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 让“两不愁”真不愁,“三确保”有确保
脱贫攻坚进行时重庆:让“两不愁”真不愁,“三确保”有确保新华社记者 李勇 李松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根本医疗、住宅安全有确保……脱贫攻坚“两不愁三确保”,既是底线性使命,承载着厚重的民生等待;也是一块“试金石”,查验着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近年来,重庆严厉对标对表中心要求,将脱贫攻坚行动精准到个人,统筹到区域,让“两不愁”真不愁,“三确保”有确保,打响了一场高质量脱贫的攻坚战。
对标贫穷“硬指标”,聚焦深贫开“药方”
在重庆石柱县,三年前摘掉了“贫穷帽”的徐定英一家,在上一年末却又突遭横事:徐定英的孙女跌倒致颅内出血,两次住院前后花了20万元。
“摘帽不摘方针”——合理徐家人被沉痾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健康扶贫办法及时到位,伸出“援手”。经过多重医疗确保报销支撑,徐家人医疗自付费用不到两万元,解了当务之急。
经过持续发力,地处西部的重庆脱贫攻坚获得阶段性成效:到2018年末,全市动态辨认的185.1万贫穷人口中,有171.2万完成脱贫,贫穷发生率从2014年的7.1%降至0.7%。
执行“两不愁、三确保”,促脱贫和防返贫相同重要。重庆各级干部紧盯两个人群——全市还有10多万人没有脱贫,还有少数已脱贫人口,一旦遭受变故易返贫,有必要进行动态监测。“无论是未脱贫户,仍是脱贫监测户,都是脱贫的坚中之坚,更是当时帮扶的重中之重。”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和记者说。
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辛苦奔小康,大病全落空。”而相似徐定英这样的脱贫边际户,能从因病致贫的重压下“翻身”,正是重庆精准发力施行健康扶贫工程的效果。
近年来,重庆在进步底层医疗卫生服务才干的一起,集纳资源,构成以根本医保、大病稳妥为根底,医疗救助、扶贫基金为弥补的健康扶贫确保体系。现在在重庆,贫穷人口就医合规住院费用自付份额控制在10%左右,相关方针已惠及71万多人次。
除了医疗,住宅安全、义务教育等根本确保也不能落下。在武隆区羊角镇永隆村,不少曩昔居住在土坯房、危旧房的贫穷户,经过易地扶贫搬家、村庄危旧房改造等方针,住进了安全豁亮的新房。
记者刚踏进贫穷户蒋洪文家新房,老蒋就打开了话匣:“家里房子建在1980年,早就老朽了。有一侧土墙歪斜,墙面裂缝最宽的有好几厘米。”老蒋说,多亏了5万元危旧房改造补助,现在我家新房建起来了,下个月就预备搬进去,日子会渐渐的变好。
全市因病、因厌学等原因停学失学924人中,现已过发动上学、送教上门等方法悉数承受义务教育;住宅不安全的3076户中,已改造2993户……一个个数字,便是一项项实打实的民生许诺。“到本年10月底,全市已将前期摸排出触及‘三确保’等方面的5155个问题,仔细对账销号,已处理5076个。”刘贵忠说,剩余未处理问题将在本年年末前悉数销号,绝不在高质量脱贫这张“考卷”上丢分。
集聚资源、方针和谐……集团帮扶优势不断闪现
处理“两不愁、三确保”,难点在深度贫穷地区和深度贫穷人口。为此,在“解深贫”过程中,重庆还自动作为,立异方针,将18个深度贫穷城镇作为处理“两不愁三确保”,执行脱贫攻坚的要点。每个深度贫穷城镇由一名市领导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长,对脱贫攻坚负总责。由重庆市级机关作业单位、国有企业组成扶贫集团,遴派450名领导干部驻乡驻村,直接帮扶深度贫穷地区。
脱贫攻坚号令一下,帮扶集团的干部走出机关,背上行囊,同区县、城镇干部一道,访民意、解难题、做规划、推项目,在扶贫攻坚的前沿地带扎下根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正在成为重庆攻坚深度贫穷,构建大扶贫格式过程中一支要害力气。
时值初冬,万州区龙驹镇上千亩茶山,仍是绿莹莹的一片。重庆渝鸟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孝胜正和工人一块,忙着在茶叶基地里整地除草。本年是张孝胜在龙驹镇包地种茶的第五个年初,因为管护到位,每亩地产量能有0.8—1万元,效益不错。
技能不过关、办理跟不上,一直是扶贫工业高质量开展的“心病”。“种茶可不简略,每个环节都有‘大文章’。这两年多亏了科技特派员辅导,才干少走些弯路,少交些‘膏火’。”张孝胜口中的科技特派员,就包含重庆市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钟应富、万州区农业村庄委茶叶专家刘翔等人。
