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医师协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全社会要给予医护人员更多关爱和理解
医生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力军。我国现有注册医师360.7万人,乡村医生138万人。
目前,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一大批老中青医学专家以其精湛的医术和有情怀、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成为受人追捧的“网红”。
不过,刚刚过去的2019年,医护人员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群体。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对任何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我们都是谴责的。为什么国家在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力度这么大的情况下,依旧发生这种极端情况,值得我们反思。”
大众应强化尊医重卫理念
邓利强认为,极端情况再发首先反映的是法律和法规的执行力度还是不到位。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过《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刑法修正案(九)》也将‘医闹’入刑。”邓利强说道。
其次,邓利强认为,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反映了国民素质教育有待强化。“我们说,生命来来往往是一种常态。一个人由于某种疾病走完他人生的历程,这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即使对医疗服务有意见,也能够最终靠正常的途径来反映和解决,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形态。正常地看待医疗行为,评价医疗行为,了解医疗的局限性,同时正确看待生命的来来往往,这是我们应有的素质之一。”
此外,邓利强认为,尊医重卫的理念在大众层面还有待深入。社会思想纷杂,少部分人缺乏对生命的基本尊重,最终发生了暴力事件。
邓利强向记者说道:“必须强调的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也不允许使用暴力。”
理解医护人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医疗是民生之需,也是当下社会矛盾的焦点。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供应者,也无形中承担着过多的责任与压力。
近年来,在众多的科室中,因为压力大、风险高,儿科、急诊科等科室频频出现医生流失、医生数量紧张的情况。
对此,邓利强向记者分析道,儿科和急诊科相对而言更特殊,儿科面对的是幼儿,不会表达,更多的需要医生根据经验来判断,要求更高,而急诊科风险大,劳动强度更高。
邓利强希望社会要正确看待医生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医生是人,不是神。作为治病救人的人,医生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医生做圣人。医生有每个普通人会有的苦恼,也有每个普通人有的各种各样的正常需求。”
邓利强说道,“我们社会不能只要求这个群体给社会帮助和奉献,而不考虑这个行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一名医生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一个社会培养医生的数量其实是有限的。我们谈推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不是说好像买一瓶饮料似的,招手打车似的,医疗服务不是这样的。实际上,这是对医生职业的误解,更是对生命的误解。”
“生命是最宝贵的。健康是需要成本的,重视健康就需要投入。全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需要整个社会思考。”邓利强呼吁社会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问题。
对青年医师多点关爱
在数百万医生队伍中,青年医生、乡村医生等群体数量庞大,其压力和困难也比较突出。
在2019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青年医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他们是困难较多的医生群体。
张雁灵呼吁道,“希望各级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领导多听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关心青年医生的成长和尽力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青年医生目前主要困难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邓利强以自己的早年从医经历向记者说道,“我也是从青年医生过来的。我特别清楚地知道,对青年医师,社会尊重不够。”
邓利强是在上世纪80年代毕业并进入医院,不过进入医院前后的巨大反差却让他始终难忘。“80年代的大学生可以算是‘天之骄子’。从学校管着护着的‘天之骄子’,一进入科室,突然发现患者不信任,大医生不太搭理,甚至护士态度也不好,还训斥你。有时候患者会跟你交流咨询,其实那是因为大医生没时间,他看你没事跟你聊几句,最终所有的决策其实都是找大医生。”
邓利强希望医院、社会及有关部门对青年医生投入更多关注。“我们关注医生群体,往往很多时候是聚焦在医生中的大咖。他们慢慢的变成了独当一面的专家,是科室甚至医院的核心,在学术界已经有一定的甚至很高的知名度,甚至是学术前沿的人物。但是在这背后,我们的青年医生也是很大的群体。青年医生,社会尊重不够,收入较低,再加上处在人生特殊阶段,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临床经验还不够丰富,还有较大的学术压力,这部分群体在科室也没什么决策权……综合下来,青年医师难,是困难较多的群体。”
邓利强呼吁,“我们对青年医生要多一点关爱,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压力,想办法改善他们的收入,提升青年医生的获得感,改变社会对医生的认知,给他们更多尊重。”
乡村医生不可或缺
除了青年医生,分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医生也是医生队伍中值得着重关注的群体。他们数量庞大,默默奉献,长期坚守,成为健康乡村的守望者。
12月31日,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会长巩西启在接受本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介绍,“随着国家层面以及各地方政府对乡村医生的重视力度加大,近几年,乡村医生队伍的状况正在发生好转。”
巩西启介绍,总体而言,乡村医生队伍目前主要的困难是年龄偏大、收入偏低、点多、线长、面广、学历参差不齐、执业环境比较艰苦。
在整体乡村医生队伍年龄方面,巩西启介绍,“大概有35%的乡村医生年龄超过60岁,部分地区甚至超过50%。可喜的是,有20%左右的定向培养和新加入的乡村医生,这部分学历相对高一些,经过了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正在充实基层医疗队伍。”
在乡村医生待遇方面,巩西启介绍,目前,乡村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公共卫生服务。从地域来看,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乡村医生的待遇相对差一些。而在东部沿海地区,比如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乡村医生的待遇整体相对更好。
巩西启指出,乡村医生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很长时间内乡村医生不能被取代。只有乡村医生队伍发展壮大,中国的基层医疗网点才能强起来,人民健康才能得到更多保障。”巩西启说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