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一道来泖港镇泖田山歌唱出废物分类新时尚携手打造沪郊最洁净城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09 16:48:17  阅读:2447+ 来源:自媒体 作者: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标题:阿拉一道来 | 泖港镇:泖田山歌唱出垃圾分类新时尚 携手打造沪郊最干净乡镇

在松江,有一个江南最生态的小镇叫“泖港”,素有“沪郊最干净小镇”的美称。作为农田林网化比例达到95%以上的乡镇,泖港镇获评农业部“美丽乡村”称号;在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质量监测实效考评中,也连续45个季度名列市郊前茅。

泖港风景

泖港镇位于上海西南,地处松江区浦南三镇的中心,是上海水资源保护区,建有15000亩的涵养林、生态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早在 2014年,泖港镇就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工作。

泖田山歌非遗文化

吉祥物——泖田小青蛙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

湿垃圾闭环处理 让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更时尚

垃圾分类对于不少街镇而言,或许是一个难题,而对于早就实行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的泖港镇而言,倒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家住港湾居民区西天乐小区的张玉妹阿姨是一位新泖港人。2007年,张阿姨从岗位上退休后来到泖港镇居住,通过志愿活动融入到泖港镇这个大家庭之中。张阿姨向记者介绍,泖港镇从2000年就开始探索农村里的生活垃圾的治理,为现在的垃圾分类打好了基础。

新建村就是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的代表。新建村结合生活垃圾产出的现状,探索出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的有效方法,以“干、湿”分类就地资源化,建立“一村三站多点”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的新路子。

“湿垃圾就扔进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 新建村爱卫干部杨佳和记者说,处置站配备湿垃圾生化处理机,处置量为每天 2吨,采用自动化处理系统。通过工作人员在分拣台上的精细分拣,将其他细小的杂物拣出,再将分拣好的垃圾推入进料口粉碎,粉碎的湿垃圾要通过脱水、除臭、除菌、发酵、烘干等工艺,它可以把 100斤的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减量掉 90%,排出的污水全部进行污水纳管处理。

经过5-7天发酵后,湿垃圾变成干泥巴状、无臭味的有机肥料,和农户产出的农作物秸秆垃圾一起生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使用,大大缩短了积肥周期,处置率高,利用率也高,真正做到了垃圾减量且湿垃圾不出村。

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

针对村民餐前的湿垃圾,如新鲜的果皮、新鲜的菜叶,朱定村党总支书记王彩红也有自己的小妙招,那就是建立酵素工坊。

酵素工坊

原先的处置模式主要由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运转,采用以三斤新鲜果皮、菜叶兑换一斤酵素的形式运转。朱定村党总支书记王彩红和记者说,目前已经逐渐将制作酵素的主动权交给村民自己。自制的环保酵素可当作家用清洁剂使用,也可当作洗衣液使用,真正做到减少化学用品的使用和垃圾的减量,垃圾成了宝贝。

传承泖田山歌非遗文化 演绎垃圾分类全新时尚

泖港地势低洼形成泖田,为了释放劳作的压力,祖祖辈辈唱起了泖田山歌。

泖田山歌是田间劳作时反映生活的演唱,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

和所有的非遗文化一样,泖田山歌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泖港学校将泖田山歌引进校园,还特邀传承人给学生指导教学泖田山歌。

“泖田山歌源于生活。”泖港学校副校长翁卫庆表示,恰逢今年上海打响了垃圾分类工作攻坚战,为了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歌曲《泖田山歌——垃圾分类真重要》应运而生。

泖港学校副校长翁卫庆和记者说,学校将“新时尚”与“旧传统”有机结合,在原有的泖田山歌基础上融入垃圾分类元素,对山歌进行改编,并且利用本校独有的古笙社团,增添了更为传统、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笙伴奏。

“这一方式,既突出了泖田山歌表现民生民风的特性,又彰显了绿色环保的新时尚理念,让更多人了解泖田文化。”翁卫庆表示,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时尚”,已经通过泖田山歌、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小报绘画制作、知识竞赛等活动,垃圾分类已经融入了泖港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泖港学校学生们的必修课。

泖田山歌

在各村的宣传上也同样如此。港湾居委干部管宏轮和记者说,今年5月起,面向各村委共举办了 17场“垃圾分类新时尚,净善净美新泖港”文艺巡演。巡演通过小品、快板、戏曲等形式,寓教于乐地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采取有奖问答形式,进一步调动村民对垃圾分类参与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新时尚,净善净美新泖港”文艺巡演

加强党建引领 实现“无为而治”

为了逐步完善泖港镇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泖港镇专门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发展新泖港”工作思想,细化城管执法部门、环卫物业公司、各村委、机关事业单位、工业企业等单位的责任分工,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

泖港镇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大会

按照“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插在网格上,群众放在心头上”的要求,深化农村网格党支部建设,结合常态化创全活动和村居“两委”换届工作,修改完善村居民文明公约、自治公约,将劝诫毁绿种菜等宣传内容纳入其中,发挥社会自治、共治、德治的联动效应,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美好生态环境大家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导向,实现“无为而治”目标。

在各部门的共同组织下,泖港镇社区服务中心经过2个月的征集,最终确定“泖田小青蛙”卡通形象作为泖港镇生活垃圾分类吉祥物标志。

“泖田小青蛙”设计初衷是为了生动形象地为居民传达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比一般宣传途径更显得生动和谐。泖港村志愿者吴兆珍表示,“看到小青蛙的指示标签,就能清楚知道距离垃圾分类点位还有多少米。”

“泖田小青蛙”指示牌

小青蛙在泖港镇村庄附近的稻田中处处可见,符合泖港镇当地特有的自然条件。朱定村书记王彩红介绍道,小青蛙主色调为鲜亮的绿色,绿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代表意义为清新、希望、平静、舒适、生命、自然、环保、成长、生机。颜色的选择上符合垃圾分类 “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百科和经济价值百科”的理念,从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深层次引申,绿色的青蛙更能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随后,“泖田小青蛙”就出现在泖田绿色小屋、泖田绿驿、宣传栏、指引牌、宣传海报、科普手册等宣发途径上,让垃圾分类的氛围随处可见,深入人心。

“泖田小青蛙”宣传载体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编辑:汪双申、严远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