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从闯祸开始
受到爷爷影响,1985年出生的黄轩从小就对古陶瓷有了兴趣。然而真正让他爱上古陶瓷文化,则是从一次闯祸开始。在六、七岁的时候,他不小心将家里一套陶瓷茶具中的其中一个杯子打碎。小黄轩怕被爷爷责备,于是悄悄把破损的杯子转到了另一面。爷爷没有责备他,反而觉得小孙子挺爱动脑筋。也正是因为这次“闯祸”,黄轩注意到陶瓷器皿上还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开启了他日后对古陶瓷不解之缘。
从入门到精通,黄轩在这条路上没少“交学费”。但是,黄轩十分好学,如今慢慢的变成了内蒙古地区十分有名的古陶瓷青年专家。包括南方的很多著名鉴定中心,都邀请他去做鉴定。
与马未都结缘
黄轩这些年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收集、整理、归纳关于古陶瓷的资料。国内的拍卖市场、艺术品交流会、全国各地的文物商店、博物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一次结缘巧合,黄轩与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相识,马未都还专门邀请黄轩到他的观复博物馆做客,一起聊关于古陶瓷的那些事。两人也成为了忘年交。
国内转完了,黄轩便开始往国外跑,给他感受最深的是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出光美术馆,因为通过这两座博物馆对中国古陶瓷的展示,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去参观。尤其是世界各地的人对于中国古陶瓷的热衷,对黄轩的冲击很大。他感觉自己的家乡呼和浩特,也应该有这样一个交流古陶瓷文化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在呼和浩特也开一间小型的古陶瓷工作室。
通过“碎片”与古人握手
曾经有朋友问黄轩,你收集那么多古陶瓷碎片能干什么?黄轩举了一个格外的简单的例子,要想认识一千种大树,不可能把所有的大树都记下来,但是你可以把这一千种大树的叶子都收集起来。当每一片叶子你都知道它名字的时候,就可以很准确的定位,知道它来自哪棵大树了,古陶瓷标本的意义也在于此。
比如在我们呼和浩特著名的白塔所在地——丰州古城遗址,从曾经那里散落的瓷片,能够准确的看出它昔日的辉煌。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的小宋自造的香炉,就是一件真正的国宝级文物,作为全世界已知出土最大的、最完整的香炉,代表了当时高超的陶瓷烧制工艺。
这么多年来,黄轩跟着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官方机构,收集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碎瓷片。在普通人看起来的“垃圾”,在黄轩眼中却都是宝贝。这些破碎的瓷片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当触摸这些瓷片时,就像隔空和任何历史时期的人握手一样。多少年的历史沉淀,多少工匠的精心打磨,这些破碎的瓷片是可以触摸的历史。
在玉泉区“安家”
之前,黄轩的工作室设在新城区,可是他觉得那里缺少一点文化氛围。近些年来,玉泉区大力扶持民间传统文化以及旅游产业,因此,今年年初,黄轩将工作室搬到了玉泉区的大盛魁文创园北区。黄轩表示,在玉泉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从在校大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人,目前黄轩身边聚集了近100多人的古陶瓷爱好者。大家经常线上线下交流以古陶瓷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黄轩还义务为大学生讲解古陶瓷文化知识,许多人可以在这里亲手触摸到平时只有书本上才能看到的古陶瓷。
黄轩切身的感受到,近年来跟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传统文化,随着政府对城市建设的不断打造,建立了不少民间传统文化的集中地,也让更多的文化爱好者有了一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