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痛心,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如何保护长江生物?10年禁渔期正式开启!
当全球的人类都在喜迎元旦之际
我们听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中国最大淡水鱼”
长江白鲟被科学家证实已灭绝
网友们纷纷对此表示痛心、惋惜
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很难过以这种方式来认识它
匙吻鲟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跨过了20世纪10年代
长江白鲟却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
只留下了照片和没有气息的标本
白鲟邮票 图片来自:网络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pre-proof)透露了这一消息。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
匙吻鲟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但多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据此前报道,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
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在诺大的长江里,最后一只孤独的长江白鲟,一声声呼唤同伴,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在2010年代或更早些时候,它累了,身体开始下沉,最终随着冰冷的长江水流来晃去,这个至今已存在1亿5千万年之久,和白垩纪霸王龙同一时代的生物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匙吻鲟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白鲟(学名:Psephurus gladius),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亚种。长江白鲟另名为中国剑鱼,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鸭嘴,也可俗称为鸭嘴鲟,也有些白鲟的吻平直如剑,因此也可被称为“象鼻鲟”。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当代因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坏,其物种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匙吻鲟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白鲟(详细科普见留言),被列为中国一类保护动物,其物种受到严格的保护。其个体腹部黑白色头部灰色,种群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水域,个别的生存于水域广阔的湖泊中。白鲟与中华鲟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之说,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就是指的白鲟,黄排指代胭脂鱼。
匙吻鲟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涵养着多种多样的鱼类,然而近几十年来,长江的鱼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生物完整性指数也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无鱼”绝不是危言耸听,以白鱀豚为例,白鱀豚本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以淡水鱼类为食,遗憾的是,受人类建筑和捕捞活动的影响,自2004年后,白鱀豚再没有被人类发现过。如今白鲟被宣布灭绝,能够准确的看出,长江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
人类过度捕捞 图片来自:摄图网
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通告明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率先实行全面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一空前严格的禁渔措施,为长江流域摆脱“无鱼”困境带来了希望。
白鲟的不幸命运凸显了长江流域恶劣的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敲响了警钟。早前就有专家指出,由于鱼类的基因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会不断退化,需要不断补充野生鱼卵资源才能繁殖,作为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的基因库,若长江“无鱼”局面继续恶化,人类面临无鱼可吃的困境不过是早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更全面更严厉的禁渔政策迫在眉睫。
图片来自:摄图网
许多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记忆中的长江是“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那时候恐怕谁也没想到,习以为常的江豚会成为珍稀物种,随处可见的鱼群也会有穷尽的可能。对长江流域实行为期10年的禁渔政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对鱼类资源的保护,而是面向未来进行一番痛定思痛的补救。但愿它能使长江摆脱“无鱼”之困,重现昔日鸢飞鱼跃的美好景象。
欢迎将本文收藏、点击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END
来源: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
部分配图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