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母亲传承好家风调查结果母亲在家风传承中效果最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3 06:50:03  阅读:7936+ 来源:自媒体 作者:田园泥土香教育

原标题:“好母亲传承好家风调查”结果:母亲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

原标题 “好母亲传承好家风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2017-05-10 : 新华网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

2017年5月9日,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中国妇女杂志社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对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开展的“好母亲传承好家风调查”主要结果进行发布。

“好母亲传承好家风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2017-05-10 09:11:0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

2017年5月9日,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中国妇女杂志社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对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开展的“好母亲传承好家风调查”主要结果进行发布。

这一调查是2015年《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的深入和延展。2015年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8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母亲在家风传承中起到的作用最大。为了进一步了解母亲在传承中国好家风中的作用、面临的困难及需要的帮助,开展了这项调查。

为了做好这次调查,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邀请会内和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了课题组;顾秀莲主席在对家庭文化研究会进行调研时,给予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对顺利开展本次调查,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本次调查由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负责实施。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对这项调查的主要结果作了如下发布。

本次调查的样本,按照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所含省份数量的大致比例4:2:3:1,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长沙、南昌、成都、兰州、贵阳、哈尔滨等10个省会城市展开调查。共回收问卷1028份,有效问卷1020份,有效率为99.2%。

本次调查希望通过对“好母亲传承好家风”主题调查,进一步明确母亲在营造和谐社会与文明家庭建设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更好地发挥母亲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中的作用。

●被调查者平均年龄35.8岁,最小20岁,最大60岁。

●被调查者均为已婚女性,初婚和再婚的,占93.0%;离异/丧偶后单身的,占7.0%。

●被调查者中,95.7%有孩子,其中有1个孩子的,占74.2%;有2个孩子的,占18.6%;有3~6个孩子的,占2.8%。

●被调查者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8.1%;高中学历的,占21.8%。

●被调查者中,企业员工占30.7%,事业单位人员占27.7%,自由职业/自主创业者占20.2%,公务员占9.8%,全职主妇占6.5%,退休/其他人员占5.1%。

●被调查者中,18岁前生活在大城市的,占36.4%;18岁前生活在中小型城市的,占23.2%;18岁前生活在小城镇的,占22.5%;18岁前生活在农村的,占17.9%。

●在被调查者家庭中,3人共同居住的,占41.7%;4~5人共同居住的,占40.5%;6~10人共同居住的,占7.3%;1~2人的,占10.6%;共同居住的人口平均为3.7人。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母亲是家风教育的重要传承者,高度认可。91.9%的被调查者赞同“妈妈自身的素质和健康幸福,直接影响家风传承和孩子的健康成长”;90.5%的被调查者赞同“妈妈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家风影响社会风气,是被调查者的共识。92.4%的被调查者赞同“社会风气的转变需要每一个家庭的努力”;90.1%的被调查者赞同“家风教育是培育社会好公民的重要基础”。

(一)被调查者的母亲进行家风教育的状况

1. 被调查者的母亲进行家风教育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对被调查者进行家风教育的内容更看重诚实、节俭、本分等传统价值百科观。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

——“不撒谎不骗人,老实人不吃亏”(68.6%);

——“不浪费东西,不糟蹋粮食”(66.7%);

——“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吃亏是福”(57.6%);

——“一家人要互相帮衬,兄弟姐妹要团结一心”(56.2%);

——“听老师的话,不跟大人顶嘴”(40.6%);

排在第6~12位的依次是:

——“勤奋努力、吃苦耐劳”(38.6%);

——“乐于助人,知恩图报”(28.7%);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24.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3.8%);

——“360行,行行出状元”(13.1%);

——“抢着干活,让着吃饭”(5.9%);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4.3%)。

2.被调查者的母亲进行家风教育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母亲进行家风教育的方法以正面引导为主。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

——“妈妈自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56.7%);

——“教育我要读书、明理”(49.0%);

——“在我犯错误受责罚时,会讲清道理”(44.5%);

排在第4~第6位的是:

——“经常鼓励和夸奖我”(41.0%);

——“经常用别的孩子做楷模和我作对比”(31.3%);

——“在我犯错误的时候,打骂或恐吓我”(13.4%)。

3.被调查者对母亲进行家风教育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母亲的家风教育对被调查者影响深远。被调查者对母亲进行家风教育的评价:

——69.7%的被调查者对母亲家风教育的评价是:“潜移默化为我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位居第一;

——“让我受益终身”(60.8%),居第二位;

