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传统诗篇范畴的一个重要类型,咏物诗从来为诗人所喜欢。无论是山川河流,仍是梅兰竹菊,人间万象,皆能归入诗心,吐于笔下。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发,在“体物肖形,逼真适意”的一起,寻求“不沾不脱,若即若离”的境地,咏之“物”往往是咏之“人”,正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咏物隐然仅仅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历朝历代咏物诗都数量许多,佳作频出,尤以唐为甚,名篇不计其数。在咏物诗的烟海里,咱们咱们能够了解作者对各种物类的不同情绪和知道,也能够从作者的感触中领会其时的社会形态,为作者的欢喜而欢喜,哀痛而哀痛。
初唐宰相李峤专门写过一首咏物诗《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此诗的妙处在于处处写风,却不见一个风字,并以“三”“二”“千”“万”等数词对举摆放来体现风的威力。此诗句句对仗,却不阻滞板滞,让人觉得犹如动态的风扑面而来。
南宋遗民郑思肖,咏菊不咏其香,而咏其节,他在《寒菊》中慨然明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尝吹落北风中。”“抱香”喻指自己坚贞的民族情趣,一个“死”字,端的是壮烈昂扬,铿锵有力。故近代梁启超在评郑思肖《心史》时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力与我国永无尽也。”
视点是由各自不同的身份所决议的,也与年代气候相关。唐宣宗李忱在还未当皇帝时,曾遁迹山林,与一位高僧合作了一首咏物诗《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澜。”前两句是高僧所写,意思是困难方能锻炼巨大,颇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后两句是李忱所写,他身为皇室,有着全国宏愿,凭借瀑布化波澜的恣肆汪洋,表达了自己一往无前的决心,极具视觉冲击力。
咏瀑布的名篇当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诗跳动腾挪,纵横捭阖,典型地反映出李白“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首诗气势特殊,声色俱佳,徐凝很是满足。据记载,有一次徐凝与张祜进行诗赛,由白居易命题,成果徐凝榜首,张祜不服,以为自己还有许多佳句,徐凝道:“还能比过我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吗?”
徐凝没想到,几百年之后,自己的咏瀑布诗也被他人轻视了。苏轼在游庐山时曾写一首绝句谈论,“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本来,苏轼觉得徐诗虽动态不小,但转来转去都是瀑布,且无寄寓,给人以短促之感,不如李诗雄奇绚丽,胸襟广阔。
咏物诗,物中有情,情中有物,物性与情面有必要高度一致,还要用终身去忠诚饯别,这其间的模范是明代于谦。于谦少年立志,十七岁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寻常。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洁白在人间。”作者经过对石灰制造进程拟人化的描绘,指明晰此生最为垂青的质量,便是坚毅洁白的时令。
待到于谦踏入宦途后,他又写下《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希望苍生俱饱暖,任劳任怨出山林。”此诗用质朴的言语,对煤炭焚烧换来的温暖与光亮进行了极端稳妥的归纳,他自己就像煤炭相同,为了保卫国家和百姓,随时乐意支付自己的生命,真是“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于谦的两首咏物诗,一白一黑,却天衣无缝,一起培养了于谦不畏困难、勇于献身的大无畏气魄,终究成为于谦终身报国为民的生动描写。
清代俞琰曾道:“诗学之要,莫先于咏物矣。”其实,作为现代人,诗词距咱们并不悠远,只需咱们眼中有生灵,心中有诗意,咱们便会轻易地想起前人的各种吟咏,在平平仄仄的纤细琢磨中,将这颗千古诗心永远地接受延续下去。
本文原载于《我国纪检监察报》(作者蔡相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