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地址装备救命神器AED民众多不知情更不敢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2 16:10:30  阅读:6159+ 来源:自媒体 作者:广东城事聚焦

原标题:广州多地点配备救命神器 AED 民众多不知情更不敢用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54余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由于无法预料的突然性心脏骤停,带来的是较高的死亡率,而 " 救命神器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最有效的手段。

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均表示,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 AED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公共场所应布设 AED 急救设备," 很多心脏骤停是可以挽回的 "。

(广州大剧院一楼滴水坊门口智能救援培训岛内,配备的 AED 及相关急救装备。)

从2017年起,广州开始在北京路、正佳广场、广州塔、白云机场等8处公共场所统一配置了 8 台 AED,新快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直至目前,广州已配置了 AED 的公共场所数量较少,且地铁、公交站点等人流密集处尚未安装,整体数量上远远不够。 新快报记者发现,AED 还面临配置了却没人会用,甚至不敢用等多重难题。

【案例】

白云机场男子突发心梗

两次电击除颤挽救生命

AED 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一种普通公众也可以掌握操作的 " 傻瓜式 " 医疗设备。

为何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AED 能 " 起死回生 "?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有着 20 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

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心脏骤停的急救有 " 黄金 4 分钟 " 的说法,人体的心跳、呼吸停止的 4 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以超过 50%," 超过 10 分钟再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曾育辉进一步解释,国内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为 10-18 分钟。在救护车抵达前的急救操作就很重要,对于心脏骤停,使用 AED 进行除颤是最为关键一步。

" 简单来说,除颤就是用电击的方式,让紊乱的心跳变得有规律起来,使用 AED 比简单的按压成功率能提高 2-3 倍。"

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郑哲认为,在医院外出现猝死,80% 是跟心脏有关的,在公共场所放置自动除颤仪会有救命的效果,这是非常有必要做的。

曾育辉有过在公共场所使用 AED(专业版)救人的经历。

2018 年 10 月 12 日 11 时左右,广州白云机场候机大厅一位中年男子突发心梗,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正在候机的曾育辉发现不对劲,立马冲上去,经过 20 分钟的心肺复苏和两次电击除颤,男子终于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曾育辉回忆说,当时白云机场从医疗室拿来了专业的除颤仪,才让他救下了一个濒死的生命。

不过他事后也向机场指出,机场 AED 的配备不足,"AED 的配备密度至少需要做到跑步往返 2-3 分钟内能拿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 水土不服 " 的 AED 遭遇多重尴尬局面

【尴尬 1】

数量少 市民不知 AED 设备配置点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AED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AED 的应用相当普及,可从 2006 年就进入国内的 AED,似乎面临着 " 水土不服 ",在经过了 10 多年后,仍难以大规模推广。

2017 年,8 台 AED 进驻正佳广场、北京路步行街、花城广场、广州塔、市旅游局以及白云机场国际到达区和国内 A、B 到达区,这是 AED 在广州市首次统一在公共场所设置。

(位于花城广场的广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配置了一台智能救援岛,其工作人员入职前均考取了由广州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曾育辉表示,目前广州市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学校,对 AED 的重视并不够,公共场所的 AED 普及率过低。

在 2019 年广州两会上,一份《关于大力推进广州市公共急救体系建设的提案》指出,当时广州公共场所的 AED 数量不足百台。

市民陈婷(化名)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说,之前是不知道 AED 的具体用途的," 我在广州没看到过 AED,也不知道哪里能找到。"

在珠江新城工作的黄诚(化名)遇到同样的问题,不知晓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取 AED 设备配置点。

" 希望能像地铁标志一样,在公共场合设置醒目的标志,告诉市民哪里有 AED 设备。" 黄诚说,在危急情况下,人们第一反应即环顾四周,此时若有明显的标志与清晰的指引,可以节省找设备的时间,从而为生命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通过 " 救命地图 " 小程序精确查看 AED 位置,目前广州标注的 AED 设备点仅有 40 多分布点,多数处于健康机构,位于人流量聚集处的公共场所的 AED 数量较少(新快报记者备注:" 救命地图 " 为不完全统计,目前未有官方统计数据)。

此外,该系统设有新增功能,市民在发现身边的 AED 设备后,可填写对应的详细地址、上传图片。

【尴尬 2】

知晓率低 25 人中仅 3 人知道 AED

就这一 " 救命神器 " 的知晓率而言,在广州究竟有多高?