——“有些内容过时了”(22.2%),居第三位; ——“有些教育方式让我反感、抗拒”(20.1%),居第四位;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感觉到妈妈对我进行过家风方面的教育”(15.0%),居第五位。

(二)被调查者对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现状

1.被调查者对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自己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内容,既有传统美德也有时代特色,排在前五位的是:

——“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撒谎”(78.0%);

——“要孝敬长辈,对人谦和有礼”(70.6%);

——“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51.2%);

——“有钱也不能大手大脚,要勤俭节约,节约资源”(45.8%);

——“做人要正直清白,不能昧着良心挣钱” (43.4%);

排在第6~第11位的是: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33.6%);

——“做事情要守时、惜时,抓紧时间”(25.6%);

——“要懂得谦让,学会合作,有团队精神”(16.0%);

——“要有法治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15.3%);

——“勇于迎接挑战,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11.8%);

——“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要轻易打扰和麻烦别人”(11.1%)。

2.被调查者对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方法,“言传”与“身教”并重。按比例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自己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68.1%);

——“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何需要这样做”(68.1%);

——“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进行鼓励和夸奖”(56.7%);

——“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教育孩子要读书、明理”(30.4%);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批评或惩罚”(21.9%);

——“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打骂或恐吓”(5.1%)。

3.被调查者获取家风教育信息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获取家风教育信息的方式是:

——“通过与同龄人之间的自发交流”(63.9%);

——“自己读书、看报、学习”(58.4%);

——“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46.5%);

——“向长辈求教或学习”(37.3%);

——“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方式”(29.6%);

——“向专业技术人员咨询或求教”(11.7%)。

4.被调查者对家风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

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家风教育的效果持肯定态度。调查结果显示,51.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孩子进行的家风教育效果“比较好”,11.0%认为“很好”,30.4%认为“一般”,7.1%认为“不太好”“非常不好”或“说不清”。

在被调查者中,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18岁之前在大城市生活的女性,对家风教育效果的自我评价较高。

5.被调查者认可的当代好母亲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好母亲的标准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被调查者认可的当代好母亲的8条标准是:

第一,“陪伴孩子快乐成长”(75.7%);

第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67.5%);

第三,“是孩子做人做事的榜样”(57.2%);

第四,“明是非,守法纪,有公德”(51.1%);

第五,“经济独立、人格独立”(44.9%);

第六,“孝女、贤妻、慈母、善邻”(38.0%);

第七,“善于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平等的人际关系”(35.3%);

第八,“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生活”(27.4%)。

6.作为母亲,在家风教育中做得好的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母亲自我评价良好。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家风教育中做得好的方面:

——68.8%的被调查者“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能主动引导孩子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51.6%的被调查者“能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46.9%的被调查者“能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风气”;

——44.7%的被调查者“愿意思考和尝试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而不单单是一味地强制和灌输”;

——34.3%的被调查者“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增强自身道德修养,跟上时代步伐”。

7.作为母亲,在家风教育中的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家风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有五方面:

59.4%的被调查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不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

34.8%的被调查者“对孩子的事务过于包办、代办,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不强”;

33.6%的被调查者“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忽略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感受和长幼秩序”;

26.5%的被调查者“过于强调对孩子个性的保护,缺少对孩子公共道德意识的培养”;

26.2%的被调查者“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8.对作为母亲是否称职的自我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60.4%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母亲,自己是“称职”或“比较称职”的,其中,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非常称职”;33.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一般”;6.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太称职”或“不称职”。

在被调查者中,公务员、高学历者、高收入者、18岁之前生活在大城市者认为自己是称职母亲的比例高。

1.目前家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家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四位的是:

——“偏重于生活照料和智力开发,忽略家风教育和行为养成”(53.9%);

——“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家风建设效果产生负面影响”(46.2%);

——“注重孩子个性培养,不注重与人相处中的谦让”(45.1%);

——“家风教育中,往往只强调妈妈的作用,忽视了爸爸的责任”(38.7%);

排在第5~第9位的是:

——“家风教育的内容非常宽泛,对其核心内容不太清楚,不知从何入手传”(32.4%);

——“父母的言行不能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26.2%);

——“时代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价值百科观多元并存,让人无所适从”(25.6%);

——“缺少权威、通俗易懂的精练读本”(24.9%);

——“中国家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清楚如何区分精华与糟粕”(22.6%)。

2.希望得到家风教育的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

——68.0%的被调查者希望掌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有效方法”;

