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壮丽70年】玉林这个村子不一般!绿树成荫、休闲配套媲美城区......还是外商眼中的“香饽饽”
玉州区城西街道新定村曾因建立的一个红色交通站而广为人知。1928年,由该村的共产党员集资在县城西街口附近购买了两个商店,分别取名利就、百就商店,以销售花纱杂货为掩护,成立了秘密交通机关,负责接待到玉林进行革命活动的同志和收送信件。朱锡昂还在利就商店进行培训新入党的共产党员。
这个革命老区广为人知的,还有这里曾经的贫困、落后。“周边的村民要到市区办事,都要绕开新定村。”有村民如是说。而如今,走进新定村,满目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村道整洁宽阔。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公园、花圃、步道、水池等休闲配套媲美城区,凸显着新定村的风情魅力。
“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新定村发生了喜人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老人李世仪一说到家乡的变化,就笑得合不拢嘴。
村民在扶贫产业基地就业。
漂亮的村小学教学大楼。
●以经商为掩护,建立红色交通站
从新定村的村口往里走,经过村中央的池塘后,会马上听到推销各种产品的吆喝声、介绍产品的喇叭声和讨价还价声。再往里走,记者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乡镇的集市,卖猪肉的、卖鱼的、卖水果的,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当然,唱主角的自然是村民种出来的各种蔬菜和香蕉、红薯、芋头、荔枝、龙眼等农产品。不少刚从附近工厂下班的年轻人在选购蔬菜和水果,熙熙攘攘,拥挤而热闹。
“新定村自古以来就自发形成这样一个市场。”新定村由于地处玉豸、永上、五联等周边几个村的中央位置,人口多,村民性情淳朴、友好和善,所以周边的村民有什么农产品都喜欢拿到这里摆卖。同行的新定村支书蔡广荣说,以前,周边村落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新定村有一支水陆空部队。”水是指卖鱼等水产品的,陆是指卖各种农产品和猪肉、牛肉之类的,而空,则是指卖鸡、鸭等有翅膀的家禽。
“新定村村民有经商的传统。”蔡广荣说,不少村民世代经商。当初,新定村的共产党员就是利用经商的才华,在玉林县城西街口购买了两间商铺,建立了一个红色交通站——百就、利就商店。
据史料记载,1928年春,中共郁林县临委先后在县城西街口的百就商店和利就商店建立了革命据点。其中利就商店主要以经营花纱杂货为掩护,主要负责人是李芳春。今年70岁的李芳春的孙子李世仪告诉记者,据他父亲说,他祖父李芳春头脑非常灵活,而且有一套经商手段,利就商店开业以来,就门庭若市,生意出奇的好,为革命活动提供了充裕的经费。
“利就商店负责为县委机关印发传单,并转运至各地的工作,任务繁重。”李世仪说,后来,朱锡昂还将该商店作为培训新党员的地点之一。朱锡昂牺牲后,出于安全起见,李芳春等人又租下廖氏宗祠附近的杜绳武馆,作为县委领导人之一的王懿仁的办公地点。李芳春每晚都以弹棉花之名,行策反附近伪军士兵之实,不断壮大革命力量。
但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出卖,1930年冬至那天,利就、百就两个商店被反动派捣毁,李芳春被杀害。“说起中共党员当初在玉林的革命活动,利就和百就两个商店仍是绕不过去的名字。”李世仪说。
●曾远赴外地谋生,如今回乡定居
美丽的村广场。
玉石路新定路段,在新定村的这一侧,已建起各种大型工厂。“路一通,到村里投资的商人就蜂拥而至,而在玉石路开通之前,有谁会来这里发展啊。”李世仪说,新定村虽然离市区不远,但在玉石路开通之前,就是一个偏僻的村落。那时通入村里的,只有一条不足两米宽的泥路。“新定村里怪事多,条条泥路窝连窝,骑车犹如骑大马,行路如跳迪斯科。”这个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新定村原来村道坎坷难行的状况。
“以前啊,村民连饭都吃不饱,很多人都到外地揽活去了。”李世仪在1968年中专毕业后,家里穷得连饭都不够吃,不得不跑到贵州去做泥水活、木工活、烧瓦窑。他说,那时村里像他这样跑到外面找活路的,不在少数,有的还远走至新疆等地。
由于有一定的文化,李世仪后来学起了照相,1981年又到百色,承包养猪场养猪。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他也想过回老家发展,但回来一看村里的环境,跟他离开之前没什么两样。他不得不再次远走他乡,继续在百色养猪。“第二次远走他乡时,我已年过五十,如果家乡有好的发展,谁还愿意远离家乡呀?”
