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国茂
我国文明史为什么持久阻滞于西周?
一是疑古派的影响。
疑古派亦称“古史辨派”。“五四运动”今后,史学研讨中出的以疑古辨伪为宗旨的学派。首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建议“离经叛道非圣无法的 《六经》论”,以为关于东周今后的史料“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这种疑古精神只注重研讨关于古代前史传说的改变,而对前史文献持一味置疑的情绪,造成了必定的紊乱。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所运用,大举贩卖西方学者之唾余,以民族虚无主义误导我国社会,至上世纪的二、三十时代到达其鼎盛时期,六十时代之后逐步式微,至今依然僵而不死。在学术上倾向置疑全部,并往往因一眚而否定大局,许多定论荒唐不胜。
自1923年顾颉刚宣布《与钱玄同论古史书》,到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面世,疑古派正式构成。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一册写了一篇长达六万字的《自序》,着重他倡议、安排古史辨运动的心路历程;第三册今后,古史辨演化成古书辨,今后,《古史辨》又继续出到七册,在学术界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后来顾颉刚在编《古史辨》时他也供认“我的野心真太高了”,“我真成了夸大狂了”。鲁迅曾言,“其实,他(指顾颉刚)是有损坏而无建造的,只需看他的《古史辨》,已将古史‘辨’成没有。”
古史辨派在其研讨中,推翻了传统所谓的“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等概念构成的我国古史体系。其间,顾颉刚提出要打破“民族出于一统” “地域历来一统”“古史为黄金国际”等根深柢固的传统观念。
作为在史学界享有盛名的顾颉刚先生的思维,无疑对前史研讨的导向无足轻重,使一些研讨者云里雾里,阻滞不前,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了阻滞了我国史学研讨的进程。
二是文物考古作业的滞后。
1、 关于青铜器
我国的青铜器首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制的青铜器物,包含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武器、东西和衡量衡器等。从4000年前再到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巧。开端呈现的是小型东西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武器,商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厚,并呈现了铭文和精密的斑纹。商晚期至西周前期,是青铜器开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淳厚凝重,铭文逐步加长,斑纹烦琐绮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端变薄,纹饰逐步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因为铁器的推行运用,铜制东西越来越少。秦汉时期,跟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日子,铜制容器种类削减,装修简略,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浮。我国古代铜器,是咱们的先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
国际上最早的青铜器呈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尽管从考古材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呈现,晚于国际上其他一些当地,可是就铜器的运用规划、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种类而言,国际上没有一个当地的铜器能够与我国古代铜器相比较。这也是我国古代铜器在国际艺术史上占有共同位置并引起遍及注重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我国,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时的所谓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其时人们已开端冶铸青铜器。后来,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开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甘肃马家窑文明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是现在已知的我国最陈旧青铜器,一起也是现在国际上最陈旧的青铜刀。经碳14判定距今约5000年。
2、关于甲骨文
前期我国的青铜器上没有铭文,直至商中期才有了铭文,这与甲骨文的发现时代有关。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陈旧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宝贵的文物,开端重金收买,从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词讼文字”。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懿荣义愤自杀,所保藏龙骨由其子转售晚清学者刘锷。1903年,刘锷将其保藏的甲骨编印出书,成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
发现商代甲骨文的音讯传开后,整个学术界为之振作,许多学者加入到保藏甲骨的队伍中来。1908年,罗振玉经多方根究,始知甲骨出于“滨洹之小屯”,所以屡次派人去那里收买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以为小屯便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至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17年,王国维对甲骨文上的材料进行了考据,整理出商王世系表,进一步证明小屯便是盘庚迁都的国都。1928年,开端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 一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
1929年春,由李济掌管对殷墟的正式开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迸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开掘,找到了商王朝的宫廷区和王陵区,证明了《竹书编年》关于商代晚期都邑地望的记载,使得殷墟遗址曾经是商代晚期都邑成了极其坚定的定论。1950年,武官村大墓开掘,成为新我国初次殷墟开掘。1976年,小屯西北地发现商王武丁爱人“妇好”之墓。到1986年,现已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屡次的开掘,获得了刻字甲骨15万片左右。1999年1月,在殷墟遗址东北部地下约2米深处,发现一座规划巨大的商代城址,这座城址的时代略早于作为商王朝晚期都邑的传统概念上的“殷墟”,散布上与旧的“殷墟”规模略有堆叠,但全体在洹河北岸,学术界将其命名为“洹北商城”。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金文),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铭文,是其时人们实在的日子的反映,保存了其时的实在的相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讨价值。
因为我国在考古开掘中发现青铜器和甲骨文之后,长时间内没有发现其他文字,客观上也就为疑古派注入了强心剂。事实上,已然甲骨文在地下埋藏了近两千年之后,才于1899被金石学家王懿荣有幸发现,1928年才得以开掘,莫非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就不会有尚没被发现和开掘的文字和文物吗?再说,纵使没有文字,没有其他任何文物,也不等同于没有前史。因而,仅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根据来界说我国前史,其片面和坏处是清楚明了的。
原创作者简介:郑国茂(舜文明专家),舜福文明研讨院院长、中华民间传统文明出色传承人、《舜德载福》总编兼主编、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外籍院士、中华品德文明源流研讨学者、国际舜文明研讨联合会履行会长、湖南省企业文明促进会舜福文明专委会会长、全国首个舜文明研讨会——九嶷山舜文明研讨会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