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人生三十载,他曾获得,一直回报
“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懂,我知道必须得这么做。”每每回顾自己的扶贫之路,广州海关退休干部邱良炳很是自在。3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将家中大部分积蓄投入助学和扶贫事业中,累计捐资10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帮扶大、中、小学生及教师3954人次。
这件在其他人看来不容小觑的大成就,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近日,邱良炳也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成为2019年全国海关系统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退休干部。荣誉加身,而邱良炳将之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仿佛众多人之中,非他做这事不可。
很少人知道,他是从海南省定安县新竹镇龙坤村一座泥坯小屋里,吃“百家饭”,一步一步走进大城市的。直到扎根广州,此前的一切努力和美好际遇才得到了回响。39年里,他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成为广州海关检验检疫一线排头兵,创造不凡业绩;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成家立业,其乐融融,经济稳定。
人活到这地步,是不是就应该满足了,还是说能有更美好的事情能轻松实现?幸福的生活并不是人生的最高光。在邱良炳看来,当自己感受到从困境中脱离的可能性时,便有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回报曾经给予自己可能性的那片土地,并让正在遭遇困境的人们同样找到希望和温暖。
人生的伏笔:因为曾经经历,所以共鸣和改变
“我能体会处在困境的感受。”邱良炳不断地重复着“体会”“理解”等词语。这位操着海南方言的老人有着艰难的成长经历,如今回忆起来,却似轻描淡写。那时的龙坤村初冬如夏,郁郁葱葱,他的童年从一开始却是关关难过。在他6岁时,父亲危病去世,后来,母亲也患痨病离开。碾过谷子,睡过稻草堆……一切艰难就要开始时,村里的农户或给干粮,或帮忙照理,为他缝缝补补,吃上百家食。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也得到了学校的减免。
从村里到学校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溪,乘渡船每人要交5分钱。为了上学,邱良炳总是脱掉衣服直接下水探路,趟过小溪。在他的记忆里,那段日子虽然艰辛,但因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因此格外珍惜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1975年,已高中毕业到林场当了工人的邱良炳得到了村里邻居的支持,被保送到华南农业大学。“我以前是个孤儿,假如没有党和人民的哺育,不可能有机会读大学,更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从工作那天起,我就下决心要回报社会。”回忆起上大学那一天,邱良炳依旧感慨。
这些经历令他一直惦记着海南的老家。大学毕业后,邱良炳被分配到原广州检验检疫局工作,成为检验检疫专家。他和记者说:“我总觉得,国家给我工资,其实就是乡亲们从前把钱一点一点‘存’在我这里,这是‘利息’,现在轮到我报恩了。”
20世纪90年代,邱良炳捐资为家乡修建出村的宽阔大道——这一举动只是开端。对邱良炳来说,知识真的改变了命运,而他也在不断搜寻着改变乡村命运的途径。1990年的春节,邱良炳踏上了回乡的路,一直想象着村里的巨大变化。万万没想到,龙坤村依旧是那个贫苦的龙坤村。
村里不仅荒凉,而且从1975年邱良炳离开进入大学后,龙坤村再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甚至有众多孩子没有机会读上中学。邱良炳对此忧心忡忡,一个想法渐渐萌生:“教育就有可能带动村里的人走出困境,一定要让孩子们得到学习的机会。”
改变的命运:教育带来希望,基金会灌注社会爱心
一个人能资助三四个孩子上学,却始终资助不了整个村落。邱良炳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法子——创办“邱良炳教育基金会”。他向村里的乡亲们承诺,自己出第一笔资金1万元,每年还至少捐资3000元补充教育基金会,资助那些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
“让大家一起掏口袋吧。” 邱良炳说,他希望自己的善行引来更广泛的爱心,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一同捐资,资助困境儿童。但是,对于月薪仅三百元左右的邱良炳来说,一万元无疑是个大数目。为此,邱良炳用了近7年时间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总算筹足了启动资金。1997年7月1日,邱良炳教育基金正式启动。他回忆道,自己踏遍全村87户人家,宣传读书的重要性。
在邱良炳看来,教育基金的钱都源于爱心人士,一定要用到刀刃上。据了解,该基金会设立了相关章程和奖项,奖励龙坤村出生的“尖子生”、支持教育的家长以及教学效果优异的龙坤村教师。他和记者说:“要改变现状,不仅要资助学生,还要激发学生读书的斗志和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钱撒在这些地方,是能开出花来的。”邱良炳自豪地和记者说,没多久后,村里又出了一个大学生——王谷(化名)。女大学生王谷在中学时差点因为家里的贫困而辍学,所幸得到及时的资助,走上了大学的路,毕业后凭借一技之长扎根城市,从事财务工作。
不只是王谷,后来,还有的孩子考上博士研究生,至今还与邱良炳保持通信和交流。邱良炳说,孩子们有了机会,就能找到绽放的春天:“很多孩子逢年过节都会给我送上祝福,还表示希望学成后为村里也贡献一分力量。”
邱良炳说,和独自掏钱“养活”整个村不一样,基金会的重点在于打动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心,掏开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口袋。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个成功的个案,不仅仅邱良炳看在眼里,许多社会爱心人士同样看在眼里。