——47.8%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对孩子进行家风教育的具体材料或案例”;

——37.5%的被调查者希望“了解家风教育的核心内容”;

——36.7%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老少咸宜的关于家风传承方面的视频、音频资料”;

——35.1%的被调查者希望“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家庭成员的详细情况,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引导或帮助”。

3.希望得到家风教育帮助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希望得到家风教育帮助的方式依次是:

——“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的公益服务”(50.8%);

——“网络新媒体(微信、微博等)”(45.6%);

——“培养孩子道德修养的电视广播节目”(42.8%);

——“家风教育类的书籍杂志”(42.7%);

——“社区组织的讲座交流活动”(35.3%);

——“权威、通俗的家风教育宣传册”(23.5%)。

4.建议

第一,提高母亲素质,为传承好家风奠定基础;

第二,与时俱进,传承和发展当代中国好家风的核心内容;

第三,有关部门应当推出适宜广大群众阅读和便于传播的家风教育读本和视频资料;

第四,进一步关注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家庭母亲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服务;

第五,提高全体家庭成员对家风教育的共识,特别要发挥父亲在家风教育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洪天慧会长表示:“本次调查不仅对两代母亲的家风教育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呈现出了代际之间的相同与差异;还有大量的交叉分析数据,呈现出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收入、18岁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被调查女性,在家风教育与传承中各自的特点和差异。这些数据对于今后进一步开展家风建设方面的研究、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对不同人群进行家风教育和传承方面的分类指导、为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服务,提供了第一手参考数据。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详细的对比分析数据和交叉分析数据,收入在《好母亲传承好家风》文集中。”

2015年11月13日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中国好家风大型调查: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

13日上午,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洪天慧做工作报告。中新网 史聪聪 摄

中新网11月13日电13日,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好家风”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洪天慧会上发布了“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的主要数据与结论。调查显示,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母亲的作用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父亲、爷爷、奶奶、外婆/姥姥和外公/姥爷。

据了解,2014年到2015年,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与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妇女杂志社联合开展了“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这项调查由全国妇联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负责实施。洪天慧介绍说,本次调查从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江西、山西、湖北、四川、甘肃和辽宁10个省、直辖市的40个市(区/县)选取1万个样本。每个省(直辖市)的样本量均等,为1000户,调查对象为女性。

调查结果显示,96.2%的被调查者赞同“家风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风气、规矩和家教,不只属于名门,普通百姓家也有”;95.6%的被调查者赞同“好家风汇聚成好民风,对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会有重要影响”;95.1%的被调查者赞同“好家风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认同感最高的五条民间流传的治家格言是:“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勤俭持家”和 “活到老,学到老”。

在被调查者对当代好家风的认识中,对于当代好家风,86.0%的被调查者首选“赡养老人,孝敬长辈”,其次为“夫妻和睦,互敬互爱”。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在家风传承中,长辈起着重要的作用, 8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母亲作用最大,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是:父亲(85.7%)、爷爷(40.0%)、奶奶(37.2%)、外婆/姥姥(23.9%)、外公/姥爷(23.5%)。

对当前家风状况的总体评估中,94.6%的被调查者认为家风“好”或者“总体还好,问题不少”。 调查结果显示,在好家风形成过程中,主要存在“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简单粗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文明素质”、“家风家训家教淡化、不受重视,影响了好家风的传承”、 “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到家风”、“父母不能以身作则,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等九大问题。

此外,对2014年以来全国妇联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81.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项活动对好家风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力,七成被调查者愿意参加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调查显示被调查者最喜欢、最推崇“积极向上,快乐和谐的家庭”。(中新网生活频道)

关颖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母亲是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角色,母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家庭所特有的文化风貌,是传承家风的主角。

家风是什么?有人说“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风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家庭每一个成员的一举一动之中。家风是家庭的灵魂,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所谓“传承”,包含着继承和传递两个含义,即继承家庭中优良传统美德和良好风尚,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百科观和道德行为;同时将这些优良的成分发扬光大,传递给下一代,形成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的良好家庭文化氛围。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母亲对良好家风的传承,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与孩子和家人的互动中通过自身的思想情趣、道德观念、行为举止和家庭环境的营造影响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之所以说母亲在家风传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是母亲在家庭中特殊的地位决定的。

