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成绩单”:减税降费1.17万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7-31 11:27:12  阅读:3777+ 来源:自媒体 作者:环球网

原标题:上半年“成绩单”:减税降费1.17万亿元!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亮出了上半年减税降费“成绩单”: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709亿元!

“今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效应不断释放。” 税务总局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新增减税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增值税改革减税4369亿元,二是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减税1164亿元,三是个人所得税两步改革叠加减税3077亿元。

深化增值税改革,是今年减税降费的“重头戏”。

今年4-6月,已实现整体净减税3185亿元,全国共有940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现减税。总的来看,所有行业均实现减税。其中,原适用16%税率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税率下调3个点,受益最大,净减税金额合计占比达88%;原适用10%税率的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分别实现净减税101亿元和20.5亿元;受益于三项配套措施,邮政、电信、现代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均实现减税,合计减税204亿元。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也让民营经济大大受益。上半年,新增减税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6712亿元,占减税总规模的65%。特别是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政策覆盖面广,小微企业受益度大,增强了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个税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拉动了社会消费增长。上半年,个人所得税两步税改因素叠加累计新增减税3077亿元,人均累计减税1340.5元,累计1.15亿人无需再缴纳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个税改革“红包”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很高,减税降费释放的红利,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也切身感受到了。

不过,减税降费和财政收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看了减税降费这一面,咱们再来看看财政收入的另一面。

减税直接体现为政府减收,财政收支矛盾和压力加大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也确实给各级财政带来了收支平衡压力。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84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增长只有1.4%,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

短期看,减税直接体现为政府减收。在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财政收入增幅放缓,收支压力有所加大。那么,如何支持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如何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应对环境修复治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及“补短板”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加大。

《蓝皮书》强调,财政政策无论是为了短期的逆周期调控效果,还是旨在促进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都应以公共风险管理为导向,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注入确定性,对冲各类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

麻辣财经从财政部了解到,上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各项重点领域的投入。

为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是近几年最大的。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加快预算下达进度,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6月中旬就已经全部下达到地方。省级财政也普遍加快了预算下达进度,及时下沉财力,弥补基层财政减收。

支持基层财政平稳运行,还有一个办法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来缓解收支矛盾。一些地方已采取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安排地方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方式弥补减收。

财政部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对本地区基层“三保”支出安排和执行情况进行摸排,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尽可能向基层财政困难地区和受减税降费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增强相关地区财政保障能力。

今年,中央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了1万亿元以上的资金,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上缴特定国有企业利润、置换国有资产等措施。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增幅,明显快于收入增幅,基层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治理,保证减税降费落实到位

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应对风险挑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普惠、最有效的办法。而且,大多数企业把通过减税降费省下来的钱,主要用来增投入、搞研发、稳就业,这对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有人担心,减税力度这么大,政府减收这么多,那会不会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堤外损失堤内补”,打歪主意增加涉企收费?

7月24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出台具体举措,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大力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会议指出,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是确保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充分显现、防止出现冲抵效应的重要举措。治理违规涉企收费,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治理违规涉企收费,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三条措施:强化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责任,全面清查违规收费;向市场主体的收费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没有例外;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

全面清查违规收费,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行业协会、商业银行。会议强调,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严禁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对发现违规收费的要限期退还并依规追责。

坚决查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建立健全违规收费举报投诉、随机抽查、曝光问责、联合惩戒等机制。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脱钩,规范中介市场,坚决纠正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同时,研究推动进一步降低带有垄断性质的合规收费,并引入第三方客观评估降费效果。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梳理相关收费事项,对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或实际不再需要的要及时取消,确有依据的要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标准等。各地要加强相关涉企收费取消或减免后的合理经费保障,确保政务服务不缩水、有保障。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政府“放水养鱼”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果有的地方一边减税一边增费,那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减税降费过程中的确出现了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有的还比较突出。”“不管财政多困难,我们一定要保证减税降费落到位,决不能再增加收费项目,决不能让不合理收费抵消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既是政府的承诺,也是给企业的定心丸。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