“大家知道你曾经的经历,也知道你做的事情是真的带来改变,自然会掏钱支持。”在邱良炳的带动下,慢慢的变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助学事业。目前,定安县成立了15个教育基金会,新竹镇成立了6个村级教育基金会,龙坤村实现了适龄儿童上学率和小升初的升学率“双100%”,定安县的高考本科上线率也在逐年提高。
村里的变化:种起了槟榔树,产业扶贫和教育两不落
值得一提的是,邱良炳教育基金会发展日渐稳定。跟着时间流逝,邱良炳离退休时间越来越近,却有了新的关注点。2009年,其所在单位开展驻村扶贫工作,58岁的邱良炳主动请缨,到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兴民村和河尾村进行驻村扶贫。
“农业就是我的专业,哪些地方适合种什么,我有基本的认识。”邱良炳认真说道,他希望村子里不仅有教育带来改变的可能性,也有产业助力村民脱贫。从事检验检疫工作的经历给了他足够的知识储备。
2014年,退休后的邱良炳放弃在广州闲适的退休生活,回到海南老家,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整日为了助学奔波。同时,他还向龙坤村科普“科技兴农”的理念,讲述了反季节水果以及蔬果加工等概念。
据中国国门时报报道,为了探索出乡村发展的路径,邱良炳自学《统计学》《农村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等专业相关知识,并通过调研,写出了《龙坤村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调查》《龙坤村种植养殖情况调查》《龙坤村文化状况调查》等10多份调查报告及规划蓝图。
“这片土地最适合种槟榔树。”邱良炳说,自己找到了路子不行,还得激发村民的积极性,而办法就是,“富给他们看。”于是,他承包了45亩地,种植了4000多株槟榔树,每年将槟榔园的全部收入和三分之二的退休工资都注入教育基金中,仅给自己留下日常开销。
邱良炳回忆道,槟榔树试点成功后,村里的任何一个人都看在眼里,认同他的橡胶种植方法和割胶技术更好。后来,村里不少户人家也种上了橡胶树,每棵橡胶树每年能净利60元以上,逐渐改变了龙坤村经济落后的局面。
仅仅是找到单一产业并不足以支撑村里的发展,邱良炳还开始了对龙坤村种植业技术和理念的全面升级。他说,村里过去就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当时,他带动村民们学科学养殖、栽培技术等等,选种、育苗、病虫防治、日照时间管理等无不涉略。
村民的生活逐渐走向小康,而邱良炳也凭借一系列的创举先后获评广东省“扶贫先进个人”“感动海南2015十大年度人物”,所在家庭曾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广东省五好文明家庭”等荣誉。而在他看来,荣誉并非公益事业的休止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更容易发动大家投身公益事业,出钱出力了。”
对于邱良炳来说,扶贫和教育事业没有退休的一天,他忙得乐在其中:“直到有一天干不下去了再停下来。”在他看来,很多人都可以为身边的人带来改变,但更重要的不是一个人改变世界,而是很多人变得足够好,一起为世界带来改变。
温暖的花絮: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将传递曾获得的温暖
梁成(化名)是邱良炳资助的孩子中的佼佼者。2014年考上大学前,他心里愁得慌——学费在哪里?后来,梁成联想到曾经听闻有一个乐意帮助学生的“邱伯伯”,通过学校的老师联系上邱良炳基金会,希望获得帮助。
因为自身的优秀,他考上大学即获得了基金会的奖学金,解决了入学问题,又在2018年考上直博时再度获得奖学金。“其实除了奖学金,大二时生活上遇到麻烦,邱伯伯私下里还给了我生活费。”梁成说,每一次寒暑假回乡,都能有机会和邱伯伯深入交流,获得他精神上的鼓励。“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梁成说,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很早就懂得道理,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3年前,小方(化名)刚刚考上高中。由于妈妈腿脚不方便,爸爸在老家务农,收入微薄,每个月只能靠低保金生活,而小方家中还有上学的妹妹,生活十分困难。恰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邱良炳了解到小方的家庭情况,内心十分触动,登门家访,主动提出给予帮助。
就这样,邱良炳支助小方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免除了她不少学习的后顾之忧。在一封给邱良炳的信里,小方动情写道:“因为我很内向,也很怕生,一向很少与人讲话,也不太会通过语言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所以邱伯伯最近来做家访时,我未能很好地表达我内心对邱伯伯的感谢之情,而妈妈也不太懂讲普通话,纵使内心中很感谢邱伯伯这三年的关心与照顾,纵使心中千言万语,也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
在她看来,这位“邱伯伯”在自己最困难时伸出援手,因此“邱良炳基金会所提供的助学金不单单是一笔钱,它里面所包含的东西是沉甸甸的,里面有您对我以及我家庭现状的关心,也有您对我以及我的家庭的帮助,有您人性中的耀眼光芒,更有对我在往后学习乃至生活上的激励。”
“锦上添花成往事,扶日春风送温情”倒不如“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小方说,邱伯伯对自己和自己家庭,以及其他学子与他们的家庭的关心与照顾,“犹如大雪三日,敲门送的炭一样温暖了我们的心,犹如人生中前进道路上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刚刚考上大学,小方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未来可能还会面对很多困难。但邱良炳和邱良炳基金会提供的帮助,已经帮助自己度过人生的一个大关,对于未来,自己充满了信心:“作为对您以及社会的回报,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在今后漫长的学习道路上更加热情,更加认真,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挫折,用无畏的精神来迎接新的挑战。”并希望在今后的人生路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传递从邱良炳获得的希望和温暖。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琳、苏赞 通讯员:关悦
图片由广州海关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