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猪复产,专家支招扫“路障”
26日下午,气候冰冷,涟水县海涟生猪饲养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艾,在离饲养场2公里外的一级洗消点翘首以盼。几分钟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赶来的国家严重农业技术协同推行方案江苏试点(生猪)项目的7位专家以及淮安市动物疫控中心、涟水县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
海涟生猪饲养公司饲养场面积282亩,上一年12月空置至今,假如成功复产,年出栏量可达一万四五千头。“请各位专家把把关,看看还有什么需求改善的。”徐国艾开宗明义,“本年我花了400多万元改造猪场,现在处于静置及烘干阶段,方案引入的500头原种大白母猪正在张家港基地配种,计划下一年春节后让生猪出场。”
专家们在洗消点转了一圈,立刻发现问题。“依照现有规划,送种猪的车和接猪的车显着存在穿插点,一定要设置中转台,送种猪的车将猪卸到中转渠道之后即可脱离,在中转台的另一侧将生猪装到接猪的车上。这样做才干够避免养猪场的车辆与外面的车辆穿插。”淮安市动物疫控中心主任蒋锁俊提示。
随后,一行人穿上防护服走进饲养场。记者发现,通向饲养场的长达百米的小路悉数铺满石灰。扬州大学教授、项目辅导专家包文斌当即提出,石灰没有消毒效果,遇水后化学反响生成氢氧化钙才干发挥效果,之后又会与二氧化碳反响变成碳酸钙,这时就没什么效果了,反而会对周边土地质量形成损伤。
在饲养场内,专家们对各个环节和各项设备逐个了解,并提出完善主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支招说,“生猪复养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采纳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措施。洗消点、门口消毒、物资中转消毒点、人员隔挑拨等都要避免穿插,不然就存在危险。主张从头整理,进一步优化改造思路,将图纸发给专家组,以便进一步给出更有清晰的目的性的主张。”
“生猪供给是现在老百姓最关怀的民生问题,饲养场复养比新建场更难。”省畜牧总站副站长、项目推行首席专家贡玉清表明,期望经过安排这样的现场辅导,让专家与饲养户面对面,引导生猪饲养户生物安全设备的晋级改造,进步猪场对严重疫病的防控水平,打扫复养“路障”。
涟水畜牧兽医站副站长葛恒德介绍,省级财务下达涟水319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新建消毒站、置办防疫器械、消毒药品等,能繁母猪保额从1200元增至1500元,养猪户复产、扩产积极性高。现在,当地共有海涟生猪饲养有限公司在内的4个大型猪场预备复产。“当下,最需求处理的是种源缺乏问题。涟水鼓舞引导辖区内出产企业把种猪、苗猪优先供给县内,把满意县内饲养需求摆上优先方位,一起加强从县外收购种苗力度。” 本报记者 许海燕
来历: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