新快报记者兵分三路,随机采访了 25 位市民,然而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不知道,仅有 3 人知道 AED 急救设备的用途,而且这三人也只是知晓,没有接受过实际 AED 培训。

" 我有听说了解过,一次是看视频,另一次是看到朋友圈的公众号文章。" 黄诚和记者说,他记得文章写的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一次急救培训,其中便详细地介绍了 AED 的重要性、使用方法等。" 我当时看文章,其实是能看懂的,介绍得十分清晰,但由于没有亲身实践过,因此后来也慢慢忘记了。"

(华南师大附中初二的同学们在广东省红十字会医院急救团队的医生们指导下,利用模拟人等教具参与徒手心肺复苏现场的实操演练,力求掌握这一急救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几点。)

华南理工大学大二学生杨俊(化名)大一时接受过几次关于 AED 的急救知识学习," 不过我也没有实际操作过,只是知道 AED 的操作流程。"

在采访过程中,他和记者说,他了解到前几天上海一所高校学生使用 AED 成功救活一名正在进餐的心脏骤停人员,这是在该高校的 "CPR+AED 培训 "QQ 群里,负责培训的校医介绍的。

杨俊提到,现在的大学生经常熬夜,熬完第二天又接着去运动,猝死的案例也不少见,不过在广州很少能看到 AED 急救设备的存在,也不知道哪里能找到 AED,为此他希望广州能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以及普及," 毕竟关键时刻能救命。"

【尴尬 3】

有限制 紧锁室内每天 10 点才开门

作为广州首批统一配置 AED 的公共场合之一,位于花城广场的广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每天的开放时间为 10:00 至 21:00。2019 年 12 月 31 日 9:50,记者来到该咨询中心,大门仍未开启,直至 10:00 才准时开门。

该工作人员表示,若有人要使用 AED 及相关急救设备,需要将身份证放至机器终端的 " 扫描识别 " 区,并望向机器顶端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二者匹配后即能打开电子屏幕下方的储物柜。

" 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只要几十秒。" 该工作人员称,如此避免了随意打开致设备损坏。一旦有感兴趣的市民或游客前来询问,也会给他们进行演示。

对于身体不舒服的人士,则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按下智能救援岛上红色 " 一键呼救 " 按钮。该工作人员介绍,按钮是联通红十字会的,只要按下后 5 分钟内不取消,便会有救援人员前来。

在走访时,新快报记者提出疑问:花城广场不仅是游客的集中地,亦是市民日常晨间锻炼健身的好去处。一旦有市民在咨询中心非开放时间晕倒,需要急救设备时,该怎么办?

换言之,咨询中心的开放时间是否会影响到 AED 及其它急救设备的使用?" 这附近其他地方也配有 AED 设备。" 面对这一询问,该工作人员如此回答。

面临 " 非开放时间影响 AED 使用 " 问题,还有位于北京路的广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该位置的 AED 紧锁在咨询中心内,当周边人群在非服务时间需急救,则同样面临有设备用不上的问题。

【尴尬 4】

有担忧 机器有电流市民不敢用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包括广州塔、天环广场等配置了 AED 的公共场所,其工作人员接受了相应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持有广州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天环广场工作人员易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天环广场的两台 AED 设备已安装了两年左右。每天会有 " 持证 " 的工作人员负责巡岗,以免出现意外事件。不过,她表示,目前未使用过一次," 也不希望有这一天。"

那么 AED 使用起来有难度吗?这是不少市民担忧的。

一名受访市民表示,机器有电流,即使会使用,自己也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 不太敢用 "。

对此担忧,曾育辉解释说," 设计最简单,有操作说明,每一步都有语音提醒,一般培训 5-10 分钟就可以学会。"

曾育辉说,市民只需要根据使用说明,贴好电击片,插好线,按下开机键,能听到 " 正在分析病人心路 " 的播报音。这时机器自动分析,一旦除颤键亮起,表示病人需要电击除颤," 当不需要除颤时,AED 不会产生电击。"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多次提议,要在全省主要公共场所固定配置 AED。他说,AED 是 " 傻瓜机器 ",本身就是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非常安全。

2019 年 10 月,IFC 国际金融中心一楼新配置了一台 AED。

负责 AED 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值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设备做检查,包括外包装是否坏损、电源是不是正常等,检查无误后便会在检查登记表上签名。

【尴尬 5】

缺少鼓励措施 多地推广力度不一

据了解,在 AED 配置上,目前国内做的较好是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

上海市教委在本市的校园内率先带头推行校园 AED 布防计划。2015 年,市教委继续为全市 250 余所普通高中学校配置 AED 设备。至此,上海高中以上每个校园至少拥有一台 AED。