张孝胜曩昔种茶,大多密植,其实不利于茶树树冠构成,也影响产量。科技专家到现场一看,就指出了问题,要及时调减植株密度。并且在茶树枝丫修剪上,要注意科学修剪定型,协助侧枝丫发育,进步茶叶产量、质量……
龙驹镇由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结对帮扶。“如安在龙驹做好‘解深贫’这篇文章?咱们充沛的使用扶贫集团科技资源密布的职业优势,推进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钻进了山谷,为农人脱贫保驾护航。”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驻龙驹镇作业队副队长骆孟鑫说,从茶叶、蔬菜,再到猕猴桃、中药材,“台前”是农人尽力开展扶贫工业,“暗地”有专业科技队伍,供给技能、办理支撑。
科技效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撑……这些曩昔在龙驹人眼中还很生疏的字眼,也正在“走”向田间地头。从山东汶上县将芦花鸡良种引进龙驹,成功创立国家级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公司被评为重庆市农业科技型企业,并获得400万元常识价值百科信用借款授信。企业负责人牟桔丰说,“芦花鸡是‘扶贫鸡’,现在又插上了科技金融新‘翅膀’,能‘飞’得更高、更远。”
科技扶贫集团整合科技资源,力推智力扶贫。医疗卫生系统集团式帮扶,也有自己的职业优势能够发掘。地处武陵山深处的黔江区金溪镇,这几年“金溪护工”的品牌越擦越亮。不少护工经过专业训练,甚至在重庆市级大医院找到了作业岗位,月薪多在4000元以上。
“咱们帮扶集团43家成员单位,其间就包含不少医疗机构,他们对护工需求量大,正好能够有清晰的意图性地开发适岗对路的作业岗位。”重庆卫健委扶贫集团驻金溪镇作业队干部沈鹏说,从上一年4月以来,区里已举办了六期“金溪护工”训练班,有300多人承受训练,其间近一半是贫穷户,“训练一人、作业一岗、脱贫一户。”
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扶贫“扶上马”“送一程”
执行“三确保”,要害靠筑牢民生“网底”;处理“两不愁”,要点要有安稳增收途径。重庆依托优势工业做文章,为贫穷户量身定制帮扶办法,推进懂技能、有资金的龙头企业、协作社与农户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强化利益返还、保底分红等机制,让大众持续获益……
记者最近走进武陵山区,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个不断,火红的辣椒娇艳欲滴。在地里,75岁的石柱县进步村乡民马世辉摘辣椒四肢妥当,不输年轻人。
石柱是重庆辣椒主产区,终年栽培面积10多万亩,光是搭上辣椒工业快车的贫穷户就有2000多户。
“咱们种辣椒,一不愁技能,有专业协作社统防控制,技能员下地辅导;二不愁商场,有龙头加工企业订单打开收买。”马世辉说。辣椒这项“火红”的工业让老马的日子日渐兴旺,2016年他顺畅脱贫。
用好用活扶贫资金,改“补”为“股”,变对贫穷户的“懈怠带动”为“股权鼓舞”——重庆推出财务涉农补助“配股到户”,让贫穷户或脱贫户参股到协作社中,依托工业持续增收。
在进步村,马世辉就接连拿了两年扶贫股金分红,每年又能添加近千块钱,加上其他收入,全家脱贫后的日子能安稳下来了。
“在开展扶贫工业时,也不搞包办代替,而是尊重大众志愿,贫穷户拿手什么就搞什么,什么挣钱就做什么。”重庆市扶贫办工业开发处处长卢贤炜说。
安稳脱贫的立异行动还有不少:鼓舞贫穷户立志作业、创业——改“补”为“贷”,变“现金补助”为“危险补偿”。“3年以内,5万以下,免典当、免担保,给予借款贴息补助,要点处理贫穷户开展工业缺资金的难题。”卢贤炜和记者说。
改“补”为“酬”,变“坐收渔利”为“劳有所获”。结合工业资源禀赋,鼓舞开展扶贫车间,对吸纳贫穷户作业的,给予扶贫补助;结合生态建设要求,面向贫穷大众选聘生态护林员,既管好了山林,也多了条收入门道……
既靠投入,更靠机制,脱贫效果长效稳固
处理“两不愁三确保”杰出问题,不能光靠政府投入、干部帮扶,要害还要不断立异,树立稳固脱贫效果的长效准则,让脱贫效果在稳固根底进步步、在持续进步中稳固。
尽管空中飘着细雨,石柱县河嘴乡同心村的人饮设备管水员汪永成仍是准时巡查着一个个饮水池。“下雨之后,有些引水管道或许淤积,必需要巡查保护。”汪永成说。
同心村两山夹一槽,归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众吃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脱贫攻坚以来,县里筹资,帮同心村修建了11口蓄水池,大池连着小池,互补有无,汩汩清水流入农家。
但大众还有忧虑:现在是有水喝了,但过个几年,水池水管老化壅塞了咋办?又让政府投钱再修吗?