很多女性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扮演着妻子、母亲的角色,贯穿在其大半个生命历程中,成为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父权制的中国传统社会,在强调“子不教,父之过”的同时,“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在很多家庭中根深蒂固,在家庭中操持家务、抚育子女成为女人的“专利”,男人是家中的经济支柱,对家庭琐事则往往是“甩手掌柜”。封建父权制社会解体后,新中国法律规定男女平等,无数女性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走出家门参加工作,摆脱了对男人的人身依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得到提高。然而,男性作为父亲在家庭的作用在很多家庭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女性背负着工作和家庭双重重担。尽管年轻一代男性承担家务、参与育儿的慢慢的变多并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从整体上看,女性依然是承担家庭生活事项的主角。

笔者认为,女性是良好家庭环境重要的营造者。与西方家庭崇尚个体自由不同,中国家庭是一种具有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共同体”。妻子的贤惠,往往为家庭提供了温暖、和睦的家庭人际氛围。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是无声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最有价值百科的土壤。

女性是和睦家庭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链接者。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家”是人们的基本观念,最亲的人是家人,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关系是家庭关系。家庭中女性担任着持家理财、孕育后代、教育子嗣、赡养老人等多重重任,也成为处理家庭关系最关键的角色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协调夫妻关系和由此引申的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各种家庭关系。彼此相处得好,家庭氛围和睦;哪个环节链接不好,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孩子正是在各种家庭关系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而母亲与家人的关系成为孩子最重要的示范之一。

女性还是家庭文化最有力的传感者。家庭文化是由家庭的各种要素组成的,是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百科观、知识水平、行为方式等主观因素以及家庭物质环境的总和。包括可供家庭成员衣食住行的物化环境的表层文化,家庭制度和家庭生活方式等中层文化,家庭成员的思想、情操、价值百科观念,以及爱情心理、道德心理等深层文化。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她们是营造家庭物质环境、行为方式、精神氛围的重要角色,在不同的家庭文化层面发挥着对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传感作用。很多时候,孩子是通过接触母亲以及其他长者,继承、体现、传递家庭文化。

家风从本质上说,是家庭文化的浸润与传承。家庭幸福有赖于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而母亲传承家风的作用无可替代,“注重家风”尤其应当注重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一封家书传家风:十一口人大家庭走出5位英模

2017-05-22 武汉文明网

张丽朗读弟弟的家书 图片来自:武汉文明网 谢志宇摄

两家十一口人组成的大家庭 先后走出了5位英模
图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妈妈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张丽朗读弟弟的家书 通讯员谢志宇摄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通讯员李姗史雅琴

编者按

家是最小国,国连千万家。本报与省妇联联合举办的“家书抵万金”家书和家风故事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他们的故事或感人、或温情、或有趣,无不传递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近日,根据读者来信来电,记者走访了部分家庭,听他们讲述家书和家风的感人故事。“我们这一家子,一共走出了4位英模。”说起自己的家,百步亭康和党支部第一书记张丽很骄傲。但记者发现,她漏算了自己:2016年,她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党员。

张丽家人口很多,有9个兄弟姐妹,除了5个姓张的,还有4个姓王的,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张丽的父母是武汉国棉三厂的工人。1953年,父母放弃在香港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武汉建设家乡。1960年,国棉三厂的同事王明学在抗洪抢险中牺牲,三年后王明学的妻子去世,留下了4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只有12岁,最小的才7岁。

张丽的妈妈李菊珍是国棉三厂二宿舍居委会主任,王明学一家就住在他们家楼上。尽管当时自己家也有5个孩子,李菊珍还是担负起了照顾王家4个孩子的重任。从此,这9个住在楼上楼下的孩子就成了一家人。

对王家的孩子,李菊珍花的心思比自己家的孩子更多。老四王建生身体不好,晚上几次拉稀弄脏床褥,都是李菊珍耐心换洗。张丽还记得,为了王家孩子安全,妈妈让王家唯一的女儿来楼下,和她们4姐妹睡一起,晚上守在她们身边,而让小弟去楼上,和王家三兄弟一起睡觉。

今年武汉市妇联筹建家风博物馆时,张丽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妈妈获得的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这也是他们家的第一位英模。在妈妈的教导下,九兄妹里也先后走出了4位各级英模:除了张丽,她的妹妹还获得了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弟弟张益民担任过黄石市公安局局长,被评为黄石市优秀党员。而王家兄弟里的王菊生,也成为了武汉市劳模。

