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笔屏和笔掭,文房中不可或缺的美
紫檀木镂雕云蝠纹嵌玉笔屏,清中期所制,宽20.5厘米,高32.8厘米,清宫旧藏。此笔屏为紫檀木框,背屏做镂空规划,边际镂雕螭纹,开光镂雕五蝠及云纹,描朱底金漆内嵌白玉雕虎口衔芝。能够插笔五支。笔屏是放置毛笔的用具,始于宋代,前为笔插(有孔或槽能够插毛笔),后为屏风。
掐丝搪瓷宝座式笔屏,清晚期所制,宽22.5厘米,高19.5厘米,清宫旧藏。笔屏为宝座式,通体为铜胎鎏金,嵌以金丝搪瓷装修。背屏为正面龙形,龙首镀金,目视前方,气势威严。中心宝座上架有横梁并固定四个倒置的铜镀金笔帽,可插笔四支。宝座上设有三个调色池,并有朱砂痕迹,其上为可活动的盖板,錾刻龙纹装修。
笔掭是用毛笔写字、作画过程中蘸墨吮毫、调整笔锋的东西。在明代笔掭较为盛行并连续至清代。白玉荷叶式笔掭,明代所制,长9厘米,宽7.2厘米,清宫旧藏。玉质皎白温润。镂空透雕相连的两片荷叶和两片菇叶枝茎彼此环绕,用作底托,荷叶折边处有双阴线刻饰的叶脉。
绿釉秋叶式笔掭,清康熙年间所制,通长12.8厘米,宽6.8厘米,高1.2厘米,清宫旧藏。此笔掭为卷边秋叶形,一端出叶茎为柄。通体施绿釉,双面叶脉明晰,一边卷叶巧做天然虫蛀,并施黄釉,极端传神。
粉青釉海螺式笔掭,清乾隆时期所制,长8.4厘米,宽5.1厘米,高1.2厘米。笔掭呈海螺式,螺口可作掭笔部位,螺旋形的螺身呈扁弧形,底部有四支钉痕,外底施白釉。
仿哥釉秋叶式笔掭,清乾隆年间所制,笔掭为秋叶形,通体施青灰色仿哥釉,釉面天然开片。
绿色玻璃水丞笔掭,清中期所制,通高2.6厘米,口径1.8厘米,长6.8厘米,清宫旧藏。笔掭为秋叶形,呈天蓝色,与果绿色水盛相连,圆形小口,可储水,旁有枝叶装点,构思新颖。
金星玻璃荷叶式笔掭,清乾隆年间所制,长8.3厘米,宽6.1厘米,高1.5厘米,清宫旧藏。笔掭通体巧雕荷叶形,叶脉明晰,以莲藕、茨菇和田螺为足,下承象牙座。
黄杨木雕桐叶秋蝉笔掭,清中期所制,长9.5厘米,宽7.2厘米,高2.8厘米,清宫旧藏。黄杨木质,笔掭为一桐叶,叶片天然向内曲折,正背双面的筋脉刻划明晰天然。伏于叶片上的一只秋蝉双翅紧收贴于体侧,似乎是正午后歇息。此笔掭底部刻有“以虫鸣秋,何为寂寂,金风其凉,独解止息。”
玛瑙瓜叶式笔掭,长9厘米,宽6厘米,高2.7厘米,清宫旧藏。此笔掭以黄色玛瑙雕刻成叶形笔掭,叶上圆雕一瓜形巧做水丞,瓜茎及瓜瓣向底部延伸,作为托座。
象牙雕葫芦式笔掭,清中期所制,长17.5厘米,宽9.13厘米,高1.5厘米,清宫旧藏。笔掭以象牙雕做碟式,葫芦形。柄处藤蔓盘曲环绕交错于器底,数片小叶舒展于旁,叶下缀以一葫芦,卷须分枝探入碟内,蓝绿色叶片翻卷天然,叶茎筋脉明晰可见。葫芦右侧伏有一只赤色蝙蝠。葫芦发音挨近“福禄”,赤色蝙蝠发音挨近“洪福”。此器选用圆雕、阴刻、阴文等多种技法,刀工精粹流通,器体轻浮如纸。
声明:图文来历 头条号“ 物质文化史”,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意图。版权归原作者一切,若有来历标示过错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咱们联络,咱们将及时更正、删去,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