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其大部分区域都归于上海,是上海崇明区,西北部的启隆镇和海永镇则归于江苏。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大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总面积1267平方公里,比香港还要略大一点,但人口却比较少,户籍人口只要82万人。
崇明岛是一个河口冲积型岛屿,它是由长江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因而地形非常平整,全岛海拔只要海拔3.5~4.5米。
(一望无际的崇明岛,岛上一座山都没有,乃至连个像样的丘陵都没有)
崇明岛唐代曾经是不存在的,直到公元618年,在今日的吕四渔场南面堆积出来了两个沙洲,称东沙、西沙,这便是崇明岛的前身。
(魏晋时期长江入海口地图,上市不仅是没有崇明岛,大半个上海都没有)
到北宋时期,在1025年,在东沙洲西北又堆出来一个沙洲,称姚刘沙,逐渐的与东沙相连。1101年,姚刘沙西北50里又堆积出来一个沙洲,取名三沙洲。
在这几个沙洲呈现之后,邻近水域的泥沙淤积速度开端加速,到元朝时又相继涨出营前沙、马驮沙、张蒲沙等10余处沙洲。与此同时上海市区、闵行区、浦东新区也逐渐被沙子堆了出来,元朝政府在今日上海市区的方位上设置了上海县,而在上海县之上则建立松江府。
明朝期间涨出的沙洲就更多了,一共涨出可马鞍沙、陈恩沙、高超沙、小阴沙、长沙、袁家沙、响沙、高头沙等30余沙洲。
不过沙洲的大量呈现也加速了该水域的水流,尤其是洪水众多期间,这儿的水流非常快,许多沙洲也因而被长江水冲垮,该区域的沙洲是不断地呈现,又不断地被冲垮,呈现出来回往复但整体淤积面积继续上涨的趋势。
直到明末清初前后,这个当地总算形成了一个长200里,宽40里的一个大岛,崇明岛的雏形就此呈现了。
后来通过清朝和民国,崇明岛的面积逐渐扩展,到了解放前夕崇明岛的面积现已有现在的60%,到上世纪60年代今后,跟着泥沙的不断堆积,崇明岛与西北部的几个沙洲连接了起来,而这几个沙洲是归于江苏省的,这也导致今日崇明岛西北的启隆镇和海永镇归于江苏省。
(在上世纪60年代崇明岛北部航道还很宽,其时坐落北部航道上还有两个小沙洲归于江苏)
(今日的崇明岛现已将北部原归于江苏的两个沙洲给吞并了,不过这两个沙洲地点的方位依旧归属江苏省统辖)
现在崇明岛仍然以没奶五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现在来看北面长江航道的淤积速度要更快一些,估量再过50年崇明岛就要和北面的江苏彻底连为一体了,到时候这个我国第三大岛屿也将不复存在了。
其实关于大江大河而言,入海口的泥沙堆积是稀松往常的工作,长江尽管水量大,但河水泥沙含量较低,所堆出来的土地还不算多。假如论造地才能,黄河才是大哥级人物,以黄河现在的水量仍然可以每年新造土地20平方公里,大有将渤海填平的趋势。
因为地址结构影响,渤海一直是处于下沉状况,不过即便如此黄河的造地速度仍是远超渤海的下沉速度,在理论上渤海终会被黄河填平,而实际上渤海也的确要比2500年瘦了一圈。其实整个华北平原都是黄河给刻画出来的,可见黄河造地才能之强悍,相比之下长江的造地速度真的很“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