“自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李世仪回到家乡,是在2003年之后。他说,在这次大会战中,村里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路通了,环境也大变样,前来村里投资建厂的人不断增多。李世仪看到这种变化后,回到村里,开起了家具厂,之后,又开起了面条厂。现在,他建了两栋两层高的楼房,一栋用来出租,一栋自己居住。由于外来人口增多,还在家中一楼开起了士多店,生意很不错。记者采访他时,就不断响起微信收款的提示声,听得他一脸灿烂的笑。
●建设美丽乡村,革命老区悄然变身
污水处理厂周边也成了村中美景。
新定村正在建设排污管道。
记者采访当天,新定村正在进行排污管道的铺设。“排污管道从上个月就开始铺设了。”蔡广荣说,等排污管道修建好后,全村的生活污水将直接排到玉豸污水处理厂。
早在2013年12月,新定村就利用中央和自治区扶持资金以及玉州区本级配套资金,投资67.77万元,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110吨,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5KM。“污水处理厂在2014年4月建成运行。”蔡广荣说,项目建成后,村屯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60%,出水口水质可达到一级B标准。
记者来到污水处理厂,发现周边绿树成荫,在排污池中间,是一个凉亭,有村民在乘凉聊天。站在排污池周边,根本闻不到任何异味。“以前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到村边的排水沟,脏、黑、臭,特别是到了夏天,苍蝇满天飞。”蔡广荣说。随着外来人口和工厂的增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多,污水处理厂已无法承担重任,“现在建设的这些排污管道将在两个月后建好并投入使用。”
“在两年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村民群策群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开展以后,新定村先是拆除了原来破旧的村小学教学楼,投资80.7万元建起了一栋高3层、面积达1379.5m2的教学楼;接着又投资13.5万元,建设了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投资21万元,硬化村级道路1个多公里。莫屋自然村的群众还自发筹资3万元,拓宽了村道0.4公里。蔡广荣说,为了美化村里的环境,村委还投入近两万元,发动群众建设沼气池。
“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变化,再加上有着玉石路从村边经过的便利,新定村成了不少外商眼中的‘香饽饽’。”蔡广荣说,在城西街道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里很快引进了一家投资额达1500万元的合资企业。之后,村里又投资107.4万元,建了三个成衣厂和加工点,解决了村里80多人就业。而新定村长期缺水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2004年,玉州区水利局、玉州区革命老区办等部门,为新定村争取到11万元资金,打好深井并建起日供水60吨的供水塔,铺设了长800米的供水管道,解决了北巷片500多亩“望天田”的灌溉问题。
“近年来,新定村把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作为脱贫突破口,通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组织带动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蔡广荣说,新定村扶贫产业基地位于城西工业园内,主要是种植食用菌,目前共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75万元。截至2018年7月底,该项目共为村里135户贫困户分发了84000元分红。
●娱乐多了,村民开心了
17时许,记者沿着位于新定村中央的一张面积近一亩的池塘边向左边走,便来到了一个名字为“福满庄”的广场,几个工人正在搭建舞台。“村里的幼儿园晚上将组织数十支文艺队进行表演。”蔡广荣说,每天晚上广场都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幼分成一个个不同的队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村里还有4支文艺队,每天晚上文艺队负责人都会在这里教队员们跳舞。不少村民加入了文艺队,“以前只是一些中老年人,现在连年轻人也不断加入进来。”
2000年成立的新定欢乐文艺队,是新定村成立最早的文艺队。文艺队负责人蔡寿胜告诉记者,他的队伍共有队员30多人,几乎每个晚上都会集中在一起训练。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平时有空回来也会参与训练。他说,文艺队经常受邀到其他乡镇演出,最远还到过容县、北流等地表演。
“以往,年轻人一到晚上就会到城里唱歌跳舞,现在,一到晚上他们就集中到广场。”蔡寿胜说,广场从晚上6时至10时都非常热闹。天气热的时候,不少老人还观看文艺队表演直至结束。
在广场旁边,还有各种健身器材,成了村民健身的好去处。“不少老年人吃过晚饭后,都会带着孙子来这里一起健身。”村中一位老奶奶说,有的村民还一家齐上阵,一个个锻炼得大汗淋漓才罢休。
( 玉林晚报 记者 王耀前 )
★
责编:刘子扬|主编:刘海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