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来到丹棱,提起丹棱的历史文明,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提起丹棱石窟。丹棱人提到在山野中熟睡千年的石窟艺术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自豪与感动、自傲与自豪溢于言表。
我第一次和丹棱石窟密切触摸,仍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了。1985年初春的一个上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明所的胡文和先生特地从成都来到丹棱,县文明局领导组织我陪他上山调查石窟。咱们步行20多里山路,汗水湿透了衣裤,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十分困难找到郑山石窟群,接近几个大石包一看,只要那些大部份断头少臂的摩崖造像。其时我又累又饿又懊悔,气愤地说了句“大老远的跑来看这些严寒、坚固的石头娃娃,不值!”胡教师看我很气愤,忙解说说:“值得,值得,待你了解这些精巧的石窟艺术,就知道它们是国宝。”跟从胡教师调查丹棱石窟艺术之后,才彻底让我改动了最初的观点。
丹棱郑山石窟凿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在郑山一龛释迦说法图中有一则斑斓的题记,模糊还能分辨出“释迦佛一龛并八部”“世人等奉为圣文神武皇帝陛下”“天宝十三载岁次甲午三月十日”字样。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丹棱人开龛造像,请求唐王朝与唐玄宗国运兴盛。怎奈适得其反,一年后,这位“圣文神武皇帝”就在安史之乱中慌乱入蜀了。华夏大批官吏、商贾、贵族、画师、石匠随之南迁,唐朝王室、官吏向来有开龛祈福的传统,远离故乡、雄姿英才的日子令他们饱尝流离失所之苦,所以募来画师和石匠,在岩壁上凿出一龛龛精巧的石窟,期望这些石窟佛像能保佑他们提前回到故乡。
受此影响,盛唐之后,丹棱石窟造像已如漫山遍野一般了。比如郑山、刘嘴、鸡公山、龙鹄山、佛堂子、佛耳岩、穿洞子、黄山、古佛洞、中观沟、仙人顶、五块石等石窟中屡次能看见“大中”“天宝”“咸通”“元和”“会昌”等年号题记。据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计算,丹棱县境内有石窟雕像26处160多个窟(龛),大、小雕像31000余尊,保存较好的有110窟(龛)12000尊之巨。这些石窟造像,寂静、庄重、华美,纹饰精美细腻,有的造像恰似真人。在我看来,这简直不是出自人工之手,而是天外来客的手笔。
双观音窟是郑山名副其实的精品,窟中有两尊高约160厘米的观音,正好是一位女子身高。观音身形细长,腰部极为纤细,恰如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繁复的璎珞恰如其分地与身体融为一体,全无雕凿痕迹。都说唐代以丰腴为美,其实盛唐之后丹棱郑山等地观音造像现已不乏修长的著作了,好像不能混为一谈。
郑山《观无量寿佛经变相》窟为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所凿。窟中的主像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皆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其间和两边还凿有168尊罗汉和菩萨像,或坐或立,合掌置于胸前,静听佛主讲经说法。在主像的上部和下方二层三层台阶还凿出45度北里楼梯修建,有仿木结构的殿、堂、楼、阁、桥、廊、亭、水池、莲花、瑞木及诸天人物。最耐人寻味的是满壁荷花童子和化生菩萨,神态悬殊,有持幡者、戏耍者、深思者、媚笑者、采莲者和舞技等等,构成了一幅歌舞升平,充溢观乐的西方神仙世界的图景。整个观经变相图层次分明,内容丰富,风格杰出,结构合理,气势雄伟,生动古拙。被考古专家称为“稀有的唐代石窟修建艺术精品”。
千手观音窟也是郑山石窟艺术的精品,主像千手观音体有32臂,其椭圆形的举身光中,均匀地排列三圈手掌,背面1007只佛手像孔雀开屏相同展现在崖壁上,有一种慑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享有“丹棱石窟雕像艺术之冠”盛名的观音窟中的观音,头戴宝冠,冠正面中部描写佛一尊。冠下露束发,双耳穿环,脸颊丰腴,仪态高雅、俊美。身着宝缯,赤足于仰莲瓣的莲台上。上身半裸,下着羊肠大裙,璎珞披体,左手上举,右手下垂握连苞。头略左偏,肩右倾,身躯呈S形,显得婷婷玉立,亭亭玉立,衣裙似乎在微风中飘动,唇边绽显露纯真无邪香甜温柔的浅笑。
此外,还有特别令美术家们叫绝的飞天女童,神态活灵活现的美鸡女,赋有田园情味的牧牛图,悠然安闲的西天圣众等等,也都将神像人化,缩短了神和人之间的间隔,可谓丹棱石窟艺术中的精品。郑山石窟群中的十多幅艺术精品已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作者:万玉忠
▍修改: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