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最美家庭”潘秀荣家庭:舍“小家”为“大家”
潘秀荣一家。 去年4月,现代评剧《爱洒夕阳》开排仪式在滦南县光荣院举行。礼堂里,坐着一群特殊的观礼者,他们就是在光荣院疗养的老革命、老军人、老军属、老烈属。这些平均年龄将近90岁的老人,眼中噙着泪静静地倾听主持人讲述他们“好闺女”的故事。 这位好闺女就是潘秀荣,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全身心投入到光荣院工作中,把爱心献给了这些孤老的革命功臣和军烈属。潘秀荣家庭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今年5月,这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再获殊荣,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979年,年仅18岁的潘秀荣便来到了滦南县光荣院,在这儿一干就是40年。滦南县光荣院既有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也有军烈属,让这些当年“最可爱的人”在晚年成为“最幸福的人”,是潘秀荣多年的追求。 潘秀荣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对每个新进“家”的老人,必须在一周之内了解清楚他们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便为老人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周到服务。 为了让老人们感到这里就是家,光荣院不允许工作人员称呼老人姓名,一律叫爷爷、奶奶、大大、大妈,让老人们感受到这里到处都是自己的亲人;为了让老人们享受家庭的温馨,潘秀荣要求工作人员经常陪老人们聊天、活动,既为老人们消除了寂寞又增添了亲情之乐;为了让一生都不曾结婚的革命老人有个家,潘秀荣尽心竭力地牵红线、搭鹊桥;为了让老人们在生日时都能及时得到祝福,潘秀荣把每位老人的生日都写在墙上、印在心里,每个过生日的老人,都能在大家的“生日快乐”歌声中吃上生日蛋糕和长寿面…… 为了让老人们享受到更加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潘秀荣不单纯依赖国家的拨款,而是带领大家开展“以副补院”,经济纯收入从1995年刚接手光荣院院长时的13.6元,提高到2018年的30多万元。通过副业补贴,老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从2010年的每人42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2万元。 潘秀荣全身心投入到光荣院工作中,多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曾经问:“妈妈,什么时候能一起过年呀?”潘秀荣听到这样的话,不禁泪水夺眶而出,因为她知道自己亏欠儿子太多,“妈妈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等妈妈忙完了会回来的。”儿子很懂事地帮她擦干了泪水。可退休了,老人们舍不得她,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有时她对丈夫卢耀龙说:“你娶了我算是倒霉了。”可丈夫却说:“夫妻感情这东西不是银行里的定额存款,决不会因为支付给老人的亲情多了,咱们几十年的感情之泉就枯竭了。爱确实是理解的别名。” 夫妻俩互相理解,用心经营,他们一家夫妻和睦、儿女孝顺、幸福美满。在家庭的影响下,儿子长大后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母亲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 赵立峰)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