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涛测龄青藏高原(天然之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7 09:30:25  阅读:852+ 来源:自媒体 作者:国际在线

原标题:苏涛,测龄青藏高原(天然之子)

中心阅览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怎么一步步隆升的呢?古植物研讨员苏涛,8年来18次赴青藏高原,和搭档经过对古植物化石的许多研讨,使用古植物学的依据,揣度出青藏高原更为精确的隆升时刻,重构了青藏高原的古高程和古地貌。

本年10月,第二届吴征镒植物学奖揭晓,这是我国首个植物学专业奖项。我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讨员苏涛(如图,材料图片)摘得青年创新奖。他构建了青藏高原古高程和古地貌,提出青藏高原在新近纪才在全体上构成高原的观念。

一个植物学家研讨青藏高原的构成和演化,听着有点不“搭界”。但看过苏涛的简历,你就不会这么以为了:年仅37岁的苏涛,自2011年初步,已先后18次进入青藏高原调查,和搭档收集化石标本3万余份,发现化石植物新种32个,使用古植物学的依据,构建了青藏高原古高程和古地貌。

发现古植物化石里的时刻隐秘

“高原隆升是一个地质学问题,但研讨视点并不局限于地质学。”苏涛介绍,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院和原国家体委等单位一起安排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爬山科学调查队,并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距今约300万年的砂岩中发现了一块阔叶植物化石。

经专家判别,这是一块高山栎的叶片化石。高山栎大多生长在海拔2500—4000米的山区。以此揣度,喜马拉雅区域在最近的300万年内,还阅历了剧烈的抬升。

“此举创始了用古植物化石评论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初步。直到今日,咱们所从事的古植物学、古环境重建研讨仍沿袭这一办法。”苏涛说。

2011年,苏涛的导师周浙昆研讨员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立了古生态研讨组。研讨组发现,西南区域的季风气候在新近纪逐步增强,是刻画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散布格式的首要的要素。而要进一步知道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改变的相互关系,就需拓宽到青藏高原展开研讨。

当年10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安排了一支4人青藏科考队。时年29岁的苏涛刚刚博士结业,成为科考队的一员,与这片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找到青藏高原拱起时刻的直接依据

“上世纪70年代发动的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归纳科考就在西藏芒康发现了植物化石,但之后的30年里,没人做过进一步研讨。”苏涛一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以往文献中记载的芒康植物群化石点,为后续的化石收集“打头阵”。

进藏之路并不简单。科考队白日赶路常常遇到塌方,一等便是几个小时。到了夜晚,严峻的高原反响让队员们整宿难眠。等他们好不简单抵达芒康县卡均村,从早忙活到晚,却常常一无所得。有一天,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岩石的剖面上,激烈的光线令人目眩。合理咱们要绝望而归时,有人在岩石剖面上发现了一小片叶子。

“看上去像是桦木科的一种,尽管保存得不完好,但至少证明咱们找对了当地!”次年,苏涛带队再次来到芒康做专项收集。一天,一位藏族老乡拿着一块化石找到科考队,问道:“你们是不是在找这个?”苏涛接过一看,喜不自禁——这是一块青冈亚属的叶片化石!

青冈亚属植物是常绿乔木,大多数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种,散布海拔都不超越3000米,而卡均村的海拔为3900米。

“青冈化石的发现意味着要么这儿发作过海拔抬升,要么全球温度阅历过剧烈下降,或者说两种状况一起存在。总归是一个重要发现!”在老乡的带领下,苏涛在发现青冈化石的地层剖面又发现了桦木的落叶类群。

前后5年里,苏涛带团队六上芒康,共收集了5000多件植物化石。回到实验室,他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化石判定、古海拔重建、模型模拟等方面的深入研讨,终究构成了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并宣布在世界期刊上。论文初次从古植物学的视点提出了一个新观念:3300万—3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东南缘阅历了必定的抬升后到达现在的高度。而之前的研讨以为,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在1000万年前才到达现在的高度。

“也便是说,植物化石供给了最直接的依据,证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拱起发作得更早。”苏涛说。

8年,18次登上青藏高原科考

从2011年第一次踏足青藏高原起,8年间苏涛现已18次来到这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户外工作时刻累计超越300天。他回想,高原反响严峻时,下蹲起立都十分困难。有时候蹲不住了,爽性趴在地上收集化石。

苏涛还参加了第2次青藏高原归纳科学调查研讨。在藏北羌塘草原的伦坡拉盆地,苏涛及团队在距今2500万年的地层中收集到了一枚完好的棕榈叶化石标本。

“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的棕榈科植物在高寒区域是不可能存活的。咱们经过一系列研讨以为,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不会超越2300米。”苏涛解说,曩昔的观念以为,早在3500万—4000万年前,这一区域已到达4000米的高度。棕榈化石的发现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前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万年。

严格的天然环境也让苏涛的科考之旅经常与风险相伴。2018年中秋节刚过,苏涛一行从伦坡拉盆地某化石点回来时突遇陷车。时值傍晚,手机又没有信号。翻开地图,最近的寓居点离陷车点还有10公里左右。眼看落日西下,苏涛一拍大腿:“不能束手待毙,走!”走运的是,一行人步行一个半小时,总算发现了一户藏民家,得以过夜。

“青藏高原蕴藏着无量的奥妙,等候人们去开掘。”在吴征镒植物学奖的颁奖仪式上,苏涛这样感叹。他说,科研的路上,还有许多奥妙等候着开掘,他随时预备着动身。

标签: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