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浙江省书协在安排书法篆刻大展评选时,拟定严厉规矩根绝有错别字的著作入展的网媒报导,禁不止击键点赞。
冠名“浙江书法奖·沙孟海奖”的第十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收到3668位书法作者的4733件著作,初评入围缺乏500件,终评入展352件。
据评委泄漏,多件投稿著作被筛选都是“栽”在错别字上,有的著作错别字数量惊人,有的著作错别字错得离谱,包含一些名家著作也掉进了错别字的坑里。
转图:大展投稿著作初评时先“挑”错别字
按照此次大展《评定规矩》:“著作内容要契合汉语标准,凡有显着错字或文义不通的著作不得当选。”基于此,批量投稿书法篆刻著作连初评都没有过关,这对作者是为憾事,但对书坛却是幸事。
殊不知,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一些闻名书法家呼吁在书法著作中尽量削减和避免错别字,惋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书法篆刻创造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一向没有正真取得应有的注重。
转图:评委研议评选入展著作
值得称赞的是,浙江省书协在安排这一次书法篆刻著作大展的过程中,筑起多道防地来避免终究入围的著作里呈现文字和文义上的过错,评委们把文字和文义上的过错视为一件书法篆刻著作丧命的硬伤,这种“较真”值得点赞,也再一次在书坛敲响警钟,希望能起到警示效果。
再烦琐几句。任何一位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创造著作不写错别字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太初级”的要求,一个志在书法篆刻艺术创造的人需求他人提示吗?
转图:评委审看投稿著作
浙江省书协负责人指出,之所以对错别字较真,是为了促进书法篆刻艺术创造者愈加注重文字基本功和学养的进步。
实际上,真正在书法篆刻艺术园地耕耘并收成丰盛的人,都是学养深沉、常识广博的人。是啊,一个连汉字都写不精确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让人服气和尊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