人,更在后撤渡河时被半渡而击的幽州突骑追杀,溺毙数万、生俘七万。

青州方面与渤海郡方面接壤的是平原国。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方位上充任两州鸿沟的并非黄河。黄河的最终一段河道,是在中穿平原国之后,由相同归属青州的乐安国入海。

换句话说,本来入境冀州平乱的公孙瓒,不但在大胜之后收成了很多人口、物资,还顺势进入了青州地界。结合公孙瓒的性情以及其时的乱象,你很简单认识到他不会在战后撤出青州地界,更不会把渤海郡还给袁绍。不得以袁绍只得将自己的渤海太守之位让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以求与之宽和。将公孙瓒直接操控的以右北平郡为中心的东半个幽州本部,加上冀州的渤海郡、青州的平原国,你会发现公孙瓒的领地都坐落渤海西海岸。

看到“平原”这个姓名是不是感到眼熟。三国演义中刘备在酸枣会盟时的职位便是“平原令”,后来又担任过平原相。不过现在咱们咱们都知道公孙瓒和刘备都没有到讨董前哨。

这儿先要说一下的是平原令平和原相的差异。在郡国并行的两汉,假如有宗室子弟封建于某个郡,这个郡就会更名为国。不过自西汉七国之乱后,被封建当地的宗室并无实权。国相才是封国的最高行政官员。也便是说,一国之国相与一郡之太守职级适当。比方讨董联盟中的济北相鲍信的状况便是如此。

平原郡在两汉时曾转换过几回郡国身份,在公元148年至208年(赤壁之战那一年)的六十年间都是平原国的身份。不管叫郡叫国治所都为平原县,所以刘备开端得到的是一个县令之职。考虑到之前刘备从前做过安喜县尉、下密县丞、高唐县尉/县令,这一职位真实算不得有什么出息,更难以凭它跻身政治舞台。参阅讨董联盟的成员身份,获得一郡太守之职才干算是拿到竞夺诸侯身份的入场券。从这个视点说由平原令升任平原相后,刘备才算真实触摸到的起跑线。

刘备在投靠公孙瓒时最早被录用的官职是“别部司马”。这个军职在三国演义中的出镜率颇高,孙坚、关羽、夏侯渊、吕蒙等闻名将领都曾以之为参军起点。“别部”指的是非主力部队,“司马”则是担任办理的职位。

浅显点讲,在其时的形势下你能带着一支部队投靠某个诸侯,就会颁发别部司马之职。刘备之所以被调任青州,是由于流离失所的他在投靠公孙瓒之前任职的高唐县就在平原国。关于公孙瓒来说,把这位老同学放在青州理政比放在军中效果要更大。

尽管刘备捉住这次机会拿到抢夺全国的入场券,但时下的舞台还不是他的,公孙瓒才是这一阶段的当红炸子鸡。公孙瓒所操控的地盘现已涉及到幽、冀、青三州,人口仅数十万的并州倒向何方,也是看谁才是河北之王。但是想要成为河北之王还得先问袁绍答不容许。为了控制袁绍,公孙瓒挑选了以冀州北部为根基之地的黑山军领袖张燕结盟。除此之外,在黄河以南扩张实力范围的袁术也是公孙瓒的结盟目标。

III袁绍的阻击“界桥之战”

早在公孙瓒领兵南下打压青州军时,公孙瓒便已派出自己的堂弟公孙越率千骑前往袁术处结盟。后者在参加二袁抢夺豫州的战争时中流矢而亡,让公孙瓒找到了进攻冀州的理由。公元191年冬,挟大北黄巾军之威,公孙瓒由青州平原郡出发向与之相邻的冀州甘陵国(原清河国)进犯行进,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刚刚使用公孙瓒拿到冀州的袁绍,则由邺城北上与甘陵国相邻的巨鹿郡阻击公孙瓒。

袁绍在巨鹿驻军的地址其实咱们并不生疏,便是当日黄巾之乱时,张角、张梁被困死的“广宗”县(河北省威县方家营镇)。同属冀州领域的巨鹿郡与甘陵国(原清河国),是由一条名为清河(今名老沙河)的河流所分隔,这条界河与广宗城相距20里(汉代一里约为415.8米)。两边首战的地址便是坐落这条界河之侧(河北邢台市威县城大葛寨村南),更详细说是巨鹿一侧,史称“界桥之战”。