张丽说,对几个孩子,母亲的要求很严格。王菊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正逢动荡年代,厂里没有人管生产,他也跟着沾染了好逸恶劳的习气。母亲得知后,让弟弟张益民去楼上和王家其他几兄弟住,而让王菊生搬下来,每天早上做好饭,守着王菊生吃完,督促他提前一小时出门去上班,终于让他走上了正轨。“平时在家里,妈妈总会有一些很朴实的家训,我们一直到现在都记得。”张丽说,妈妈经常说的有:“宁可家无猪,不可居无书”“可以对不起家,不能对不起国”。当她后来也和妈妈一样,走上居委会干部的岗位时,她也把这些家训作为教育居民的方法。

在5月12日举行的百步亭社区“朗读者”活动上,张丽为居民们朗读了弟弟张益民的一封家书。这封名为《给女儿的八点建议》的家书,背后寄托的是家人的思念和家风的传承。

张丽说,弟弟2013年去世,这封信是他在世时写给即将去法国留学的女儿的,他在信里给女儿提出了这些建议:明确的目标+坚韧以恒的努力;永远保持自信和勇气;在动感中追寻健康;享受快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爱你。这些建议,和母亲对他们的训导一脉相承。“看着看着,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天下父母大都一样,对孩子充满了爱,充满了希望。”“央视的《朗读者》,通过朗读家书给人启迪;百步亭社区的朗读者活动,也要通过这些朴实的家书,把好家风传下去。”张丽说,现在家里的第三代,也都事业有成,她相信,好家风会通过孩子们,一代一代传下去。

“接着你的信必要看它两遍”
家书伴他走过烽火岁月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倩)“本月十日接到你27号家信,你是(十月十二日)发出的,这一封航空比较快些,飞了二十八天……我可爱的勤儿,你离开我们已有十六个月了,可是你对于家,丝毫没有放弃或遗忘,你思念双亲和兄弟的热忱,没有减退或懈怠,你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们每一次接着你的信,必要兴奋、快乐地看它两遍,似乎看见我儿的面庞一般。”

这封寻常的问候信,是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退休教授冯新为,珍藏了数十年的400多封家书中的第一封,写于1942年11月,作者是他的母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冯新为说,最长的一封信,从1944年9月2日发出,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22日才收到。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对母亲的牵挂,对胜利的信心,是支撑冯老学习的动力。时至今日,冯老还珍藏着这些穿越70多年风雨,已经泛黄的家书。

一页页家书的背后,是烽火岁月里的难忘记忆。95岁的冯老说,当时上海已经沦陷,他的哥哥一路辗转往后方转移。“在我们到达衡阳的那一天,十多架日机就在我们头顶飞过,还好没有投弹。在去贵州独山的路上,要经过著名的七十二道拐,卡车在盘山公路上走着,前轮突然一沉,司机加大油门冲过去,后来他才告诉我们,那时候左边的轮子已经悬空了,下面就是悬崖,我们都吓出了一身汗。”

“做个清清白白的共产党员”
太姥爷遗言激励后来人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倩)“做个清清白白的共产党员。”这句简单的遗言,是87年前蒋海艳的太姥爷留下的。那时她的姥爷只有两岁,穿过时间的长廊,姥爷真的成了一位共产党员。

蒋海艳的太姥爷肖元凯是一名烈士。据《襄阳县志》记载,1930年6月12日,肖元凯组织领导樊城区太平店肖庄的农民起义,结果壮烈牺牲。牺牲前,他留给孩子的遗言是:“做个清清白白的共产党员。”

尽管这句话是姥爷记事后才知道的,但它却影响了姥爷的一生。姥爷长大后,做了一名教师,也加入了共产党。2009年10月,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对太姥爷的墓地进行修缮,并竖立肖庄农民革命纪念碑。2014年又新建肖庄革命纪念馆。政府为体恤烈士家属,还盖了两间四合院,并邀请姥爷去那里住。但是姥爷一口回绝,说:“我不占公家便宜,我不给党添麻烦,我不要补贴。钱应该花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蒋海艳现在是襄阳市襄城区的一名公务员。她还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姥爷教育她,什么是人民公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去年6月,姥爷生病了,蒋海艳去看他,姥爷看到她,第一句话问的是:“你今天不上班吗?”得知那天是休息日后,姥爷又开始唠叨:“艳儿啊,在单位工作你要勤快,当年你太姥爷也是共产党员,为了人民解放才牺牲的。咱家是烈士家属,可不能给太姥爷丢脸,更不能有贪念。”“从小我就是在姥爷的唠叨声中长大的。”蒋海艳说,她还记得,姥爷在病房里对太姥爷说的梦话:“您放心吧父亲,我会叮嘱孩子们,继承您的遗志,您安心吧”。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