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越洋万里追寻“微塑料”
前不久,我国第36次南极查询队在积雪样品中发现微塑料的音讯引发社会重视。
“咱们团队的成员参加了此次查询,这些微塑料还需进一步检测才干承认其特点和来历。”天然资源部榜首海洋研讨所研讨员孙承君和记者说,能够承认的是,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南北南北极,从海洋表层到万米深海,微塑料无处不在。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孙承君和她的团队在海洋一所的支持下,努力海洋微塑料查询检测研讨,在学科展开、人才培养、实验室渠道建造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作用。
初次在南极发现微塑料
据了解,现在全球每年出产的塑料超3亿吨,其间70%会变成塑料废物,每年稀有百万吨塑料废物进入海洋。塑料化学性质较安稳,难以降解,能够在海里存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对海洋生态环境形成严重影响。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有的乃至是纳米级。因而,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肉眼难以分辩,被科学家比作海洋中的“PM2.5”。
2018年1月,孙承君搭乘“向阳红01”船履行我国大洋46航次序4航段科考使命时,在南极周边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这是我国科学家初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孙承君参加我国第 34 次南极查询
“其时,咱们在南极鲍威尔海盆经过船载泵,收集了500升表层海水,浓缩后过滤至滤膜上,用显微镜发现了五六个直径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之后在实验室作了成分承认。”孙承君说,南极区域被称为地球上最终一片净土,微塑料的发现标明人类活动形成的污染已遍及全球各个旮旯。
极地区域的微塑料从何而来?又将流向何处?这是孙承君和她的团队重视的问题。为此,研讨团队先后参加了我国第9、第10次北极科学查询和我国第34、第35、第36次南极查询,获取到很多样品和数据。
“现在,南北极区域微塑料查询研讨尚处于起步阶段。展开南北极区域微塑料的组成和散布研讨,能够进一步提醒极地微塑料散布特征和规则,对评价区域微塑料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需求不懈努力,才干完结这项艰巨的使命。”孙承君表明。
查询脚印遍及各大洋
不仅在南北南北极,我国近海的微塑料查询作业早在3年前便展开了。2016年,科技部在近海启动了包含水体、海滩、海底和生物体的微塑料研讨要点研制方案;2017年,我国微塑料监测查询拓宽至深海大洋和南北极区域。
从2017年开端,海洋一所微塑料研讨团队先后在青岛胶州湾和一所主导的我国近海归纳科学查询航次中展开了微塑料查询和微塑料环境行为研讨。此外,团队经过实验室模仿和现场实验,还展开了微塑料对典型污染物的富集特征研讨,并初次剖析了我国南北方两个气候带不同海域长期标准下,不同组分微塑料外表生物膜的群落结构特征,为讨论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改变趋势及其对海洋环境的生态影响供给了理论根据。一起,孙承君和她的团队环绕西沙群岛珊瑚礁系统环境中水体、鱼类及珊瑚中微塑料散布特征,深化探究珊瑚礁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相关作用已宣布在《环境科学与技能》《海洋污染通报》《总环境科学》等世界闻名期刊上。
时至今日,孙承君和她的研讨团队脚印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极区海域。很多查询和检测发现,海洋中的微塑料最重要的包含有色微塑料和通明微塑料,其化学成分包含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尼龙、聚氨酯、聚氯乙烯等。
“微塑料大多经过陆源输入、海上运输、海水饲养等途径进入海洋。事实上,不同区域微塑料的化学成分和丰度存在较大差异,洋流运动、输入途径、环境情况等要素都会影响其散布和运移。咱们咱们都期望摸清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散布规则及影响要素,为海洋微塑料管理供给根据。”孙承君说。
为此,研讨团队联合海洋一所内不同学科研讨人员,如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等专业力气,在查询站位规划等方面科学统筹,一起参加包含水体、大气、生物和沉积物在内的归纳海洋微塑料查询,取得了杰出作用,形成了查询检测的合力。
有备无患根究防控之道
短短几年,团队相继增加了显微红外光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超高分辩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设备,构建了海洋微塑料检测与环境效应研讨渠道。并在根据微塑料监测检测的新办法及不同海域微塑料查询的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微塑料信息数据库。团队在海洋微塑料查询方面取得了许多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齐备的技能办法和检测系统,具有了不同介质中微塑料的收集和预处理技能,以及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标准剖析办法。
到现在,研讨团队已在国内外闻名期刊宣布微塑料相关论文10余篇,并与韩国、东南亚国家、德国、英国等相关研讨单位建立了杰出协作伙伴关系。
“就现在把握的海洋微塑料丰度而言,没有发现显着的生态毒性,但其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孙承君说,咱们现在做的更多是有备无患的作业,包含展开查询研讨,全面把握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散布特征和搬迁规则,查明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机制,有助于找到切实可行的管控防治之道,推动我国融入全球海洋微塑料查询和世界管理。
海洋微塑料源于人类对塑料制品的不合理运用,更需在源头上下功夫,如展开科普宣扬、出台相关法令和法规。“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绝非骇人听闻,咱们要从现在做起,倡议全社会削减塑料废物的发生。”孙承君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