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近亿元为何抗旱还得靠老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8 21:44:56  阅读:4683+ 来源:自媒体 作者:水利家园

原标题:投入近亿元,为何抗旱还得靠老天?

导读

2019年以来,部分地区发作旱情,抗旱局势非常严峻。而一些花重金制作的水利设备,在旱情面前,却没有发挥什么效果。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当地财力有限,村组团体经济非常软弱,小型水利工程政府管不到,团体管欠好,个人管不了,不少设备抛弃搁置,一些途径千疮百孔、带病运转。部分乡村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特别是山区缺水严峻,抗旱才能弱,成为搀和当地村庄复兴的一大短板。

等老天爷下了雨,玉米才长出来

半月谈记者在华东一省份中南部某县采访发现,一片玉米地里,有的玉米种下一个多月才刚刚长过膝盖。据当地乡民反映,由于浇不上水,等老天爷下了雨,玉米才长出来。

据了解,这个县曾先后两次当选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点县建造项目。仅2012年,项目出资就达9837.51万元,悉数用在了农田水利设备建造上。

半月谈记者在华北某省发现,大都县有50~60个小型水库,最多的县有100多个。水库多为公益性,没有收入,当地每年的小型水利修理经费,远远不能满意当地需求。

“没钱,只能是先紧着最重要的当地修,其他的小毛病先放放。放着放着,小毛病就成大毛病了。这就形成原本一笔‘小钱’能处理的事,非得等问题大了,用‘大钱’处理。”某县一名水利部门作业人员表明, 由于维养经费不足,一些水利设备显得很寒酸,老百姓认为这些设备不用了,加重了人为损坏。

水利设备成“显着短板”“最大硬伤”

半月谈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从总体上看,农业靠天吃饭的局势还没有底子改动,农田水利建造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安稳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设备单薄仍然是乡村基础设备的“显着短板”。

农人在田间装置水利设备 王晓 摄

水利设备老化、萎缩严峻。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有的当地提灌站仍是上个世纪建筑的,现在处于抛弃状况;从水库到农田的主干渠大多是上个世纪建筑的土渠,部分途径根本没有疏浚过,干渠、支渠老化损坏严峻,大渠变小渠、长渠变短渠、深渠变浅渠、渠系变犁地现象较为遍及。

半月谈记者在华北地区一个灌区造访看到,该途径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有多处崩塌,部分地段下跌的石块和土块覆盖了半个途径,一些当地途径护坡的石块现已多半掉落,很多土层暴露在外,途径底部根本没有防渗办法。假如不是作业人员介绍,会认为此处是山上的一般土沟。

农田水利急需补短板

底层干部主张,要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造的投入力度。充沛的发挥各级政府出资建造水利设备的主导效果,保证当地财政有安稳投入,进步资金运用效益。搞好农业范畴招商引资作业,探究完善小农水设备办理办法,招引更多的乡村本钱、社会本钱等投入水利设备建造。

一起,底层“重应急修正,轻日常保护”的局势亟须改变,应加大量体裁衣的维养形式探究力度,完成管护作业日常化。

农田水利设备建造和保护也离不开底层水利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协助。现在,大部分底层水利单位技术力量非常单薄,亟须补齐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匮乏的短板。

当然,还要教育安排农人群众,全民兴水,全面节水。强化水是国家管控资源的认识,合作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办理;强化水是产品的认识,自觉交纳水费;强化节水观念,自觉改善粗放型用水方法;强化兴水人人有责的观念,自觉保护水利设备,积极参加水利建造。

来历:《半月谈》2019年第24期

转自:水缘网 微信大众号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