“大众自发管水,水才干长流。”同心村支部书记吴吉财说,在县水利部门的辅导下,村里成立了人饮协会,包含贫穷户在内的320户农人自愿参加,并按每吨水0.7元的规范缴水费。
“农人有志愿自己管水、护水,政府也活跃给予支撑,每年投入1万元经费补助。水利设备作业、管护收支相抵有些结余,完成良性作业,同心村的‘饮水难’才干真实成为前史。”石柱县水利局副局长陈世权说,现在,同心村的经历正在仿制生长,县里现已拟定《村庄饮水安全工程作业办理办法》,鼓舞开展村庄饮水协会,让水利扶贫的成效“管久远”。
扶贫根底设备建起来了,要管好用好。村庄工业高质量开展,也不能光想着投入建起来,还要考虑如何做大做强,做久远。
——强大村级团体经济安排,经过财物运营、保底入股等方法,变革作业机制,让扶贫工业有更强的开展“主心骨”。
在重庆荣昌区河中村,村级团体经济安排牵头,“瞄准”濑溪河河中岛的旅行资源,为村庄旅行做好配套服务,开展收益相对稳健的旅行物业租借经济。“别的,团体经济安排还与社会资本合股联营,对旅行步道进行一致改造,并置办了旅行电瓶车、自行车,相关旅行收入按份额分红。”当地村干部说,走商场的路子抓旅行扶贫,工业的生命力才干更旺盛。
——立异方针,招引更多人才返乡作业、创业,让村庄扶贫多些“新鲜血液”。
在石柱县中益乡,在扶贫借款、土地流通等利好方针的招引下,“85后”的宋健就正在打造一项“甜美”的作业。他返乡创业两年多,领着乡亲们规模化饲养中蜂,蜂蜜收买规模掩盖全乡上千农人,让原生态蜂蜜成为大众致富工业。
据重庆市委安排部计算,重庆经过施行本乡人员回引工程,招引0.86万人返乡创业,他们扎根村庄,正在成为“不走的扶贫作业队”。
脱贫不是结尾,而是新的开展“起点”
近年来,重庆坚持“全市一盘棋”的要求,花大力量处理贫穷问题:全市向贫穷村遴派第一书记1918人,驻村作业队员4401人、执行结对帮扶干部达20多万人……扶贫范畴“精耕细作”,才换来贫穷大众由衷的赞誉好评。
“在脱贫攻坚获得阶段性成效之时,最忌懈怠、滑坡,更不能有‘差不多、歇口气’的主意。”刘贵忠说,高质量处理“两不愁三确保”杰出问题,要把“摘帽不摘职责、摘帽不摘方针、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记在心里、扛在肩上。
在渝东南武陵山深处,有一个复兴村。远观村里层层叠叠的水稻田,宛如镶嵌山间的块块美玉。这几年,靠着这些绿色、洁净的土地资源,当地老乡一亩地种出了3000多元的水稻产量,大众脱贫有了骨干工业。
“复兴村摘掉‘贫穷帽’,走上‘复兴路’,最感谢的仍是张书记。”大众口中的张书记,正是复兴村第一书记张向东。
好山好水能种好稻。但曩昔大众一家一户栽培,稻种乱、价格低,好生态没能带来好效益。在张向东牵头安排下,复兴农人“抱团取暖”,以股份协作社为途径,一致稻种收购、栽培流程和出售途径。
这几年协作社要点做了两件事:一是坚持绿色规范。300多亩中心栽培区域,确保全程“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机肥。二是与专业化公司协作,打造、推行“龙洞贡米”品牌,线上、线下一致出售,进步稻米附加值。
这是张向东驻村的第三个年初,他还将持续在村里“扎下去”。最近,他正忙着安排工人调试村里大米加工厂的设备,“咱们自己建一条稻谷加工包装线,既帮外地稻谷加工,收些加工费,也能把本地优质稻增值收益留在村里,村团体收益能更上层楼。”
脱贫不是结尾,而是新的起点——在黔江区金溪镇,本年工业投入还在持续发力,蚕桑栽培1万多亩,镇里与下流企业严密对接,蚕丝订单不愁;还引来农业专家,在蚕桑地里套种羊肚菌,由此生长起来的“立体农业”,亩均产量更是翻了一两倍……
在武隆区沧沟乡青岗村,通村通社的公路现已修通,小村不再孤僻。村支两委正和大众算计,把村里本来的川黔古盐道、古驿站资源好好盘活使用起来,把“小而美”的村庄文明旅行点,红兴旺火地建起来……
(原载于2019年12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来历:重庆日报
职责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