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黟县西递这件事上了人民日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9 14:33:12  阅读:2184+ 来源:自媒体 作者:黄山文明网

原标题:赞! 黟县西递这件事上了公民日报!

“咣——天干物燥,当心火烛!”

打更

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准则

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

一夜分为五更

每更两小时

在古代

人们很难有手法随时获取精确的时辰

晚上的报时就简直全赖打更

一起

打更还起着防贼、防火等功能

现代城市

打更现已从公民的日子中消失

但在一些乡村

因为条件限制

仍是一种保护社会治安的有用手法

在黟县西递就有着这样一群打更人

我们自发自愿

看护古村的安定

老的方法,新的方式

不变的是无时无刻对安全的顾虑

11月14日

《公民日报》在法治版专门报导了

西递责任打更队

西递至今还完好保存着200多幢徽派古民居

被联合国教科文安排列入国际文化遗产

村庄历经年月洗礼

之所以依然能保存下来很多成片的木质古建筑

自明清起就由乡民自发安排、代代传承的

打更准则发挥了很大效果

不管风霜雨雪

每到夜里11点至深夜2点

打更人都会按时出更巡查

提示乡民留心夜间安全

西递村共99条巷子

打更道路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

打更队员一手端着手电筒

一手敲着挂在腕上的铜锣

一边敲一边喊

把村里的每一条冷巷巡遍要走上近2个小时

巡更有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年岁大些的打更队员还记得

曩昔乡民在晚上用的是葵花秆扎的火把

溅落的火星是木质民居的“心腹大患”

现在条件好了

打更队员们在巡更时

依然要留心哪家的柴火堆离炉灶太近了

哪家的孩子悄悄玩火了

哪家的杂物把通道阻塞了……

几十年来

打更队员辛苦支付

光是敲坏的锣就有30余面

均匀不到两年就要敲破一面

本年6月的一天

雨下得特别大

晚上打更队员卢慧中按常规到村里巡更

清晨两点左右

卢慧中忽然发现

流过村里的小溪上居然“漂”下来了一只冰箱

他匆促用手电四下探照状况

发现平常安静的溪流现已淹过桥面

各类被冲倒的电动车、家电等阻塞了河道

水越涨越高

“洪水来了!”

卢慧中榜首反响便是赶忙叫醒河道沿岸的乡民

并向村里陈述

很快镇里、县里都派人前来协助分散

过后村里的白叟说

“60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汛情,连路上的青石板都被掀了起来,但没有一个人伤亡。幸亏有这么一支打更队。”

现在

渐渐的变多的人加入到责任打更队

他们中心有农人、有商贩、有保洁员,还有村干部

都是从20岁到60多岁年纪不等的本村人

来历:公民日报 黄山日报

修改:焦 莹

审阅:陈卫光

责任修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