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渔村的钩钓起了渔民转产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4 18:35:24  阅读:3872+ 来源:自媒体 作者:新华社

原标题:千年渔村的钩“钓”起了渔民转产路

新华社南昌1月14日电 题:千年渔村的钩“钓”起了渔民转产路

新华社记者万怡、程迪、郭强

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管驿前村54岁的渔民邱文林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个千年渔村不再捕鱼了。

地处鄱阳湖畔的管驿前村是个有500多户2600多人的渔村。从12岁起,邱文林就跟着家人捕鱼,他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打鱼用的是小木船和1米高的手工网;后来渔网增至4米高;进入21世纪后,大功率铁船出现在湖里,渔网又增至10米高,上勾天、下勾地,一天能打两三千斤鱼。”

渔船渔网越来越先进,但渔民们逐渐发现,鱼越来越少了。

“这两年,一天打几十斤鱼都难,且打不到什么大鱼。”村里渔民戴金华感叹,管驿前村再也不见“朝晨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的现象。

从前,为了捕鱼便当,管驿前村家家户户都会削卡子、做鱼钩。他们没想到,跟着渔业资源的衰减,这项捕鱼的副业却“钓”起了渔民的转产之路。

村支书邱文锋说,管驿前村鱼钩品种繁复,大多都是祖传手工,其间最原始的便是竹片削成的卡子。那时,许多渔民都到管驿前来买,削卡子成为村里不少渔民的重要收入来历,在打鱼不景气的年份,渔民凭一把卡子刀也能撑起一个家。

现在,渔民削卡子的情形已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制造垂钓鱼钩的流水线车间。“现在,做鱼钩已成为村里支柱产业,乡民创办了多家企业,鱼钩年出售量超越20亿枚,最高时占全国鱼钩总销量的80%左右,其间50%进入国际市场,远销东欧、东南亚、北美等地。”邱文锋说。

旧日的渔民也纷繁“洗脚”上岸,进入鱼钩厂。“咱们这的渔民都有制钩经历,通过简略训练就能上岗。”现在已在当地一家鱼钩出产企业当质检员的乡民陈彩说,她每月薪酬4000元左右,比打鱼安稳,还不必风吹日晒。

年轻一代也脱节祖祖辈辈打鱼的命运,成为“上班族”。村里“80”后的邱敏现在是业界闻名的鄱阳县黑金刚钓具有限责任公司磨尖车间主任,妻子在公司做出售,两人月收入加起来有1万多元。

尽管鄱阳湖各水域从2020年开端连续禁捕,渔民不能再下湖打鱼,但管驿前这个千年渔村的故事仍在持续。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