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我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办妥总书记嘱托的“小事儿” 海北小城将“小厕所、大民生”落到实处
刚察县的厕所外景。我国青年网记者刘逸鹏 摄
我国青年网西宁11月19日电(记者刘逸鹏)挖一个大坑,垫上两块木板,木板之间留上20厘米的缝隙,再搭上个棚子便是厕所,假如条件好,木板也许会变成水泥板。在天然环境恶劣的高原上驱车跋涉的过程中,记者便体会了一次这样的高原厕所,一走进去厕所,凉风从20厘米的缝隙口冲出,夹杂着冲鼻的浓郁气味。
这项与人人相关的民生难点,这一杆表现文明前进程度的标尺在祖国的西北好像仍有许多缺位。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体会,却打破了这种固有的观念。
每平方公里有5座公共卫生间,“10分钟如厕圈”在这座海北小城变成实际。随意走进一间公厕,似乎来到豁亮的“客厅”——沙发、茶几、饮水机一应俱全,报纸、地图、游览小册子摆放整齐,绿色盆栽和墙上的刚察人文景观拍摄著作让人耳目一新,悬挂在夺目方位的应急医疗箱更是令人心头一暖。
走进“客厅”旁的男卫生间,地上光亮,没有一个烟头、一片纸屑,干洁净净,台面上没有一点水痕。除了主动替换的马桶垫圈、洗手时涌出的温水,更有专门增设的“第三卫生间”,这里有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婴儿护理台,还有残障人士专用设备。面积不大的空间内处处表现着这座冬日小城的“大民生”。
刚察县厕所内景。我国青年网记者刘逸鹏 摄
实际上,刚察的公厕并非一向这样好。上世纪90年代曾经,整个刚察只要一座公厕。像许多县城相同,一些僻背的旮旯就成了人们随地大小便的“厕所”。
到2013年,刚察县城的公共卫生间开展到了8座,可是公厕的卫生条件并没有进步。往往有人来上厕所,一看里边无处落脚的卫生环境,闻着冲鼻的滋味,捂着鼻子回身就出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调查调研过程中,常会问起乡村厕所改造问题,具体问询乡民运用的是水厕仍是旱厕,在观察村容村貌时也会具体了解相关状况,着重“小厕所、大民生”。
近6年,刚察县政府在原有8座公共厕所的基础上,新建和改造提升了22座功用完善、环保漂亮、免费运用的公厕,县城首要大街、景区景点公厕覆盖率到达100%,每个公厕还会组织2名保洁人员全天候保洁,并清晰了“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的公厕卫生质量精细化办理规范。其间,“四净”为地上净、墙面净、厕位净、周边净,“三无”为无流溢、无蚊蝇、无臭味,“两通”为:水通、电通,“一明”为电明。
现在,每年的4月到10月迎来旅行旺季的刚察,“小”厕所不只给当地大众和游客带来了“大”便利,还成为了刚察县旅行的一张靓丽手刺。
洁净整齐的厕所民生存在于每一件小事,亿万人的小事便是一件大事。 “小厕所、大民生”正在这座海北小城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