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化学每日一题(送分题)高考倒计时:210天
中华文明源源不绝,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厚的化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间“碱”指的是K2CO3
B.《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描绘的是CO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
C.《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此法是使用焰色反响辨别“硝石”
D.《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进程为氧化复原反响
【剖析】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B.湖泊池沼中腐朽的植物能发作甲烷;
C.钾元素的焰色反响为紫色;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的化合价发作显着的改变。
【回答】解: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取碱浣衣”其间的碱是K2CO3,故A正确;
B.湖泊池沼中腐朽的植物能发作甲烷,则“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描绘的是甲烷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故B过错;
C.钾元素的焰色反响为紫色,硝石是硝酸钾,灼烧会发作紫色火焰,故C正确;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Hg的化合价发作显着的改变,归于氧化复原反响,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化学与出产、日子的联络,标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常识解说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剖析、理解才能及灵敏使用基础常识的才能。
▍来历:本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一切,如侵权,请联络删去
责任编辑: