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精品文物大比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9 20:57:32  阅读:9999+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我国前史悠长,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宝贵藏品不计其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你了解吗?大开眼界的国宝揭秘,赶忙保藏!

我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四羊铜尊

后母戊鼎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形制巨大,雄伟庄重,重832.84千克,是现在已知我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贪吃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贪吃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质料逾越1000千克。制造如此大型器物,在描写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杂乱的技能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只规模宏大,并且安排紧密,分工详尽,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明。

四羊铜尊

1938 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

四羊青铜方尊,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奇妙地规划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杰出动感,独具匠心。整器斑纹精丽,线条光亮刚毅。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贪吃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进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天衣无缝。

此器选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修办法,将四羊与器身奇妙地结合为一体,使本来造型呆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组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区域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华夏近似的铜尊,标明商文明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区域。

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卷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称为“中华榜首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卷,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表里和汴河两岸的富贵热烈现象。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浓艳,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选用俯瞰式全景法,实在而又会集概括地描绘了其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方式,采纳“散点透视法”安排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密紧凑,如趁热打铁。画中所吸取的景象,大至幽静的田野,众多的河流,挺拔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摆设货品,市招上的文字,一点点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安排得有条有理,一起又具有情味。

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高224cm,宽96cm,座高60cm,重5000kg。

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细密坚固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重峦,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窟窿深秘。在山崖峭壁上,三五成群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皇帝宝”十字方玺。玉山反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此玉山由其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琢。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满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安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前史。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战国前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完备,能够旋宫转调。音列是如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国际音乐史。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斑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效果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反面绿松石。

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

铜奔马(马踏飞燕)

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强健精巧,作俯首嘶鸣、疾足奔跑状。描写者吸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逾越飞鸟的片刻瞬间。让飞鸟回忆惊顾,更增强奔马快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逾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把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杰出的工艺技能水平。

铜奔马是依照良马式的规范去描写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种的长处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奇妙,艺术造型精粹,铸铜工艺杰出。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使者和标志,被确定为我国旅游的标志。

陕西前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舞马衔杯纹银壶

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玛瑙杯是用一块稀有的彩色缠丝玛瑙雕琢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仿照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琢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目光灼灼,描写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能够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曲折着与杯身衔接,在杯口沿下又适可而止地装修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通天然。这件酒杯资料稀有宝贵,是极端稀有的缠丝玛瑙,原料纹路细腻,层次分明。工匠又奇妙运用资料的天然纹路与形状进行雕琢,“依色取巧,随形改变”。细微处描写的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是至今所见唐代仅有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规划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深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舞马衔杯纹银壶

在陕西前史博物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其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便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为什么说它这么宝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仿照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运用的皮郛壶制造而成。唐朝初期政权一致,许多少量民族移居华夏,这中心还包含许多契丹族员。而这件文物恰是少量民族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和交融的产品。其次,此壶的制造流程与工艺十分共同。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办法在壶腹双面模出两匹彼此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头黏压焊接,重复打磨致平,简直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宝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边还蕴含着悠长厚重的前史文明,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尽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当“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办隆重的宴会,承受文武百官、外国青鸟使和少量民族领袖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刻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许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慕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描述舞马衔杯祝寿这一共同的宫殿娱乐活动。而这隆重的宫殿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前史性的转机。安史之乱迸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战士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战士将舞马抽打而死。

尔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殿祝寿舞的方式在前史的革新中永久的隐姓埋名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

宁夏中华回乡文明园回族博物馆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宁夏中华回乡文明园回族博物馆镇馆之宝“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是宁夏西吉县南大寺阿訇关清录祖辈数代保藏,由他主意向博物馆捐献的。这是现在国内保藏的最宝贵的《古兰经》珍善本之一,关于研讨回族前史、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这本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长26.6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装帧讲究。用硬牛皮精心制造封面,纸质为精心加工的麻纸,纸中加入了很细的棉或丝纤维。经文墨色匀称,阿文书写流利,隽秀。册页中每个华章的边框均有描金装修,图画为花卉和阿文。每个阿文经文字行间还有明代惯用的阿文小注。因为年代久远,这本《古兰经》纸质已变黄、发脆,边际有些破损、掉渣。

宁夏博物馆

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长120宽38高45重188千克。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身形强健,份额匀称·造型传神·个别硕大。铜牛中空,表面通体婆金。制造时需要将锻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明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如此精巧"牛造型"工艺品,说明晰牛在西夏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西夏所属的河套区域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黄河水而修建了奏家、汉延、唐株诸渠。在西夏元吴时期又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施的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办法,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开展。敦煌榆林窟岩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和华夏区域相同的"二牛抬杠"耕地场景。牛耕对开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效果。

河南博物馆

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

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我国第一批制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保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保藏于河南博物院。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雄伟气度,装修高雅华美。壶冠呈双层怒放的莲瓣形,中心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边用附壁回忆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交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规划奇妙,融新鲜生动和凝重奥秘为一体,被称为年代精神之标志。

《四神云气图》

《四神云气图》创造于西汉前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岩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经过科技手法对岩画进行原样切开移至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四神云气图》是我国现在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等级最高的墓葬岩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巧被中外专家、学者赞称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坐落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扬,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画装修。岩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岩画的空白,比敦煌岩画要早600多年,被称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岩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画,前史艺术价值高。不但是我国现在所见年代最早、画面大、等级高、保存为完好的岩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我国神仙思维的绚丽史诗。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RECOMMEND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