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宣讲家文稿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鲜活写照
工业遗产出现后,无论西方还是我们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认识、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百科的过程。最初,人们普遍认为工业遗产毫无文化价值百科,甚至连利用价值百科都没有。这些傻大黑粗的笨机器、呆头呆脑的灰房子有什么文化遗产价值百科,能和精美的古代文化遗产相比?一开始,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
因为人们看惯了精美的古代建筑,所以当工业化浪潮过去后,工业遗产被人们当作占地、占资源的赘物对待。那时的人们致力于拆厂房、拆建筑、拆机器等,大量工业遗产被无情拆除。工业遗产有不可复制性,拆一个就少一个,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它们已经消失在人类历史的烟云中了。
二十世纪中期,各种环保思想兴起,各种环保组织出现。在环保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改变观念,认为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不但是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成品,在后工业社会并非不能继续发挥作用。为此,人们改变态度,开始研究工业遗产的利用问题。很多从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者认为,大片拆除工厂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填埋这些垃圾不但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有的工业遗产在拆除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不良影响,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消除。因此,让工业遗产继续发挥作用,既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上述弊端,还能为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新路。
工业发达的德国,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前的大力拆除旧工厂和机器设备后,开始意识到工业遗产的重要文化价值百科并开始了对利用工业遗产的研究。他们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建立工业博物馆以及改建工业遗存为公园、购物商业区、公共游憩空间等模式,全面开始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德国鲁尔工业区也因此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详细情况,我们探索了多种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这些成功的模式,一方面保护了工业遗产这一人类创造的灿烂文明与先人的辛勤成果,另一方面深刻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社会进步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一)城市森林公园,特别是城市森林工业公园的出现显示了城市建设理念和城市管理的进步
城市森林公园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中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们国家至今已有各种城市公园15000多座。城市森林公园一般都位于城市中间,有的甚至就在城市道路旁,园中一般都遍植花木,形成空气清新的幽静的小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也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场地。
实际上,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最初理想中的城市是工业生产基地,是遍布工厂和烟筒的繁荣。但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把工业都挤在城市中,不利于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特别是工业生产带来的“三废”排放,极度影响人民的生活,甚至危害健康。于是,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兴起。二十世纪初,西方出现了深刻反思“城市病”、建设花园城市的市政建设流派。民国时期,中国虽然有学者有过类似的学术阐发,但并不受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要把自身做强做大。改革开放以后,跟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任务提上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深刻阐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与城镇建设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要建设绿色城镇的理念,为工业遗产的利用指明了方向。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上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比如,近年建设的北京市朝阳区的将府公园,就是遵循绿色城镇的理念而开发建设的城市工业森林公园,位于北京朝阳区将台地区,已经建成141公顷并对外开放。建设方利用公园内的湿地亮马河,建成了一个亲水、绿色的城市森林公园。2017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园区植树,给建设绿色城市和森林公园做出表率。
目前,将府公园作为对外开放不久、尚在建设中的城市森林公园,知名度已经慢慢的升高。这不仅仅是因为公园林木茂密,空气清新,便于锻炼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森林公园,也不同于仅仅展示古代文化的公园,它是一个展示现代工业遗产的城市森林公园。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巧妙利用了位于亮马河南岸的一条已经废弃的京包铁路支线,建成了以森林铁路为主题的城市森林公园。铁路原本属于北京市铁路局,是北京纺织仓库的运输线,仓库就位于铁路东面的尽头。在北京纺织业最辉煌的年代,所有北京纺织业需要的原材料和产品都经过这条铁路运进来、运出去。仓库经历了新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和辉煌,是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将府公园的建成表明,工业遗产不仅是展示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新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还是建设绿色城镇、建设城市绿肺的重要生力军,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北京贡献着力量。同时,城市工业森林公园的出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理念变化、人民群众受益的重要见证。从北京市的情况去看,为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北京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淘汰落后产能、搬迁工业企业的工作,至9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城市内部的工业企业特别是污染扰民企业的搬迁。搬迁过后,大量闲置的工业用地、工业用房产生了。对此,政府、民间齐思广义,开辟了多条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途径。其中一条途径就是建设工业遗产公园。这些工业遗产公园都秉持建设绿色城市的理念,在保留工业遗存的同时,在环境保护上下功夫。
