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眼螃观丨武冈脱贫攻坚与村庄复兴有机联接的湖南探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6 16:59:55  阅读:8445+ 来源:自媒体 作者:红网

原标题:热眼螃观丨武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湖南探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让老乡实现小康,早已成为普遍共识。但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扶贫政策到期、扶贫干部归队,交完“卷”、脱了贫的贫困地区又该何去何从?

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此指出了明确方向: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是两个动词,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跃升,观潮君认为这一次跳跃的水平线是实现了当前语境中的整体脱贫,即“后脱贫时代”的乡村发展。

当然,这些年通过社会各界的合力,我们向广大贫困地区注入大量资源以激活和催生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能。但这些新生的发展引擎在2020年以后,如何继续维持匀速运转,甚至加速,则是现在就必须着眼思考的议题和提前谋篇布局的内容。

11月12日—14日,湖南省委“三农”工作专家组、省社科院、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研讨会在邵阳武冈举行,探讨的主要议题就是脱贫之后乡村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为什么选择武冈,是因为当一些地方都还将目光聚焦在如何实现脱贫的时候,这里已经在做脱贫之后的准备和探索。总结武冈经验、提炼武冈模式,有助于为更多的地方提供借鉴和参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委员、省委“三农”工作专家组组长陈文胜说。

从特惠性帮扶到普惠性民生

航拍武冈。

武冈市地处湘西南、邵阳市西部中心,是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市)。长期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乡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基本社会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2014 年全市贫困发生率达 12.7%。

近年来,武冈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取向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2018年武冈实现了全市整体脱贫摘帽,截止目前,全市8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9664 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 0.37%。

如果仅仅从当前脱贫成效的角度,武冈或许与其他地方一样都拿到了100分。但如果从长远乡村发展的角度,或许可以超出100 分,因为武冈做了许多“附加题”。

当我们探讨脱贫攻坚时,精准扶贫是绝对的关键词,而要实现精准自然要强调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因为实现精准扶贫的第一道关口就是精准识别。也就是说,脱贫攻坚是一项针对个体的特惠性帮扶,有着明确的个体目标。但在武冈,观潮君看到的却是一种包含特惠性帮扶工作的普惠性民生工程。即在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作为区域民生短板补齐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区域的整体民生水平,以“大河涨水小河满”的思路进行脱贫。

当地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饮水安全等多个领域,均是立足长远、立足全民,而并非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单列。比如斥资2.17亿元,通过提质改造、完善配套原有39个水厂,覆盖196个村的管网延伸工程和新建小型供水工程、建设水池水井等项目982个,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养老方面,在对原有敬老院提质改造的同时,针对特困人员、贫困对象、空巢老人等6类群体,施行3类费用管理,由单一入住特困人员的“基本养老”模式向“基本养老+小康养老”模式转变。截至2019年9月,武冈全市共有公办养老床位1200余张,供五保老人、困难群众以及其他老人入住。目前,武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达 42 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

从实现短期脱贫到解决长期相对贫困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观潮君认为武冈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关注。

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省委三农工作专家组成员瞿理铜教授认为,要重点在教育和医疗上做文章。排除特殊情况,一个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智力不存在明显缺陷的人,跌入贫困的概率很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志和扶智。让群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即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以教育为例,近年来武冈将财政优先投入乡村教育,全面完成了163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三年来补充乡村教师1519名,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适用于全市所有的适龄儿童。同时,新建了思源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武冈实验中学和对城区学校提质改造,促进武冈市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其中,2017年12月开工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武冈实验中学总投资8亿元,校区占地300亩,校区建筑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体育馆、足球场、塑胶田径运动跑道、艺术楼、图书馆应有尽有。其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完备程度,都远远超出人们对一般县级行政区教育水平的固有认知。

教育扶贫本是“扶智、扶本、扶根”工程,但武冈的教育投入却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交卷”,而是有着更高的目标和更长远的规划,是在为未来的发展积累智力资本。

而在医疗方面,武冈从2015年开展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扶贫惠保+民政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减免+政府兜底”六道医疗保障线,实现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及资助参保率4个100%。

武冈市人民医院邓家铺分院。

近年来武冈在乡镇医院、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方面手笔不小。一次性建成全部 299 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组建 315 支“乡支持、村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 务团队,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 100%,全市居民签约率达 72%。提质改造全市 14 个乡镇卫生院,新建 6 个示范性乡镇(中心) 卫生院,聘请 343 名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武冈正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与所有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疗共体,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的医生定时到乡村卫生室坐诊。旨在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的最终目标。

跳出三农抓三农工作,跳出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举措,而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则是开篇之句。二者有着内在联系,却又存在某种差异,要实现有效衔接,必然需要某种过渡。

产业扶贫中,着重点往往是贫困人口或者说是包括贫困人口的贫困地区广大群众,能否让他们稳定增收是大家的关注点,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扶贫。但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本身成为了主角。

这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实现从福利性支持向培育新型经济体,从乡村发展向区域经济发展转变。

武冈的扶贫车间。

武冈市以扶贫车间为抓手,将贫困人口嵌入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链条中,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扶贫车间 107 家,在建45 家,提供就业岗位 52004 余个,目前已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1033人,带动就业4200人,平均年增收 1.8 万元/人。

观潮君注意到,武冈充分的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楼为厂房或商铺的优势,以整体打包招租或分散出租的形式,将易地搬迁安置区建成扶贫车间集聚区,实现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使贫困人口实现了“楼上安家,楼下上班”,甚至有的残疾人坐在轮椅上实现就业,从而极大激活贫困户就业脱贫 的热情。

而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扶贫车间聚集区附近,武冈市还为每一户划拨了一定面积的土地供其耕种,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生活成本。

异地扶贫搬迁聚集区一楼里,异地搬迁群众正在生产手机数据线。

值得一提的是,武冈的扶贫车间产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定位建立,且目前已建成的 107 家扶贫车间,全部是由商会会员直接建立或是由商会会员引进建立,而非政府行政方式产生。瞄准相当一部分武冈籍企业家在珠三角地区经营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基础,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依托的扶贫车间,生产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电子科技类产品及零配件,拓展服装鞋帽加工、工艺品制作、玩具加工、箱包加工、现代种植养殖等行业,实现了小产业与大市场的对接,确保扶贫车间稳定见效。

这种依靠市场选择、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人口高度粘合的扶贫车间在乡村振兴中成功转型为新型经济体的概率或许更大、抗风险能力或许更强。

与此同时,武冈还引进了百威(武冈)啤酒生产基地等大型项目,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鲜强劲的动力、解决就业的同时,更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区域其他经济体的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立足武冈传统“药卤”技术的湖南乡乡嘴食品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传统中寻找未来的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获得发展会为小微经济提供更多的空间,而小微经济的蓬勃之势也将为区域经济增添更多的活力。

当前武冈对乡村的发展思路,可谓是从三农工作内部向区域经济发展转变,跳出三农抓三农工作,跳出乡村来振兴乡村。

在研讨会上,《农民日报》理论部主任施维点评道:“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做什么,武冈提供了一个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意义的基层样本。”

红网时刻特约作者: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16/6240377.html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