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渔夫与湖的七十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07 11:42:28  阅读:548+ 来源:自媒体 作者:新华网

原标题:洞庭渔夫与湖的七十年

新华社长沙12月1日电(记者白少波、明星、阮周围)年过七旬的唐代钦身段瘦弱、耳聪目明,家住湖南汉寿县蒋家嘴镇。这儿地处洞庭湖西岸,湖光滟滟、鱼虾鲜美,是我国“鱼米之乡”最富庶的当地之一。

唐代钦生在渔船里,住在渔船上,在湖上长大。洞庭湖翻涌的大浪,从来就没挡住过他的渔船。壮年时的唐代钦曾是捕捉队长,数十年来以船为家,当了一辈子渔民。

现在,唐代钦儿孙满堂,在一栋二层高楼里颐养天年。忆起70年来在洞庭湖上的点点滴滴,唐代钦说:“40年前,我是围湖造田的建造者,现在,是退田还湖的获益者。”

不安静的“母亲湖”

洞庭湖是潇湘儿女的“母亲湖”。但是,千百年来频频的洪涝灾害,让它也成为人们的心头大患。

“滔天大浪涌过湖垸的堤堰,房子被水冲倒,秧苗被吞没,一切人都驾船慌乱避祸……”洪水在唐代钦心里留下难以消灭的惊骇。

日子在江岸湖滨、靠水吃水的前辈们发明晰“垸”——在湖泊地带建起堤圩,围住一片区域,种养一块地一口塘,丰水期驾船上湖,从事渔业捕捉。

20世纪70年代,我国为处理吃饭问题,洞庭湖畔掀起围湖造田高潮。

唐代钦说,1975年大年初二,上万人集结在洞庭湖西,肩挑背扛筑堤造田,男人一天挑4.5立方米沙土,女性要挑4立方米。每天早上天亮上工,晚上干到满天星星。直到湖水上涨前的7月份,青山垸就在原定湖垸的基础上建起来。

“垸子里就开垦出上万亩地步,种上了水稻,还种上了蔬菜。”唐代钦说,他们家在青山垸盖起了茅草屋,白叟孩子再也不必住在渔船上。

但是,水灾再次冲击了渔家儿女的幸福日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再次袭来,软弱的青山垸大堤被洪水吞没,房子坍毁,地步被毁。

灾后,我国决议经过“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办法完全整治水患,青山垸“退田、退居”,不只人要悉数移居上岸,并且出产方式也要悉数转化。唐代钦和从垸子里退出的渔民们,日子出产面临着全新的挑选。

离不开的“青山垸”

1999年,唐代钦带着四个儿子简直花光一切的积储,在一公里外的镇子里建起砖石混凝土结构的二层高楼,再也不需要过多的忧虑洪水的侵袭。

渔民们搬出青山垸,但没有土地、鱼塘,养鸭也没有当地,除了打鱼什么也不会。唐代钦和乡民们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束手无策之际重回青山垸。

退田还湖之初,青山垸5800多名渔民失去了赖以生计的土地,为了生计,电鱼、炸鱼、毒鱼、毒鸟等违法捕猎行为一时众多。

彼时,船只油污、有毒农药、日子和出产废物直接对青山垸的水体造成了严峻污染,加上周边工业企业废水、废物的乱倒乱倾,一场比洪水损害更严峻的生态危机来临。

1998年,湖南省为维护西洞庭湖生态,专门建立天然维护区,以阻挠洞庭湖湿地进一步萎缩退化,促进资源可继续使用。2002年西洞庭湖湿地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维护区开端实行封闭式办理,制止青山垸内打鱼捕鸟。在唐代钦看来,这无异于断了渔民的仅有活路。

维护生态,绝非一禁了之。随之而来,青山垸又呈现了生态维护与渔民生计的抵触。

“渔民们也知道环保的优点,也不想看到赖以为生的洞庭湖变臭变干。”阅历了与环保部分多年抵触后,唐代钦对维护与展开的屡次考虑的总结,恰与维护区的思路不约而同。

天人调和“新出路”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些年来,唐代钦和乡民们在国家生态文明建造步步推动过程中,逐渐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尊重天然,有控制地使用天然资源,和天然调和同处。

唐代钦说,2004年开端,青山垸建立渔业饲养协作组,与西洞庭湖天然维护区签定共管协议,渔民展开生态饲养,许诺根绝违禁捕捉,不引入外来物种,不投进化肥。

西洞庭湖国家级天然维护区在青山垸展开“社区共管”演示,并积极探索“政府统管、部分和谐、城镇参加、协会引导”的社会化办理形式。经过整治和维护,西洞庭湖已悄然发生了许多可喜的改变。

西洞庭湖国家级天然维护区办理局彭平波说,围网不见了,杨树林减少了,水变清了,草更绿了,鱼和鸟也多了起来。

现在,放眼湖面,呈现出一派水流明澈、鹭飞鸥翔的现象。西洞庭湖湿地维护协会会长刘克欢说,生态杰出的西洞庭湖,不只让渔民打鱼获益,也能经过生态旅游增加收入。

2005年,青山垸社区共管形式被评为我国可继续展开十大事例,2011年唐代钦取得“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青山垸社区共管成为我国湿地维护的榜样事例。

近年来,维护区内新纪录到鸟类20种,洄游性鱼类种群数量显着增多,新记录到湿地植被8种,每年来西洞庭湖越冬的留鸟种群数量安稳并超越3万只。西洞庭湖国家级天然维护区办理局局长黄强说,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用维护。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