巨鹿郡的背面便是黑山军张燕主活动区的常山国与中山国。从袁绍的视点来说,假如不能在界桥之战制胜从而让公孙瓒与黑山军合军的话,那么冀州十二郡国中,除了邺城地点的魏郡以及邯郸地点的赵郡以外,将有十个坐落对手的防地之后,尽数归于公孙瓒之后几乎是必定的。走运的是袁绍赢得了这场要害战争的成功,遏止了对手正盛的气势。

在此战充任前锋立下首功的,正是此前给韩馥制作内患的麹义。这儿要交待一下麹义的地缘布景,这位将领自身并不是冀州人而是凉州武威人,与那些西凉将领的生长阅历相仿,都曾长时间混迹于羌人之中,并因而养成了一支八百人的私属精锐部队。从这个视点说,他与公孙瓒的之间颇有点凉、幽边军对决的意味。

面临公孙瓒反常勇猛的白马义从和幽州突骑,袁绍的马队很难有抗衡之力。不过军种历来都是相生相克,没有一种军种是可以包打全国的。公元前103年,汉飞将军李广之子李陵,以5000步卒孤军深入大漠戈壁,与前来围堵的数万匈奴马队抗衡,靠的便是侧绑长矛、内侧置大盾的武刚车结成环阵,协作步卒防护,再以强驽长途进犯对手的马队。

界桥之战的袁绍军总的来说也是运用这多军种联合战术。详细来说是让麹义和他的八百精锐之士持大盾伏于阵前,中心再保护有一千强驽手,袁绍亲领的数万步骑则在后方十几里的广宗郊外蓄势。当跨桥而来的幽州突骑发现阵前兵少且只要步卒时,便定心上前冲阵。待到进入射程之时,先突以强驽齐射收割一轮,麹义所带领的八百精锐再一跃而起冲入敌阵。

正常的状况下一轮齐射尽管可以阻挠对方的攻势,但不或许收割完一切的马队。而用步卒追杀撤离的马队也是做不到的,即使对方在遭受忽然冲击时现已不知所措。不过袁绍所率主力布阵布阵的方位间隔界桥只要二十里,距之十几里的麹义部距桥头方位则更为挨近。这使得公孙瓒的幽州突骑尽管在下桥之时可以沉着结阵,并建议集团冲击,在急速后撤之时却会因拥塞桥梁而自乱阵脚。

当然,仅仅依托八百敢死之士和一千强驽并无法获得全胜。在前锋绝地反击之后,袁绍布置在后方的主力亦随之向前掩杀,使得在界桥另一侧稳住阵脚预备再次反击的公孙瓒,再次为麹义和袁绍军所败。不过虽获全胜,袁绍自己却差点为幽州突骑所擒杀。这是由于获悉前方取胜之后,在后方的袁绍放松警觉乃至下马卸鞍开端歇息。而此刻他的身边只要一百多持戟卫兵和数十张强驽。

方才咱们说了,公孙瓒的马队并无法在急速撤离时尽数撤到界桥的另一边。在这种状况下,有约两千马队向两翼逃散并意外的发现袁绍的大帐。假如不是谋士田丰安排强驽组成防地反击,溃兵性质的对手也没能死战的话(由于不知道被自己围住的是袁绍),袁绍很或许就一战而亡了。悲惨剧的是在后来在官渡之战中,田丰却因谏阻袁绍讨伐曹操而被杀。留下了“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的闻名遗言。

一场战争并不足以让一方获得压倒性成功,在界桥之战后公孙瓒与袁绍又在平原、涿州等地展开过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等战争,互有胜负。进入拉锯状况之后,两大诸侯所比拼的已不再是马队仍是强驽谁更好坏,而是粮食问题。一场仗打下来,取胜的一方也往往由于粮尽无法扩展战果。仅仅进入对峙阶段后,公孙瓒的短板遂逐渐露出出来。这首先是幽州的地力和人口不如冀州;其次是公孙瓒部的作战风格,对经济的破坏力又极大;第三则是由于公孙瓒的阵线拉得太长。尤其是最终一点归于结构性短板,并无法长时间保持。

- 下一节待续 -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