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的家园鄂尔多斯
1
我的家园 —— 鄂尔多斯高原,三面被母亲河盘绕着, 8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境内多为草原及荒漠,柠条、沙蒿、沙柳等耐旱植物在草原上活力焕发,一簇簇马兰花在干旱、风沙、盐碱的环境中开放,以浅笑的姿势,向人们展现着鄂尔多斯人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作为鄂尔多斯人,我从内心里感谢我的前辈们,挑选了这片土地。我的本籍在陕北神木,大概是道光年间,陕北发生了旱灾,颗粒无收,饥馑把人们面向惊惧的边际,前辈们决然加入到浩荡的走西口部队中。一路向北,抵达了今日的达拉特旗塞乌素,后搬迁到鄂尔多斯各地,我的爷爷挑选留在了伊金霍洛旗,当地蒙古族以博大胸怀接收了他们。
1936年初夏,合理草原上的马兰花怒放时,在全国各族公民英勇抗战的呼声中,我的父亲出世了。他在蒙古勇士的抗日炮声中,在解放战役的号角声中度过了他那非同小可的幼年。新中国建立今后,通过了土地改革运动,农人具有了自己的土地,这是几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作业,农人的活跃性一下空前高涨, 一个新时代敞开,公民当家做主站起来了。
2
具有土地的农人首要使命是开展生产,而在伊金霍洛旗的西北部,归于半农半牧的区域,除放牧以外,农人只能在干旱的土地上,种一些耐旱的粮食作物,其时“靠天吃饭”的状况普遍存在。假如风调雨顺,那么一家人的口粮就会有所保证;而在自然灾祸时代,人的吃饭也成了大问题。
父亲弟兄三个,父亲是老三,新中国建立不久,大伯父为了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举家搬迁到了杭锦旗境内。二伯父是个武士,我听长者们回忆说二伯父从前随军到过青海、兰州一带,参与过剿匪战役。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家园制作缺少人才, 二伯父呼应党的呼唤决然回到家园,任当地的乡长。后因身体等各种原因辞去了作业,在家务农,跟着身体逐渐恶化,只能是从事一些简略的劳作。为此,一家人的日子担负落在了父亲的身上,填饱肚子是首要处理的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50时代末,家园发生了一次千载难逢的特大洪涝灾祸,连续性强降雨,使河道里河水上涨,把种好的庄稼一冲而光。其时咱们家是土打墙住宅,现已被洪水冲破了。父亲连夜把爷爷奶奶还有二伯父背到街坊在家里,度过了一段困难的时期。
“届时这地上甚也没,植被覆盖率低,风沙刮得太凶猛,才发生了洪水灾祸。要不是好意的街坊大方出手相助,咱们一家人恐怕要脱离这儿了。”父亲曾对我这么说。让父亲更头疼的是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自己造的土打墙房子也 被洪水夷为平地。面临如此困难,父亲硬是一步一个脚印,先建筑了砖混结构的房子,然后开展生产。为了让一我们人有饭吃,父亲活跃参与生产队的劳作,挣工分,种自留地,除了忙家里的作业,还承担着村里的管帐使命。
3
伊金霍洛旗地处毛乌素沙漠东部边际区域。从大规模的走西口开端以来,搬迁来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不合理的开垦,草原逐渐呈现“平沙苍茫黄入天”的现象,其时风沙蔽天、寸草不生,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峻。
为此,党和国家提出了要制作防护林的使命,当地政府也建立了公尼召林场。人们意识到首要的使命是管理风沙,只要管理好风沙,才有放牧和种田的可能性。父亲呼应党的呼唤,带着大队的人,从几十公里外把一车车小树苗拉回来,再指挥我们挖好土坑把树苗栽上,然后洒水。在那个时代,全部只能靠人工去完结。由于体现活跃,父亲被吸纳为当地林场的护林员,这份作业随同了他终身。
起先,为了避免草地沙化,人们大都栽培沙蒿,后来有了树苗来历,我们开端以种杨柳和杨树为主。父亲的责任是看好树苗和树林,制止人们去里边放牧。后来,哥哥姐姐们也加入到栽树造林的部队中去。70时代末,国家又提出制作“三北”防护林的严重行动,父亲曾以护林员的身份带着家人、街坊、乡民参与责任栽树造林。
我出世的时分已是80时代初期,据父亲说,那时家园已是树木葱翠,当年的麦苗早已长成一片森林。人们种田、放牧再也不必忧虑风沙了!家里的房子通过两次建筑,以砖混土结构的新面貌矗立在村北边,周边的人们相继盖起了归于自己的新房,包产到户后,人们种田的活跃性再次高涨。
作者和弟兄们在老屋门前合影
4
我是伴跟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成长的,从我记事起,家里养的羊能够在牧场上放牧,由于生态好了许多,北面有防护林,能够阻挠风沙南下,前面的草原旺盛。秋天,父亲把他们当年种的树的叶子割下来,做为冬季为羊贮存的食物,这样的做法可谓一箭双雕,既有利于树苗的成长,树叶喂牲还能减轻牧场的承载力。
80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草原上来,足不出户的人越来越多,电视机等电器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父亲也不甘落后,总算在90时代初买了一台2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现在日子水平但是提高了,还能看上电视,了解国家大事。”父亲骄傲地说。从事了将近30年的护林栽树作业,父亲的头发现已全白了,背驼了,但作业、家务、田里依旧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90时代末,家园的改变更是空前,一条簇新的柏油路从家园通过,当地也有了电话。 在新时代 市场经济的呼唤下,人们各自有了创业决计,有跑运送的,有搞饲养的,还有搞村庄活动餐饮的。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提出了制作社会主义新村庄的标语,曾经土打墙的房子结构简直见不到了,砖混结构的房子也已显得衰老,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簇新美丽的房子,交通线路畅通无阻,小汽车随处可见。
作者老家的新居
怀着对家园酷爱和制作家园的热情,和许许多多鄂尔多斯制作者相同,我结业后没有外出,而是回到家园,走上了教育岗位,为制作鄂尔多斯贡献菲薄之力。
5
鄂尔多斯人防沙治沙不光维护了草原、生态,并且制作了美丽村庄、城市。
康巴什,蒙语是“教师”之意,原来是一个一般的村庄,通过十年多年的制作,现已成为鄂尔多斯闻名的旅游城市,是在沙漠边际上成长起来的一座现代化新城,一座被林木围住、绿洲盘绕的现代化城市。 我和父亲两代人相继见证了新中国建立以来鄂尔多斯经济的开展,阅历了鄂尔多斯人维护家园、完成 “ 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 的斗争进程。
70年年月如歌,家园的改变一日千里,马兰花儿在草原开了又开,在蓝天白云草原之间交相辉映,父亲永久长逝在了自己种下的防护林中,静静守护着那一片绿洲。
作者简介:乔五厚,鄂尔多斯本土人,教育作业者,性情豪爽、正直,喜好书法诗词,期望用自己的菲薄之力推行鄂尔多斯文明,让更多的人来到鄂尔多斯、了解鄂尔多斯。
来历:鄂尔多斯日报微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