2017 年,深圳启动 " 公众电除颤计划 ",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购置 5000 台 AED,于 " 十三五 " 期间完成 5000 台 AED 的采购与安装,5~10 年内实现每 10 万服务人口配备 100 台 AED 的目标。《深圳市政府关于印发 2019 年民生实事的通知》明确要求:开展深圳市公共场所全自动除颤仪(AED)配备项目(三期),购置 2000 台全自动除颤仪(AED),安装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在杭州,江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 2019 年 7 月 31 日发布全国首个《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明确规定在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地铁站点、公交站点等重点区域;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大型商场、体育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应配置相应数量的 AED,并对不一样的场所需要配备 AED 的密度也作了规定,如地铁站点,换乘站点按通过的地铁线路设置,其他站点设置 1 台;火车站每个楼层设置不少于 2 台。

目前,对于 AED 的安装,主要是依靠公益机构和企业捐赠,导致不同城市推广力度不同。在 2018 年,滴水坊餐厅向丽影广场、万菱汇等广州 8 家购物中心各捐赠了一台 AED。滴水坊创始人任海鹰告诉新快报记者,急救技能的推广普及除了要在公共场所配备相关设备外,还有观念的转换与有关部门的重视。

她透露,此前滴水坊计划将两台设备捐赠给某旅游景区," 可工作做了大半年,对方一直不肯接受捐赠。" 任海鹰直言,他们担心万一这个设备救人没救活,怕担责。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华垒石材有限公司总裁黄春华在提案中提到,作为公共急救设备的 AED 应当像消防灭火器一般的存在,让人随时能看见,随时能想到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取,这才是急救设备存在的意义。

【链接】

AED 配置写入健康中国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 年)》明确指出,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 年)》还提出一个行动目标,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 1% 和 3%,按照师生 1 ∶ 50 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此外,在 2019 年 10 月,国家卫健委答网民关于 " 加快在公共场所配备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的留言中回应称,多次召开 AED 相关工作讨论会,进一步研究制订 AED 配置、使用等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将 AED 的普及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将 AED 的使用方法列入培训大纲,作为红十字 " 救护师资 " 和 " 救护员 " 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在交通运输、矿山、旅游、教育、消防等相关高危与社会服务行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救护培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 AED 的使用方法。

【各方行动】

学校:AED 设备进入广州中学校园

通过实操消除 " 心理负担 "

在 2019 年年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 " 华师附中 ")内添加了一台 AED 设备,同时还有用于日常教学训练的 AED 训练机,AED 设备的培训将融入该校的急救课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华附师生又将掌握一项急救技能。

该校校医室负责人李苑雯介绍,学校校医均为执业医师,并持有广州市红十字会急救证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证书。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急救团队合作,共同开展学生选修课急救技能培训。

就在前不久,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走进华师附中初二级,为 300 多名师生开展了一场急救课程。该科主任曾育辉以 " 基础生命支持 " 为报告主题,从识别心脏骤停、有效呼吸、胸外按压、人工通气与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五个方面做详细介绍。

在现场急救示范后,学生回到各所属班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利用模拟人等教具参与徒手心肺复苏现场的实操演练。

" 学校是 2019 年开始考虑引进 AED 设备。" 李苑雯说,最终华附购置了 AED 公共版用于急救,训练版作为日常师生教学训练,前者花费约 2 万多,后者约几千元,加起来近 3 万元。

为何要花这么多钱购置设备?" 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也希望学生能真正掌握更多实用的急救技能。" 李苑雯表示,学生的 AED 使用培训将融入急救课程内,跟着心肺复苏板块一起开展。

企业:目睹生命突逝 " 结缘 "AED

开展公益急救培训逾 4000 人次

早在广州市在公共场合试点配置 AED 前,位于广州大剧院一楼的一家素食餐厅滴水坊内便已配备了 AED 及其它急救设备,并定期开展公益性的急救培训。至今 3 年多,该餐厅已开展急救培训逾 4000 人次,由其牵头捐赠落地的急救仪器 AED 已近 20 台。而这一坚持的背后,缘起于该餐厅创始人任海鹰目睹了一个生命的突逝。

2016 年 8 月的一天,任海鹰在花城广场散步,至广州图书馆门前时,看到一名 50 多岁的男子突然倒地不醒,现场却没有一个人懂得急救,只能急匆匆地打 120 叫救护车。待急救医护人员到场时,该男子已经没有了生命特征。"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急救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任海鹰决定开展急救培训,于是联合心唤醒基金、广州市红十字会,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开启了第一期的急救培训。目前,常规急救培训已开展了 38 期,加之部分在白云山等其他场地开设的培训,共培训超过了 4000 人次。

让任海鹰欣慰的是,急救培训的价值百科亦逐渐显现。任海鹰说,此前参加培训的一名学员,在与先生出国时,先生便突发状况晕倒,她运用了急救培训的知识,一边进行心肺复苏,一边等待救护人员到来,如此挽回了亲人的生命。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