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人出细活重庆武隆区村支书李成兴的扶贫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1 17:22:34  阅读:2058+ 来源:自媒体 作者: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粗人”出“细活” 重庆武隆区村支书李成兴的扶贫故事

新华社重庆11月11日电 题:“粗人”出“细活”——重庆武隆区村支书李成兴的扶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松

一听记者来访,李成兴心里打起了鼓。“我便是个‘粗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天天干的是和大众打交道的事,有啥子说事嘛。”

在重庆武隆区羊角镇永隆村,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李成兴,其实“粗中有细”,故事不少:规划扶贫工业,他知道“小而美”的优点,猪腰枣、脆桃、脆红李等精品果园……单个作物面积一般不超越400亩,既不怕量大滞销,又能四季不“断供”;搞村庄清洁举动,他知道一些乡民腿脚不方便,就用自家三轮车装上玻璃缸化粪池,走村串户时,顺路给人家送到家门口……

大伙儿知道李书记干事详尽,有啥大事小情,都乐意找他说道说道。“其实,老李之所以得人心,便是会抓要点作业。抓准了要点,就不会打乱仗,大伙儿才越来越服气。”采访时,当地干部这样点评李成兴。

永隆村整村脱贫“摘帽”后,李成兴最上心的事,是村里剩余的四户贫困户怎样帮扶。

李成兴每周都要到贫困户蒋洪文家里坐坐。不必翻扶贫手册,李成兴对蒋家致贫原因、帮扶办法了然于胸。

“老蒋家房子是1980年修的,早就老朽了。有一侧土墙歪斜,墙面裂缝最宽的有好几厘米。”李成兴说,咱们好几次过来现场踏勘,拍照片、留资料,帮着向政府请求D级危房改造。

“村干部作业厚实,资料递上去不久,项目就落下来了。”蒋洪文接过话茬,“新房子政府补助了五万多,下个月就能入住了。我得赶忙把灶台搭起,添些家具。新房也要有新气象嘛。”

“住得安全”有了着落,李成兴还惦记着帮老蒋执行个作业。“政府各项政策好,你也要更勤快些,加油干哦。村里有养殖场招工,每天有好几十元,你愿不乐意去嘛?”

“天天有钱挣,那当然乐意哦!” 蒋洪文话说得真实。

“别看现在大众对村里扶贫作业整体还认可,曩昔咱们可曾是走过弯路,碰过钉子的。”李成兴说。

前些年,借着退耕还林,村里想到开展猪腰枣工业,大众干劲也很足。但种了两三年才发现,最初引入的外地种类“不服水土”,结出的果大多是些硬疙瘩,咬起来费力,商贩底子不肯收。

“大伙儿一见这工业不只不赚钱,反倒往里赔钱,当然窝火啦。”李成兴说,其时就有人把枣子给我背上了门。说李书记,你牙口好些,多吃点……

“吃一堑,长一智。这让咱们更理解扶贫是个精细活,可来不得一点大意。”李成兴和乡民代表细心算计,以为猪腰枣这项工业仍是合适永隆村这样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栽植的,要害要选好种类,把握技能。

为了让工业更稳妥,村干部们先上手,在本地苗圃中从头选育本地苗,还用老枣树的枝条从头搞嫁接。

给枣树上肥时,要分外的留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枝条嫁接有必要适度,不能太浅或太深……技能员不可能天天待在地里,许多技能细节李成兴得自学,他自己买了好几套美工刀、锯子,搞嫁接实验,不断探索经历。

“我得先把自己搞成半个‘土专家’,才有底气教他人怎样种好枣树。”李成兴说,假如失利,这个“膏火”我先交,不能再让大众吃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一代引入外地种类、第二代嫁接本地种类,永隆村猪腰枣开展到第三代了:使用先进的矮化密植技能,进一步提升了产值和质量。

在刚刚曩昔的九、十月份,最新一批猪腰枣上市出售了。靠着香甜可口的高质量口感,村里没怎样宣扬,出售行情却很火爆,每斤价格二三十元。现在的猪腰枣成了永隆村一个嘹亮的增收招牌。

责任编辑:黄钰涵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