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了苦练书法三年不下楼他写的碑文可谓清代楷书佳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1 03:55:02  阅读:3901+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为防失联,把“书法功课”设为星标“★”哦!

郭均,字炳南,陕西韩城少梁(今韩城芝川)人,清朝道光年间秀才,闻名书法家。代表著作有《咸阳碑》、《朱子家训》等。从前为了苦练书法,三年不下楼,真是够张狂的!

尽管关于郭均的书法介绍很少,可是撒播他的书法故事还挺多的。他的书法尽管存世不多,可是在其时的韩城很有名望,有“千金难求一扇”、“一字一白银”等。

韩城人重文明重教育,还演变成一种风气。不管城里仍是乡间,户户都有门庭家训,家家均有门楣匾额。书法家郭均所书的“朱子家训”,字值千金,在其时书画爱好者眼中是“可望非可得”佳作。

听说其时韩城清水村一富户人家请郭均《朱子家训》,全篇合计506字,共花白银500两,简直一字一两白银。郭均的“一字一白银”的故事由此撒播开来,这个故事阐明郭均的书法价值高,受世人追捧。

其实郭均的书法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受人推重,就这么值钱的。那么他是怎么从书技平平,到到来受万人敬仰呢?关于郭均苦练书法,这儿还有个“三年不下楼”故事。

话说郭均少年时便以书法著名乡里。韩城县有一年对司马庙进行修葺,竣工之际,知县上门恳求郭均题写碑记记载此事,郭均怅然答应。立碑这天恰逢芝川古会,又遇上司马迁的忌日,来了不少的文人墨客。

在司马庙中,有许多历代魁士名人的石刻,将自己的碑文安放在这儿,郭均总觉得心里没有底。他所以化身村民,站立在碑石旁悄悄听人家谈论。

当听到人们说他的字“花哨是花哨,但功力显着欠火候,不能算是上乘之作”时,郭均遽然意识到,他间隔自己孜孜以求的飘洒还有着十万八千里,不由羞得面红耳赤,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

回到家后,郭均就一头扎进“书楼”中不再出来。自古以来,韩城的读书人以耕读传家的居多,并无建书楼的习气。

厢房均是上库下宿的二层高楼,郭均上的应该便是这种厢房。郭均命家人抽去楼梯,在楼上没黑没明地炼字,饭菜都是用绳子吊上楼去的。

一向练到了手指发麻、腰酸背痛的境地。由于家中赤贫买不起纸,郭均就用油漆漆过的木板替代纸张,他用的“墨”也是家园特有的那种红土稀泥水。

用土作墨,足见郭均的学习劲头有多大,换作是现在的年青人早抛弃了。三年时刻,不说是郭均阅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忍受了多少摧残,用掉了多少担红土,光是擦泥字的土布就用掉了300多尺。

三年后,郭均自觉书法有了日新月异,便下了楼。郭均下楼后干的榜首件工作,不是换新衣裳,也不是洗脸,而是来到司马庙,把原先的那块碑磨平另写。后来人们看到的碑石便是郭均从头写的那块。

郭均的《重修咸阳县城碑记》,现藏于陕西省咸阳博物馆。该碑为楷书碑文,碑高约254厘米、宽90厘米。

此碑笔法和结构既有柳楷的挺立,又有欧楷的遒劲。通篇血脉相通,法度威严;用笔挑剔尖锐,方圆并用,刚柔兼济;结体匀整遒丽,方正稳健,肥瘦适合,高雅可人,可谓清代楷书佳品。

网友对他的碑文书法点评很高,精巧剔透,直呼比字帖上的都美观!殊不知道后人赞许的背面,是郭均付出了特殊的价值。

楷书便是便是究极标准,幻想诸葛亮有郭均的书法功力写出师表这样大方激荡之文也不会在书法上有体现。

给皇帝的上表必是楷书。所以楷书只在榜首体现形式上。楷书巅峰就在唐朝,而最佳形状必在欧和柳之间。

郭均楷书确实兼欧之刚毅和柳之圆润,是楷书的上乘模范。后世难再有立异。

书法功课·官方文房

笔·墨·纸·砚点这儿

主编精微堂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