(二)工业旅游的红红火火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开展工业旅游是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需要更高的生活品质,让紧张工作后的神经放松,见识大千世界。于是,旅游业蓬勃兴起。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2018年,我国国内游的人数已经高达55.3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7万亿元。工业旅游的出现恰好丰富了旅游产品,在旅游资源日趋紧张的时候拓展了人们出游的目的地,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补充。
通过工业旅游,人们可以最直观、近距离地感受工业生产的品质和特性,加深对工业文明的理解。比如,在云南建水,当地利用尚存的小铁路路基做了多种修复,开展铁路游,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行驶速度缓慢的复古火车,连站名都是原先的老站名,人们可以在缓慢的行驶中饱览沿途风光,体验别样的感觉。同时,这种铁路游还和古代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小火车中途停车的地点都经过了精心选择,均为当地著名的古迹。这就丰富了游客的旅途见闻,使旅游更加充实多彩。
唐山是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有着悠久的煤铁开采历史,地下存在大片的采空区。唐山市政府将其中的塌陷区改造成风光秀美的旅游公园,有效利用了工业遗存,不但扩大了市区范围,还为市民提供了休憩、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工业旅游不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简单事情,其背后表现的是中国国力的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新中国70年发展的伟大成果。
(三)工业博物馆的大量兴建,满足了人们拓展知识、开拓眼界的需求,也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人民群众需求的积极回应,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侧面反映
目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模式之一就是建立工业博物馆,既把工业遗产保护起来,也可以向公众传播工业文明和工业遗产保护的理念。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水平逐步的提升,渴望通过各种形式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工业遗产博物馆无疑是满足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慢慢的变多的工业遗迹性博物馆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少工业遗产也因此得到了抢救性保护。
其中,最典型的是建于沈阳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全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馆内收藏工业藏品3万余件,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跨越了4000余年,其中主要展品是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沈阳城市建设转型,位于铁西区的众多工厂被搬迁乃至下马。进入二十一世纪,沈阳市政府调整工作思路,决定保留尚未拆迁的铸造厂,在铸造厂一车间原址建设中国铸造博物馆。博物馆保留了铸造厂原有的车间和设施,进入其间,扑面而来的是真切的“大工业”气息,使人如亲临其境,直接感受现代工业,体验产业工人的劳动环境。
2011年,沈阳市各级政府又在原铸造博物馆的基础上将其扩建为中国工业博物馆,并于201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包括冶金馆、重装馆、汽车馆、机电馆、车模馆、铁西馆等展馆,为中国目前建筑规模最大的工业博物馆。各展馆都展示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相应主题的众多展品,如机床馆展出了众多的车床、铣床、钻床、镗床、磨床以及组合机床等,可以让观展者认识各种机床,了解作为“工业之母”的机床。这些机床显示了中国机床制造发展的艰辛与辉煌。新中国从不能独立制造机床,发展到自主制造各种类型、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机床,再到当今制造精密数控机床,成为世界机床制造第一大国。中国人扬眉吐气,甩掉了机床工业落后的帽子。
正阳门东火车站是北京最早的火车站,建于清末,承载了太多近代交通运输业乃至近代政治的历史记忆,是中国铁路运输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解放后,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正阳门东火车站已经严重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于是,北京市政府启动了新火车站的建设。1959 年,新北京车站建成后,正阳门东车站逐渐失去作用,2008年被改建为北京铁路博物馆,专门展示近代以来北京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程。这座博物馆的出现,正是北京城市发展、基建能力不断增强、铁道运输业不断进步的见证。
博物馆展览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长处之一,就是可以系统述说工业发展的来龙去脉,通过实物展示更深层次的工业精神,表达工业遗产的文化遗产内涵。博物馆式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除了说明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水平逐步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国财政实力的雄厚和国力的上升。我们都知道,博物馆是公益事业,基本靠政府投资运行。比如,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就是由省、市、区政府三级投资联建的完全公益的事业。这种完全公益的博物馆的大量涌现,说明我国公共财政的投向已更多地转向缔造人民群众的福祉,进而说明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自然能支撑完全公益的博物馆事业的快速、靓丽的发展。
作者:李志英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李志英:工业遗产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生动写照》
全文链接:http:///2019/1115/1066823_3.s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